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4月18日,郎溪縣公安局官方微博通報,失聯多日的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被警方確認死亡,嫌疑人是12歲男孩楊某某,楊某某交代了將楊某婷致死的過程,經其指認在一灌木叢中找到了楊某婷遺體。

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更有消息:“澎湃新聞從多名案發地村民處獲悉,楊某某與被害女孩為堂兄妹關係”。鑑於雙方是未成年人,郎溪縣公安局政工科王警官表示相關情況暫不方便透露。

此消息一出,網友們既為還沒來得及在花季年華綻放便凋零的小女孩惋惜、痛心,又力陳主張、希望能嚴懲兇手。

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兇手楊某某很有可能卻因為年齡小不用承擔法律責任。這不得不說是為更多潛在的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保護屏障。

學生哥還記得2015年的情節非常惡劣、震驚一時的“湖南邵陽殺師案”,最後的判處好像是把3名學生送去邵陽技工學校進行教育。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手段尺度讓人不寒而慄,一方面,是否考慮修改對未成年犯罪的處罰力度,法律對未成年的處罰過輕,即使是故意殺人、強姦等之類的重罪,也往往因為年齡小不予不追究刑事責任;

另一方面,我們是否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體系,從源頭上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幾率。

10歲女孩楊某婷受害案,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竟是楊某婷最親近的家人之一,犯罪嫌疑人楊某某的教育出了問題,楊某某的人倫德道如何,法制意識如何,我們暫且不得而知,但是楊某某傷害堂妹的生命,說明他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試想一下,究竟是什麼矛盾或者利益衝突才會做出忽視兄妹親情、傷害生命的事情來,如果不是極大的矛盾和衝突,那就是對生命缺乏敬畏之心,不知道生命的可貴。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應要“預防為主,德化教育先行,法治懲處在後”,學生哥不擅長法律法治理念,因此,學生哥只從學校教育的層面去探討一下學校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的可行性。

1

為什麼是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

很多專家都呼籲家長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應該起主導作用,因為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但是必須重視一個現實: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教育資源、教育機會是不一樣的,富裕家庭和貧困家庭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精力是不一樣的,專科以上學歷和高中以下學歷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理念和品質是不一樣的,使得很多家庭為了生計和生活奔波,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導致很多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大部分的城市、城鄉地區,還不得不依賴學校教育,幼兒園、小學、初中、甚至高中學校,在孩子的品行品德、文化學業等方面的教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生命教育”這個課題而言,學校的課程是不繫統的,甚至是缺失的。學生哥專門翻看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和教材,與生命教育相關的課程是:1-2年級的是“品德與自然”,3-6年級的是“品德與社會”,7-9年級的是“道德與法治”,仔細看看,就4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珍愛生命”和“第二單元 安全地生活”,7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等幾個單元涉及“生命教育”的主題,當然也有對人際關係、自然法則、交通安全等進行了引導教學的,但對“生命”這個沉甸甸的話題著墨較少。

當然,很多城市很多學校也會組織關於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等主題的教育講座和活動等,很多老師也極具人文精神,在課堂上下意識地穿插“生命教育”的話題,極大提升學生們對“生命”的認知,但是零散的教育行為是不足的,還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學校更多的學生沒能接受“生命教育”,因此,生命教育作為一門課程是必須的,需要課程內容體系化和教學常規化。

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2

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刻不容緩

學生哥所在的城市深圳,近來也發生了不少讓人痛心疾首的悲劇,3月10日,深圳南山區兩小女孩因為陽臺的防護窗沒鎖而不幸墜樓身亡,3月27日,深圳龍崗區兩名14歲女生跳樓身亡,甚至一人還穿著校服。一方面,青少年輕視生命、甚至殘害生命,一方面,青少年缺乏生存、避險的知識和技能,使得生命教育理應得到更快和更多的重視。

首先,關注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和敬畏生命。大自然的生命,一花一草,一竹一樹,渺小如螻蟻,龐大如藍鯨,平凡如黃牛,高貴如天鵝,人類社會的生命,教師、警察、醫生、司機、環衛工、快遞員,甚至流浪漢、乞丐,都生而平等,沒有誰更高貴,沒有誰很卑賤。

