左宗棠的八句修身名言受益終身


左宗棠的八句修身名言受益終身

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一、愛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 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解析:愛貪小便宜的人,絕不要跟他有錢財上的來往。因為這樣的人往往都是佔有慾很強,私心很重,對財物看的比命還金貴。在跟其相處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因為你根本都不在意的一點錢財和物品,而對你耿耿於懷,漸生怨恨。

然後你就一臉懵逼:我滴神啊,這傢伙怎麼不理我了?我哪裡得罪他了?所以,對於這樣的人,不僅不要有錢財上的往來,最好連朋友也別做,點贊之交到頂了。疑心太重的人最可怕。夫妻間因為多疑而吵架、打架、找私人偵探跟蹤偷拍、到最後說拜拜的大有人在。既然不信,何必苟且?既然相愛,何必懷疑?朋友間不信任,千萬別一起共事、創業。否則就會兩人各執一詞,總認為自己更厲害,誰也不服誰。一件事情拖了很久也不見落地。這樣的結果就一一個 :雙方都死得妥妥的。

二、身無半畝,心有天下;讀破千卷,神交古人。

解析:這是左公二十三歲結婚時,掛於婚房的一幅自勉聯,也是其一生的信條與寫照。前半句講勵志,雖無半畝地,卻能心繫天下,可謂是大氣磅礴,氣壯山河,堪比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年輕人就有此志向,真是難能可貴。畫風一轉,到了現代,我們的上聯是:

“沒錢沒房,心疼自己”

後半句講讀書。即使和古人不曾見面,卻可以通過讀書萬卷,達到與古代智者精神相通的境界。正如高爾基所說:“讀一本好書, 就是與許多高尚的人交談”。可這樣的境界又有幾人能達到呢?

三、無事時不可或倦,人賢者視其自修。

解析 : 沒有事的時候不可偷懶倦怠,要珍惜時光多讀好書。賢人能士,主要靠自修自學,並非天生或老師教導。

不是有句話說:“業餘時間決定人的差別”嗎?

上課、上班時 ,大家接觸到的知識和內容都差不多,如果能好好利用業餘時間補腦,笨鳥也會變鳳凰。拿個獎學金,優秀員工神馬的也不在話下。

四、窮困潦倒之時,不被人欺;飛黃騰達之日,不被人嫉。

解析:即使處於逆境,無錢無勢,也要保持最起碼的人格尊嚴。也就是所謂的“人窮志不窮”。如果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總為自己的貧窮和逆境而感到自卑,你又如何能指望別人高看你?相反,這隻能助長他人的囂張氣焰。不管別人地位多高,多富有,你並不求他,你就是你,不一樣的煙火。所以,請果斷、勇敢地對羞辱你、看不起你的人說“狗帶”。

飛黃騰達的時候,也要時刻保持低調,謙和待人。一個處處逞強好勝、傲慢無禮、不可一世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肯定,即使贏得了事業,也失去了民心。簡單來講,你期望高高在上的人怎樣對你,怎樣處世,當你變成高高在上的人,你就應該遵循同樣的方式。

五、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解析:人生總要面對和經歷很多的磨難,這並不可怕。關鍵在於你面對困境時的心態。努力越過山丘的都是真漢子;自怨自艾,動不動就來個葛優躺的都是娘炮。

取得成就時,遭人嫉妒,甚至背後捅刀子也是情理之中,在所難免,若是沒人嫉妒你,只能說明你是個平庸的人。所以不怕嫉妒,只怕你沒有讓人嫉妒的資本。

六、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己見書,如逢故人。

解析:讀到不曾讀過的書,就像得到了良師益友一樣一見如故;讀到自己曾經見過的、傾心的書,就像在他鄉遇到了故人。讀書還要來個比喻,分門別,類可見左公對讀書的態度多麼端正,字裡行間,也體現了其對書如飢似渴的喜愛。

七、自奉寧過於儉,待人寧過於厚。一切均從簡省,斷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解析:寧願對自己狠(節省)一點,也要對別人厚道(大方)一點,(自己的)一切都要從簡,切不可隨意浪費。這是珍惜福澤,保持家業不敗的方法。這也是左公的持家之道。

在風氣汙濁的晚清官場中,左公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當了二十多年總督,每年僅養廉銀一項就有兩萬兩之多,可他臨終時的全部家產,只有兩萬五千兩。其中90%的家產都被他“化私為公”,捐獻給災區、教育,甚至用於軍餉了。與他地位相當的李鴻章, "絕世時有私財四千萬兩”,其間的差距之大耐人尋味。

八、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解析:這是左公的一副對聯,也是李嘉誠最喜歡的一幅對聯,掛於其辦公室。這24字濃縮了最高明的中庸之道的人生處世哲學。所謂“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就是胸懷遠大抱負、志存高遠;不攀求高官利祿,隨緣即好;不求生活奢侈,但求平淡是真;“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則是說看問題要高瞻遠矚,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做人應低調處世,高處不勝寒,槍打出頭鳥;做事該留有餘地,多結善緣,路才能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