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喪的傳人

他出身於哭喪鼻祖孔子的世家,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四處哭喪,已經練就了一身絕技,說哭就能哭出來,能夠達到使頑石悲哀,百花濺淚的境界。

他們家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給窮人哭喪,一律不收費用。因此,家族興旺,來上門 求哭的人絡繹不絕。

他是在一片片哭聲中成長起來的,他把祖上留下來的資料整理出來,根據自己的心得,編撰了一本《哭學》,主要觀點為“哭”是為了忘記悲痛,在學術界引起轟動,各個大學請他做客座教授,他前往世界各地講學,現場邊講邊哭,經常使全場哭聲雷動。

各國禮賓司經常請他為總統等名流顯貴主持哭喪儀式,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在哭喪方面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

他在鮮花與哭聲中即將走完人生旅程,他接過聯合國頒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證書,安詳地離去了,事前已經安排子女禁止一切哭泣,一定要歡笑, 說要在歡樂中離開哭的世界。

他站在十字路口,天使與魔鬼爭相邀請他前去主持哭喪儀式,他疑惑不解:“人死後還需要哭嗎?”天使與魔鬼同時答道:“人生前做什麼,死後還做什麼。”

他帶著沮喪的心情,上半年去天堂,下半年去地獄主持哭喪儀式,而且永遠哭下去。

他才明白:人生前死後是根本沒有區別的。

出生哭自己,死亡哭別人。無聲的哭泣是靈魂的絕望。我們的哭聲送走一位笑聲不斷的人,我們笑聲卻迎接一位哭聲不斷的人。

人們就在哭笑之間迎來往送 哭泣已異化為一種表演,一種歌曲。

哭喪的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