其次,是安全的知識與技能教育。居家安全、野外安全、飲食安全、用火安全、運動安全、交通安全等常識,防止校園暴力、遠離社會暗黑面、衛生防護、疾病傳染隔離等。組織課堂講授,組織講座宣傳,組織安全演習,事無鉅細,安全為上,全體讓師生知道,把保全生命放在首位。

周國平曾說:生命教育是全部教育的一個基礎的內容,沒有生命什麼都談不上,所有的教育都應該以生命教育為前提和基礎,而這個教育越早開始越好。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大學基本都開設了生命主題課程,不過較多的都是作為選修課程,旨在引導大學生積極向上,勇於在職場和社會上打拼。學生哥本人在大學期間也選修了《生命之旅》,第一節課,老師便和我們說了他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故事,深思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精心組織了這門課程。那是學生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生命課程”,讓學生哥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為生命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

中小學是否開設類似的課程,學生哥暫沒發現,不過,朱永新等人編寫的《新生命教育》算得上一套編寫比較系統的針對生命教育的圖書,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對《新生命教育》叢書高度讚譽,“這套生命教育教材的問世,我認為有兩句話是可以說的。一個是它標誌著內地生命教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它可以起到四個帶動作用:帶動生命教育本身;帶動學校教育的變革,把生命教育的課變成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帶動教材的變革;帶動教師。教材是可以帶動教師的,教師只有使用了教材,才能夠去體會什麼是生命教育,才能去感受怎麼去進行生命教育,而且他自己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遺憾的是,學生哥在網站上買不到,但願這能夠迅速展開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和完善課程體系,真正讓廣大師生們受益,而不僅僅停留在專家們的讚譽聲中,也不希望成為臉上貼金、內裡撈金的工具。


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3

生命教育課程能否落地?

有人說,生命教育課程能否落地,生命教育課程怎麼安排,這個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情,涉及多方面。是的,往大的系統看,需要教育部門進行統籌協調,組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兒童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和專業人士進行論證討論,組織編寫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教師培訓等,需要一個較長的週期。

但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教學資源較好,教師水平也高,如果說,組織幾個城市作為試點教學,甚至只組織幾所學校進行試驗教學,應該是可行的吧。打個比方,就按“敬畏生命”和“安全防範”兩大主題進行試驗,根據一定的教育思想完善課程體系和編寫課程教材。打個比方,教學安排,就安排在每學年的春季課程,春天象徵著生機和活力,藉此機會教導學生們珍愛生命,積極向上。再打個比方,教學執行老師可以是駐校的心理老師,也可以是“品德與自然”“品德與社會”的老師,建議每所學校專門招聘一位老師,而不是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老師代課。

有人說,生命教育課程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會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課時得不到保障,課堂會被語數英等科目老師挪用。

學生哥從事教育培訓行業多年,深知一個學校好或不好,與管理者的素質和理念有關。學生哥看見很多學校換了校長,3年後,甚至1年後,學校便能發生極大改變,也看見有的學校換了校長,校風愈來愈差,學生家長怨天怨地。想把生命教育這個新開的課程上好,有一個方法很實用,就是每學期設置類似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實踐論文獎,便能激發老師們的教學熱情和創新能力。學生哥冒著風險,開個得罪人的玩笑,一旦把生命教育作為學校管理層的一個考核指標,生命教育課程就能得到極好的落實。

有人說,光靠學校也沒用,家長不配合也是白搭,也是,好的教育實踐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好比幼兒園老師循循誘導孩子們要講衛生,孩子們卻看到大人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學素養,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學素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滿意的效果。”可見學校教育的成敗,與家庭教育的支持密切相關。要知道,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尋求親子教育的方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以身作則帶給孩子好榜樣。學校教育可以在生命教育起到主導作用,同時,帶動家長也去關注生命教育。通過在線學習,通過家長會,通過組織公益講座,讓家長深刻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學校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尤其是每一次生命教育的課程,可以把相應的教案、講義、視頻等發給家長,讓家長掌握教學動態。


安徽郎溪10歲女孩楊某婷遇害——“生命教育”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