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讨好所爱,改变自己,真的值得吗?

为了讨好所爱,改变自己,真的值得吗?


前段时间的新闻后,我们都知道了:

某位学生会副会长,擅长用挑刺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交往对象——实际上,许多控制,都是这么搞的。

又不只是男生控制女生了。

许多典型案例,是这样的:

一个人年少时,不被周遭——尤其是异性对象——喜欢,因而自尊心不强,于是有了讨好型人格

进而,为了让他人喜欢自己,什么都愿意做。付出许多牺牲,只为了获得一点赞美与爱。

这种心理不奇怪,许多人都有。

但若被人利用,就很容易变成:

对方摆高姿态,挑刺找茬,让你觉得自己差,让你觉得自己配不上,疲于奔命地弥补缺点;最后你在惴惴不安中,觉得自己真是不够好,于是就听任对方控制了……

这就没啥必要了。

我小时候,自理能力颇差。我妈时时责备我,说我如此粗疏大意,长大后找不到对象。

我爸倒稳坐钓鱼台,说孩子长大了,总会学的;将来他找到合心意的女孩子,自然就能学会打理了。

现在,我也算会做饭,能应付日常生活,在多个城市生活过,都能活下去了,也勉强算会照顾人。细想起来,这些并不是被对方催逼,而是自觉自愿的。“为了照顾好自己关爱的人,想学学怎么做饭,怎么应付日常,好让对方也放心。”

大概我妈的逻辑是,“人得会照顾自己且照顾别人,别人才会肯来找你。”很传统的想法。

我爸的逻辑是,“人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自觉自愿地变好。”这个更积极主动一点。

被对方逼迫着改变自己,与自觉自愿地改变自己,结果很接近,但状态是不同的。


话说,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我中心,以及由此衍生的缺点。这特别正常,不值得为此惴惴不安。

我们这一代,以及再年轻的一辈,许多是独生子女,许多被家里管束着不许早恋,所以缺少相处经验,这也是许多人的共通处。

因为缺少相处经验,所以刚有伴儿时,并不懂得怎么好好相处。

往往是在经历过磨合、创伤、分手、重聚之后,才慢慢学会了怎么爱与被爱——这也是人之常情。

没有谁天生会谈恋爱。

除了极少数天赋使然的家伙,大多数恋爱中让人舒服的伴侣,是经验磨炼出来的——意味着,人家不止有一个对象。

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里有句话很妙,大意是女人未必喜欢美男,但喜欢跟美女相处过的男人。这句话随便怎么琢磨都行,但仔细想想,人的确是经验所造就的。

这都21世纪了,如果还有人嫌“你以前处过的对象太多了”,那就太扯淡了。

有些人以“你处过对象太多”来挑刺,是因为骨子里隐藏的自卑;有些人则更直白些:那就是像某位副会长似的,想控制对方罢了。


当然,也有彼此经验都不丰富,但在一起天然合适的——这就很难得了。

以前说过,两个人相处,好比给食材找搭配。

红烧肉和白馒头或热米饭一起吃,是绝配。但蒜泥白肉和白馒头就未必有很多人喜欢。

三文鱼和牛油果一起吃是绝配。但牛油果和青椒一起吃很奇怪。

干酪和葡萄酒一起喝,再差的干酪再差的葡萄酒,味道似乎都会好一些。苹果和葡萄酒一起喝,好葡萄酒和好苹果都会牙碜。

牡蛎配洋葱醋很美好,牡蛎配土豆泥就不那么美好。

贻贝用大蒜和白葡萄酒焖煮特别好吃,贻贝和八角一起炒就会很奇怪。

猪肝炒韭菜就炽烈如火。猪肝炖鲫鱼,老年间说这菜犯克,会伤身体。

什么东西,都得找对了配合才好。许多东西在一起不合适,未必是东西不够好,只是天生不合适。

找伴侣,也是如此。合适比好坏更重要。

但也有不少例子是:在一起觉得大方向合适,小范围细节不太舒服的——这就很考验双方了。

我有过不止一位朋友,是这样错失一段好缘分的:

“我们在一起还算不错——就是你有个缺点,改了就好了。”

然后,改不了,不肯改,吵了,分了。

因为,如上所述,人的性格是自己的经历造成的。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一个套餐,没法单点。

性格活泼的人容易粗疏。性格沉静的人容易胆怯。有讨好倾向的人容易偏执。爱读书的人也容易认死理。

每个人的性格优点,往往后面裹着另一面。要改一项,往往就得全改。

说个残忍的真相:

大多数人的性格都不完美;每个人的性格真揭开来,都有不快的往事,有不想去碰的创伤,凑合凑合继续过下去。

两个人能够觉得投缘,一部分是因为彼此的优缺点甚至创伤,都是契合的——敦厚无父的郭靖遇到聪慧无母的黄蓉;被父母搞得畏惧亲密关系的Chandler遇到被父母搞得特别渴望爱的Monica;都算典型案例。

如果黄蓉逼迫郭靖变机灵点,或郭靖催促黄蓉变老实点,那就连带他们彼此的关系,都要改变了。

再说难听点,相当多的感情真相,是这样的:

“人大多数的性格优缺点是相辅相成的;我能跟你相处得好,是因为我们连优缺点都珠联璧合;如果你非要我改掉缺点,那我也许就不适合你了。”

最理想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后,求同存异,大关系上一致;小事情上,肯为了对方,修改掉一些不太契合处——比如我一个江苏人,变得很会做重庆江湖菜了;若一个重庆人,也能接受江南式的浓油赤酱了。

但如果敲着桌子指着对方“你就得按我说的改”,那就不对了。

这段关系,注定无法平衡。

毕竟,你性格上的优缺点,都是你人格的完整组成部分。

肯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为了所爱自觉改变,那是一回事。

如果被外力逼着改了,那从此,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

所以咯,别轻易被“你得改改啦”给左右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甲觉得不好的,乙也许觉得是萌点呢?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有许多挑刺找茬,其实本身是偏见在作祟啊。

王小波在《2015》里,说过个段子。

舅妈和舅舅亲热时快感澎湃、反应强烈,颇为反常。

被人劝说要去看看医生时,舅妈冷静地说:

“就算这是病,也是好病,治它干嘛?”

原创:张佳玮 转载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