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寫不出好作品的

幸福的人寫不出好作品的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在5萬多首2000多位作者中,最著名的十位分別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王”白居易、“詩鬼”李賀、“詩囚”賈島、“詩骨”陳子昴、“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和“詩豪”劉禹錫。十人中除賀知章外,官場都不太順。往前推,我們可以看到屈原、陶淵明,往後看,我們可以看到宋代的蘇軾、陸游等,也都是詩歌得意官場失意之人。所有我才說,能寫出傳世詩作的詩人,大都是遭貶謫之人。

這個現象的產生是不是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呢,我們首先要弄明白成為偉大詩人並寫出傳世詩作的條件有哪些?

我個人認為需要四條,一是才情,二是知識積累,三是社會閱歷,四是意願。

才情,也可以說是天賦。它是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偉大詩人很重要的方面,強如唐宋八大家的曾鞏,文章不能說不好,但詩卻被公認為寫的不太好。

知識積累是厚積薄發的基礎,古代寫好詩要講究韻律,用典、平仄、對仗等諸多方面,哪一方面有欠缺,寫出來的詩都會貽笑大方的。就是著名打油詩派創始人張打油,也是功底很深厚的。

再看社會閱歷,詩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會被人傳頌,沒有一定的社會閱歷,沒有一定的人生思考是不可能實現的,最多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第四條意願也很重要,有很多人,特別是為官之人,一門心思都放在公文辦理上,認為能為社會發展寫點有用東西,比寫詩好。把寫詩當成餘事,心情好了,或心情不好了,自己寫一首,寫好看看、笑笑、嘆嘆,然後就燒了,不願意或沒有留傳下來,我們當然也就看不到。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學到的詩很多是被貶謫的人寫的。

這些人被貶謫前都是通過多年苦讀,經過多輪考試才脫穎而出的,用現在話說,都是學霸,他們的才情和知識積累都沒有問題,都是讀了萬卷書的人。任官之後,都會經歷行萬里路和證書中言的過程,都會有豐富的閱歷,再加上他們的總結能力,寫出幾首好詩肯定都是不在話下的。但在任時,都是想著如何幹好工作,如何讓上級乃至皇帝賞識自己,寫出來的詩也好,文也罷,自然都是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甚至是歌功頌德的。上級是滿意的,但普通人一是看不到,看到了也會嗤之以鼻的。官場上也有很多文字忌諱,清代的“文字獄”是一個極端,很多文人,也會有牢騷,也會寫一些激憤的文字,但寫完就當即銷燬了,我們今天看不到。

而一旦官員被貶謫了,或一貶再貶,就會拋開一些顧慮,把自己的各種儲備藉助酒和氣等發揮或者說是發洩出來。這些文字,如果不是特別出格,上級、甚至皇帝看到了,也知道你寶寶心裡苦,吐吐槽就吐吐槽吧,興不了什麼風,也起不了浪,也就不去太多的干涉,所以就流傳下來了。

大家都是自媒體人,不要總抱怨自己的作品沒人看,您也對照一下我寫的這幾點,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願每個人都能當網紅,更要能留下可以傳世的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