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雲南王穆深早年戰死沙場,留下霓凰和年幼的弟弟。此後,霓凰一直替幼弟鎮守南境,直到梅長蘇的出現突然打破了霓凰內心的平靜……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我穆霓凰十七歲披戰袍上戰場,鐵血十年,早已沒了女兒心腸。”

開篇時候的霓凰二十七歲,頭冠束髮,身披鎧甲,英姿颯爽的姿態頗有女中豪傑的風範。

誰會想到,十二年前,她也只是個被眾人寵愛的小公主而已。父親穆深是戰功赫赫的雲南王,弟弟聰明活潑又敬愛她,身邊還有青梅竹馬的林殊哥哥和如同水牛一般倔強卻不失可愛的小夥伴景琰。

也許真的應了白居易《簡簡吟》中的那句詩: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赤焰案一出,霓凰身邊的美好便都消失了。林殊哥哥不見了,父親和景琰無辜受到猜忌;一個幾年後戰死沙場,一個從此為君王所厭棄。至此,霓凰毅然肩負起了雲南幕府的所有重擔,耐心等待著弟弟長大成人。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我現在處境艱難,已無退路可走,還望先生切勿大意。”

這是梁帝為霓凰選夫時,霓凰對只有幾面之緣的梅長蘇說的話。要不是真的走投無路,又對梅長蘇有著異於常人的信任,堅強如她是絕不可能對一個近乎陌生的人說出這種示弱的話。

表面看,她既貴為郡主又是是南境十萬大軍的統帥,兵權在手擁有絕對的自由。實際上,她也不過如同蒞陽長公主一般,不僅處境艱難,婚姻和命運更是半點不由自己。

她是郡主,更是統帥和穆青的姐姐。鎮守邊境,守護國家,意義之重不言而喻。她所作的每一個決策,不僅僅關乎自己,更關乎邊境十萬人和大梁無數百姓的性命。除了肩負守衛邊關的重責,她還要守住父輩的榮光,將弟弟好好撫養成人。

她揹負的責任實在是太多了。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此外,霓凰的一切行為都不代表她本人,她的所有行為都打著王府和統帥的烙印,霓凰就是王府和統帥的代名詞。霓凰要是行事穩妥就是王府和統帥安守本分,但要是行差踏錯半步就是王府和統帥對皇帝不敬對皇權不尊。

身處權力的中心,又手握兵權,她反而需要活得比朝中重臣更為小心謹慎。她見過太多刀劍無情,她可以不怕死。可她不能不顧及弟弟和無辜的將士,這就是她最大的軟肋。

《大明王朝1566》中徐階曾經描述過嚴嵩的處境:明君在上,悍臣滿朝,閣老最難。霓凰雖然官階不比宰相,可是處境並不比嚴嵩好多少。

霓凰的處境是:疑心梁帝在上,滿朝慣會見風使舵的大臣,還要一手挑起王府和軍隊的大梁,屬實不易。

自古以來,兵權的執掌者是皇帝最為最忌憚的。皇帝忌憚是為了子孫後代江山永固,大臣們忌憚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所謂領導的敵人就是大家的敵人,大臣們是不會向領導的敵人示好的。一路宦海沉浮的人,若是都不能體察皇帝的這點心思,恐怕早就被拍在沙灘上了。

此外,霓凰周遭的好友比如景琰、豫津和景睿,說到底,在朝堂上並無半分分量。

霓凰在朝堂上,可以說是孤立無援的。

雖然梁帝給了霓凰選擇夫婿的自由,但是不許選別國的英豪、也不許選太子和譽王的人,那麼最後還能剩下什麼人呢?大抵是庸庸碌碌之輩或是被人排擠的無名小卒,哪種人都很難配得上霓凰,可是也只有這種人才合梁帝的心意。

如果不是梅長蘇的突然出現,那麼霓凰註定無法躲避這場政治婚姻。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連死亡都無法避免,何況是一段姻緣呢。

梁帝通過設置文試武試並擇優錄取的規則,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大度和對霓凰的尊重;若是真的再不領情,那就該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十七歲以後的霓凰,一直是處境艱難,風光和淡定背後盡是辛酸!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我不想他活在我心裡,我想他活在這世間!”

十二年後,太皇太后跟前梅長蘇緊緊握住了霓凰的手,這似曾相識的一握,讓霓凰察覺到梅長蘇身份的異常。

經過情絲繞事件和梅園相會之後,霓凰終於等到了她的林殊哥哥——果然是變換了容貌、聲音和字跡的梅長蘇!

美好的時光總是太過短暫。相認過後,又是離別。

愛情固然讓人留戀,可是終究逃不過命運的裹挾。兩個人都有各自要承擔的責任,愛情和責任之間兩相取捨,兩個人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守護家國放棄愛情。

赤焰案終於得到了平反,梅長蘇又一次離開了帝都。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離開就是永別。霓凰多麼希望他一直在這世間,哪怕此生不復相見,也好過他永遠埋在心中。

可惜世事無常。如果不能留住林殊哥哥,那麼就將他永遠埋在霓凰心中吧!

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評《琅琊榜》穆霓凰

霓凰的一生,充斥著磨難和困頓。可是她依然勇往直前,直面一切苦難。人生苦短,只要曾經擁有過,就算是不負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