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醫講 安有話說】“華西王炸”樑宗安:全球疫情咋個走?關鍵還看印度和非洲

一週

講 安有話說

即日起,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封面新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推出“一週醫講 安有話說”欄目,通過年輕態、個性化的方式,為公眾進行醫療科普、闢謠服務。今天推出第一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梁宗安教授分析全球疫情走向。


“華西王炸”梁宗安,是如何煉成的?


隨著封城、嚴控、隔離、“全民坐月子”等措施,中國的這場全民戰“疫”在一個多月後,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當中國人好不容易鬆口氣的時候,海外的一波波操作,又讓大家操碎了心。

進入緊急狀態的意大利,開開心心地舉辦了一場五萬人的馬拉松。

國外街頭,要麼不戴口罩,要麼花式戴口罩。

美國多地民眾上街示威,要求解除“居家令”

……
與之相應的,當中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重心轉向嚴防外部輸入和篩查無症狀感染者的時候,海外病例每日卻在數以萬計地增長。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3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622273例,累計死亡182943例。


看在海外確診病例一天天地增加,愛操心的中國網友不禁想要嘮叨起來:“明明我們已經給出了標準答案,你們就不能抄一抄嗎?”


在中國首批赴意大利抗疫專家組組長、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站出來發言了:

中國的戰疫經驗是“參考答案”,並不一定是“標準答案”,不可盲目“抄作業”。


為啥這答案不能直接抄?

作為華西醫院“王炸”天團的專家成員之一,梁宗安是中國首批赴意大利抗疫專家。中國與歐美戰疫手段有何不同?他是有深切感受,也是最有發言權的專家之一。

來看看中國給出的答案:在“一級響應”下,中國一年一度的人類大遷徙瞬間暫停,14億人居家隔離;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率先復工達產擴能,大批其他行業企業轉產應急,確保醫療物資供應;在全民“雲監工”之下,用短短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一座座方艙醫院裡,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救援隊與患者並肩作戰……

梁宗安說,中國的疫情防控策略主要是應收盡收,這樣就能把病人、沒有感染的人隔離開來,而國外有些國家,沒有條件做到應收盡收。

“我們建方艙醫院,收治的是病情偏輕的病人,而歐美建方艙醫院,收治的還是病情偏重的病人。他們不叫方艙醫院,他們叫什麼?叫臨時醫院,或者是開放醫院,甚至有些也叫野戰醫院。這些醫院收治的還是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人,他們的輕症病人還是選擇居家隔離。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外的應對措施不盡相同。”

【一週醫講 安有話說】“華西王炸”梁宗安:全球疫情咋個走?關鍵還看印度和非洲

中國首批赴意大利抗疫專家組組長、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

梁宗安表示,傳染病的防控主要有三個要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染群。在當下,中國的應收盡收政策確保了傳染源能夠完全被控制起來,但這並不否定居家隔離的功效,“其實世衛組織對居家隔離有規定,如果嚴格按照這個規定執行,病人是可以完全被隔離起來。如果做不到嚴格執行,隔離的效果可能就不好。”

在梁宗安看來,中國採取應收盡收的手段取得了好效果,而歐美採取居家隔離的手段可能效果相對更好,因為這更符合歐美的國情。“他們沒辦法,像我們這樣集中力量,有幾萬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所以他不可能大規模地建方艙醫院,不可能大規模把病人集中。但是他們居家隔離,或許是他們最好的方式。”梁宗安強調,中國的戰疫經驗是“參考答案”,並不一定是“標準答案”,沒有必要盲目號召其他國家“抄作業”,因地制宜採取相應手段並嚴格執行才能取得好效果。


最怕印度和非洲“在沉默中爆發”


四月以來,海外疫情還在蔓延。

美國的確診患者數節節攀升、突破60萬大關;歐洲國家牢牢佔領“第二陣營”,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此前趨於平靜的日本、新加坡又現升級態勢……

最讓梁宗安擔心的是,或將“在沉默中爆發”的印度和非洲。

“非洲,印度,人口密度大,100萬人口居住在不到2.5平方公里的這麼一個區域,一旦感染後,它沒有辦法做到中國和歐美一樣的防控策略,既不可能做到應收盡收,把病人管起來,也沒有條件進行居家隔離。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的話,還真的有可能難以控制。一旦暴發流行就比較危險。”

在他看來,全球疫情何時駛出“感染”快車道,關鍵要看非洲和印度的疫情防控。

不過,非洲、印度的疫情發展目前還難以預測。“感覺他們現在正處於疫情初期,而初期能不能有效控制下來?就很難說。如果初期能夠有效控制下來,當然短時間就不會形成像湖北武漢或者像歐美現在這種暴發流行。但是,如果沒有控制下來,什麼時候會達到暴發流行的高峰,誰都預計不了。”

【一週醫講 安有話說】“華西王炸”梁宗安:全球疫情咋個走?關鍵還看印度和非洲

梁宗安教授(左一)在意大利

在梁宗安看來,總體上是不太樂觀的,“第一,(非洲、印度)社會經濟狀態相比之下,要比歐美差,第二,沒有類似中國的強大社會動員力量。所以從這兩個角度分析的話,想要控制疫情不暴發是比較困難的。”

梁宗安認為,現階段非洲、印度的“戰疫”關鍵是在病例很少的時期,集中精力打好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和殲滅戰,讓有限的少數病人不再傳染到更多區域去,“這個是很重要的。”


中國專家已採取實際行動支援

如何在這個關鍵期,有效地控制非洲、印度的疫情?中國其實已經有所行動。

作為首戰告捷、已率先進入“緩疫階段”的中國,已經通過多種方式支援國外抗疫。

3月12日,中國首批9位援意抗疫專家組從上海集結直抵意大利首都羅馬,梁宗安就是其中之一。

【一週醫講 安有話說】“華西王炸”梁宗安:全球疫情咋個走?關鍵還看印度和非洲

梁宗安教授在意大利

他表示,中國專家支援國外抗疫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專家組的這種方式,就是帶一些援助物資過去;一種是介紹我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主要是給當地的專業人士,包括衛生官員,包括醫生護士;一種在長期的方面,我們看還能提供什麼合作的機會。比如提高它的檢測能力,建立一些通道,幫助提高抗疫的能力。”梁宗安說,當然,保護當地的僑團、華僑、中資企業,也很重要。

“但非洲還不一樣。”在非洲,中國有自己的醫療隊,“現在華西醫院就有一支醫療隊在安哥拉,我們會和他們進行國內抗疫經驗、體會的一些交流。”

其實,四川與非洲的情誼,特別是與非洲葡語系6個國家的情誼,可以追溯到44年前。1976年,四川省就建立了第一隻援外醫療隊,前往莫桑比克,此後,四川醫療隊的腳步再沒停過。

疫情發生後,四川專家以實際行動支持非洲抗疫。一方面,援非醫療隊直接參加到當地新冠肺炎的診斷和救治工作,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專家為他們進行了遠程疫情防控培訓,還派出專家組到埃塞俄比亞協助當地抗擊新冠肺炎。


來源: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微 封面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