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大家還需要戴口罩嗎?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趨於良好,大多數人都比較關心什麼時候可以不戴口罩的問題。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特別提到“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建議不戴口罩。”但對於有暴露風險的人員,還需要根據暴露程度佩戴不同類型的口罩。

那麼,疫情全面結束以後,是否就可以完全不戴口罩了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要分情況的。

不同口罩的不同用途

對於普通人來說,戴口罩其實是非常好的一種衛生習慣,且不同類型的口罩各有不同的用途。

  1. 棉紗口罩:普通紗布口罩即纖維口罩, 它的阻流原理是通過一層層的機械阻擋將較大的顆粒物隔離在外, 但無法阻擋直徑小於5 微米的顆粒物。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在於防寒保暖, 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棉布口罩透氣性好, 但幾乎沒有防塵防菌效果, 在流行病高發期和霧霾天氣, 棉布口罩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

2.無紡布口罩:經過靜電處理的無紡布口罩不僅可以阻擋較大的粉塵顆粒, 附著在其表面的靜電荷可以通過靜電引力將細小粉塵吸附住, 達到很高的阻塵效率。同時, 它的濾料又很薄, 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 舒適感較好。不過此類口罩的防菌僅限於防止噴射造成的病菌感染, 例如打噴嚏造成的病菌傳播等,且對PM2.5 這種微小顆粒物的過濾效果有限。

疫情結束後,大家還需要戴口罩嗎?

3.日常防護型口罩:該類口罩應符合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按照防護效果由高到低分為4級:A級、B級、C級、D級, 各級對應的防護效果分別≥90%、≥85%、≥75%和≥65%。, 適用於日常生活中空氣汙染環境情況下過濾顆粒物佩戴的防護型口罩。

4.醫用口罩:普通醫用口罩一般缺少對顆粒和細菌的過濾效率要求, 或者對顆粒和細菌的過濾效率要求低於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對致病性微生物的防護作用也比較有限, 可用於普通環境下的一次性衛生護理, 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顆粒, 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護。

疫情結束後,大家還需要戴口罩嗎?

5.醫用外科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直徑大於4 微米的顆粒, 在醫院環境下的口罩密閉性實驗室進行的測驗結果表明, 按照一般的醫學標準, 對於0.3 微米的顆粒物, 醫用外科口罩透過率為18.3%。醫用外科口罩適用於醫務人員或相關人員的基本防護, 以及在有創操作過程中阻止血液、體液和飛濺物傳播的防護。一般用於醫療門診、實驗室、手術室等高要求環境, 安全係數相對較高, 對於細菌、病毒的抵抗能力較強, 也可用於防流感。

雖然避免感染功效不及N95 口罩, 但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避免患者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分3 層, 外層有阻水作用, 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裡面;中層有過濾作用, 可阻隔> 90% 的5μm顆粒;近口鼻的內層用以吸溼。

6.顆粒物防護口罩:該類口罩應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要求。防護對象包括粉塵、煙、霧和微生物等各類顆粒物, 口罩上必須標註“GB 2626-2006 KN95”字樣。此類產品按過濾性能分為KN類和KP類。KN類只適用於過濾非油性顆粒物, 包括KN90、KN95和KN100, 對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率分別為≥90%、≥95%和≥99.97%;KP類適用於過濾油性及非油性顆粒物, 包括KP90、KP95和KP100, 對油性顆粒物的過濾率分別為≥90%、≥95%和≥99.97%。

7.醫用防護口罩:該類口罩應符合GB 19083-2003《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對非油性顆粒物 (粒徑為0.075±0.02μm) 過濾率大於95%, 具有防血液噴濺和表面抗溼功能的口罩, 分為1級、2級和3級, 對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分別≥95%、≥99%和≥99.97%。這種高效醫用防護口罩疏水透氣性強, 對微小帶病毒氣溶膠或有害微塵的過濾效果顯著, 總體過濾效果良好,防護等級高。

此外,還有對有害粉塵氣溶膠具有防護能力的防塵口罩及用以保護呼吸器官免受毒劑生物戰劑及放射性灰塵傷害的防毒口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