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作者:靈鑫yara


在城市裡生活久了,難免忙得透不過氣,用美食平衡辛勞成了減壓方式之一。


一個週末,我應朋友之邀,暫別都市,去她老家開封尉氏做客,嚐嚐她反覆唸叨“又怪又好吃”的菜館,還說我現在來得正是時候,十一長假期間幾乎每天客流量爆滿,用餐高峰門口大排長龍,那時想吃都不一定能吃到。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帶著“多怪多好吃”的疑惑,我隨她進了這家名叫“廚老怪”的風俗菜館。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第一怪:裝修

古樸混搭的“怪味”裝修


菜館的“怪”,從裝修及陳設中可見一斑。


“廚老怪”外牆的山水民俗畫,附和著輕快腰鼓的迎賓方式,率先讓人感受到塞北古樸風情。


前廳是青磚古牆隔出的等候區,老闆頗有心思地放了小型水車供人欣賞,側牆整齊掛放著金色牌匾,上面“名菜、名店”的頭銜是菜館的“權威認證”。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等候區對面是名曰“賬房”的收銀臺和透明操作的廚房,前後廚分工作業,前廚擺放“看菜”,主要處理涼菜、麵點和較為簡單的煎炒燉菜。後廚加工些複雜“硬菜”。


就餐大廳裡佇立一顆碩的仿真樹,上面鑲滿黃葉,象徵秋收的豐碩。屋頂懸掛著麥秸稈編的吊燈和布藝花傘,一張張木製方桌板凳整齊擺放。


用餐時分,茂密黃葉覆蓋下來,食客們坐在樹蔭下,一片歲月靜好。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卡座用青磚牆圍起,木製鏤空窗格上搭配著花布窗簾,和店內人員統一穿的藍底花色、繫著扣袢的陝北民俗服裝映襯得相得益彰。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每個包間從外看都木門。青磚和黛瓦的標配,裡面裝飾卻大不相同,增加了不少特別的元素。不論是老式錄音機、土罐子,牆上懸掛蓑衣、農具,還是摻雜著麥積杆的黃土泥巴牆,以及牆上“花開富貴”、“買冰棍兒”、“打醋”、“打彈珠”……種種壁畫,都訴說那些老故事。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廚老怪”的“怪味”裝修風格,融合了陝州文化、陝北地貌和豫東特色風情,有著濃郁的地域和年代特色。這種古樸的混搭風,有別於現代時尚生活,顯得“土”和“怪”,卻糅合得恰到好處,讓往來食客耳目一新。


第二怪:味道

別家吃不到的獨家“怪味”


“廚老怪”的“怪”,也體現在菜品和味道上。


菜單上“七大招牌菜”、“八大怪”、“九大必點”的推薦赫然醒目,據說每道菜的研發,都是獨創的。想了解到底味道怎麼“又怪又好吃”,得從品嚐特色菜開始。


老怪風生水起撈莜麵

麵條是早上新鮮壓的,勁道有韌勁兒,微甜。紅油打底,看似辣,吃到嘴裡只是椒油的香,微微的咸和辣,溫和而適口。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老怪砂鍋油麥菜

油麥菜吃起來爽脆清甜,自主研發的鹹香口醬汁是美味的關鍵。這道菜烹飪時我特意站在砂鍋前,看著“芝麻醬”或“花生醬”顏色的濃稠醬汁下鍋,心裡猜測它可能會有的寡淡或濃烈。然而真正吃起來,獨特醬香居然沒辦法用文字形容。普通食材味道變得不尋常,果然是別家“學不來”的味兒。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老怪酸湯豆花魚

裡面大塊的巴沙魚肉,咬起來過癮,吃起來鮮嫩順滑,輕微掛漿感,據說得用秘製醬料醃製幾十分鐘,工序繁瑣。豆花一碰就碎,融入湯中。金湯裡有酸菜,喝起來酸味又不那麼單薄,混合了檸檬的酸,還有種厚重感,一問廚師才知,原來是用檸檬榨汁,混著滋補高湯,熬出來的秘製湯底。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老怪麥仁燉豆腐

