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俗話說的好:

“一日不讀書,沒人看得出

一週不讀書,開始會爆粗

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掰掰手指,你有多久沒有讀過書了?


其實,小珠寶是想提醒大家,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就要來啦~


自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4月23日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以來,今年,即將迎來第25個世界讀書日。


除了官方賦予的節日身份外,4月23日這天還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更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說到讀書,在這裡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是更喜歡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 2019年7月18日,亞馬遜中國正式停售紙質書


隨著電子書籍愈來愈盛行以及便利的今天,紙質書逐漸被電子時代看不見的塵埃所覆沒。

早在18年,根據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6.2%,圖書閱讀率為59.0%。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從這些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化閱讀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多。紙質書籍由閱讀功能轉向收藏功能,已是大勢所趨。

其實,紙質書籍轉為收藏,也恰巧是迴歸了原本的初衷。

在古代,紙張還未發明之時,為了便於保存,人們主要用竹簡和絹帛製作書籍。但由於絹帛價格不菲,因此帛書也只在某些特殊時刻且是富貴之家才會願意使用。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居延漢簡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楚帛書又名“長沙子彈庫楚帛書”

竹簡因其成本低廉也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書寫工具。但由於竹簡為了方便書寫,必須裁剪成寬度相當的平面。一冊竹簡所能記錄的內容並不多,要記錄下一本書,往往需要很多冊竹簡,所以當你要記錄的信息越多,重量也就越重。


需求推動創新,當竹簡或帛書都無法滿足運輸和保存的問題時,

一種可以記錄大量信息,又輕便廉價的工具就誕生了——造紙技術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所以,當蔡倫改良的適宜大規模普及的造紙術技術出現後,引起了漢和帝的重視並開始向全國推廣。

當造紙術被廣泛運用後,此時出現了紙質的手抄本書籍。但手抄的畢竟有限,所以直到印刷術發明後,書籍複製變得更為方便,書籍數量也開始逐步增加。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古代印刷術主要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晚唐五代時,雕版印刷技術已經被用來印製儒家經典。由於儒家經典具有尊崇的地位,成為科舉考試的教材,有廣泛的社會需求,而雕刻經典的“板本”可以反覆刷印,這使得雕版印刷技術得以普及,並一直延續下來。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活字印刷是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世界讀書日|萬萬沒想到,一本書的誕生竟是一條崎嶇的盤山公路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古人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測呢?同時,小珠寶也是深深的感覺到了一本書的誕生來之不易。因此,不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還是應該多讀讀紙質書籍。這不僅僅只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閱讀的儀式感。

當你捧起紙質書籍,聞著書籍散發的書香,以及翻頁之時的磨砂感,我相信,他會比電子書籍更能夠讓我們的內心安寧下來,在此過程中,你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