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18年低位後,國際油價是否已利空出盡?

自上週以來,圍繞著油市的利空消息前赴後繼,本週國際油價再度迎來一波大跌,創下18年以來最低,美國原油再次造訪20美元下方,布油也曾跌至28美元以下。兩大國際原油機構報告直指需求面銳減,而美國原油庫存更是以紀錄水平在繼續攀升。

國際能源機構(IEA)月報:2020年需求將創下歷史新低

1、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將以創紀錄的930萬桶/日的速度下降;

2、4月需求料較上年同期減少2,900萬桶,至1995年來最低水平;

3、第二季需求料減少2310萬桶/日,12月料減少270萬桶/日。


OPEC月報:2020年需求將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

1、4月份需求降幅最大,預計減少2,000萬桶/日;

2、預計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減少690萬桶/日,降幅為6.9%。

再創18年低位後,國際油價是否已利空出盡?

截止4月10日當週美國原油庫存已經連續12周錄得增長,最近4周更是連續錄得超過1000萬桶以上的上升,週三EIA數據更是顯示單週激增將近2000萬桶,當前的總庫存處於2017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

瑞穗證券分析指出,如果美國原油庫存繼續以每週1500萬桶的速度增加下去,只需八週的時間庫存就會達到飽和。美國能源部週一表示,頁岩油產量正開始下降,預計4月頁岩油日產量將減少20萬桶,創下紀錄。

截止週四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連續四日收跌,本週波動逾5美元,數據顯示短期波動仍將繼續。從3月9日開始的四周裡,油價30天平均隱含波動率已經飆升至2011年以來高位134%,3月20日更是達到185%的峰值。在過去12年裡,30天波動率平均僅為34%,隱含波動率只有4次突破100%,而且都發生在2008年12月的金融危機期間。相比之下,在2020年3月-4月初,隱含波動率有連續20天超過了100%。

再創18年低位後,國際油價是否已利空出盡?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已經跌去了三分之二,自沙特為首的主要產油國為了應對油價暴跌拿出了最大誠意希望挽回市場信心,OPEC+最終達成的970萬桶/日的減產計劃是史無前例的,沙特和美國方面甚至稱,實際削減幅度是協議數字的兩倍之多。即便這樣,要彌補需求缺口可能性之低是肉眼可見的,更別說應對油價暴跌。減產幅度遠遠趕不上需求下降幅度,而且減產兩週後才會開始,相比之下早在幾周前全球石油需求已經下降了約30%,導致煉油商和生產商突然陷入困境。

此外,市場質疑實際上的減產幅度根本達不到對外宣稱的數字。據路透,OPEC+公報草案稱全球減產將會超過2000萬桶/日,暗示其中包括伊朗、利比亞及委內瑞拉的非自願產出下滑,但這些OPEC成員國因為受到美國製裁或內部紛爭的因素影響而免於遵守減產協議。具體減產數字怎麼計算出來的,外界普遍感到困惑。


不過另一方面看,事實上減產已經邁開了重要一步,原油庫存消耗的積累對油價的支持是必然的。往年5月份開始會進入原油庫存的消耗期,意味著季節性因素會帶來一定的支持。此外,當前全球疫情已經開始出現放緩跡象,北美及歐洲部分國家已經開始著手製定經濟復甦計劃,美國政府方面更是透露正在計劃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經濟活動的逐漸恢復會伴隨著需求的回溫,這對油市信心來說是最為關鍵的支撐。


這裡要提到關於本次原油合約移倉換月的特殊性,週二美國WTI原油5月交割價較6月合約低逾7美元,為2009年以來最大的正價差,一方面表明行情波動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市場擔憂供應過剩加劇。對於想展期的投資者而言,新舊原油期貨合約這種高差價令本月原油展期費用將遠大於以前的展期調整,比如按照1手來算,7美元的差價直接就會去到7000美元,持倉成本也會上升。

再創18年低位後,國際油價是否已利空出盡?

技術面方面,儘管本週美國5月期油價格再跌穿20美元,但RSI並沒有跟隨跌至超賣區間,而且有企穩勢頭,這種背離指向了反彈的可能。同時留意4小時圖正在走出潛在的雙重底形態,如果得到確認,19.17作為底部,關注價格反彈可能,初步阻力參考21.30。中線投資者亦可考慮美國6月期油合約交易,以25.85美元參考支撐位,如果站上28.3美元有望上探29.45美元。

再創18年低位後,國際油價是否已利空出盡?

(以上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匯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ATFX不會為直接或間接使用或依賴此資料而可能引致的任何盈虧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