麥仁是蒸過再煮的,嚼在嘴裡軟糯可口。慄南瓜甜甜糯糯,豆腐採用的久煮不爛的老豆腐,因熬煮時間長,每咬一口,汁水都從蜂窩狀的豆腐紋路中溢出,極其入味又有嚼頭。鮮甜鹹香的湯頭,給味蕾豐富的層次體驗,喝下一口,從口裡到胃裡都舒坦了。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小米麵油餅

金黃中空的油餅,香氣濃郁,外皮微脆,吃起來甜絲絲地,略有韌勁兒。配上鮮香的醬菜,一大口下去,只兩個字:滿足。不論單吃還是夾菜,都十分適口。前廚還能看到麵點師傅制餅的繁瑣:小米和成的面,在案板上一次次摔打筋道,然後切成油光光的圓餅,為保證出鍋的形狀與口感,得用手掌反覆按壓……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尋常食材,做出來的味道千差萬別,秘密就在於:工藝。據瞭解,在傳統風濃郁的“廚老怪”,每道菜都由團隊獨立研發,獨特工藝結合當地特色,改良成適合本地人口味的佳餚美味。

這裡沒有成品的東西,麵條現壓,餅現做,無骨雞爪都是純手工脫骨。醬料也是秘製研發,幾乎每道菜都有與之搭配的醬香。就連一道容易出味兒的家常菜——蘿蔔燉牛腩,出鍋前放入的調味醬料,都是細如髮絲的薑絲和番茄等輔料熬製而成。怪不得能做出好吃的“怪”味道。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第三怪:慢調“煮義”

快節奏中的美好慢生活


菜館裡吃飯的人絡繹不絕,後疫情時代,人們注重美味的同時也更注重自身健康,憑什麼“廚老怪”就能留住每一位食客,讓大家都願意來這兒吃飯?


茶足飯飽之際,我按捺不住好奇,和老闆簡單攀談了幾句。


原因一半是因廚老怪”透明化的廚房操作,讓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顧慮打消了一半。與前廚一簾之隔的後廚,除了能看到廚師忙碌的身影,還能看到碼放整齊的新鮮食材。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另一半歸功於廚老怪的老闆,兩個八零後年輕人。


從裝修時的板材挑選到營業後食材品控,他們都事無鉅細都親力親為,連店內鋪設的老青磚,都是老闆去農村一家家找,一車車拉到尉氏縣城來,有的老磚常年堆放在農村廚房,都被燻成了黑色。


他們對食材挑選也近乎苛刻:每天早晨四五點就去採購食材,必須是有產地標籤的好食材,市場銷售的半成品一律不用,食用油必須採用非轉基因的,大到米糧油,小到調味品,都必須有當地農業部門的檢測報告。


這裡生意好時翻檯率極高,每晚九點多食材就賣空,不再供應菜品,拒絕上客,很多人因吃不到失望而歸。即便淡季,過了用餐高峰期也仍有人在前廳等候。


看著往來食客們,有年輕活潑,手拉手的小情侶,有臉上刻著平淡,舉手投足卻盡顯默契的中年夫妻,還有衣著光鮮體面,步履輕快的都市男女。能看到拖家帶口,親友歡聚的團圓笑臉,也能看到拎著蛋糕徑直走入包間,參加生日派對的熱鬧溫馨。


好像,人們就在大快朵頤、推杯換盞間,食物越吃越見底,彼此的情誼越來越濃厚。


豫東小城美食體驗——品開封尉氏“廚老怪”,享慢生活

市面上不少菜館,都在緊跟“洋派”時尚,比如裝修呈現高級感,食物量少而精緻,突出就餐情調。或者遵循快餐文化,滿足現代人忙碌的胃。


開封尉氏“廚老怪”卻反其道而行之,打起了“土味”的“怪”主義:腰鼓迎賓及上菜“慶賀”的形式,裝修上返璞歸真;食物量大,獨創“怪好吃”的風味;優質食材精細慢烹飪,享受舊日慢生活……用“怪”掀起一場別樣的傳統新風尚。


現實世界裡的得與失,好一頓飯的功夫都放下了。讓現代人忙碌的心,也在“怪”味兒中,沉靜下來。

據老闆說,廚老怪的菜品每三個月都會更新,這種“抱朴”情懷,加上推陳出新的創新精神,想不賓客盈門都難吧。


文/圖:靈鑫yara

————天嬌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