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蟄伏的日子

建安六年(201年),並不受袁紹待見,在汝南打游擊的劉備,決定改換門庭,投奔自己本家,荊州劉表。

劉表對這位劉皇叔表面上是禮遇有加,客客氣氣,待以上賓之禮,暗裡卻小心提防,讓劉備屯守新野,幫忙守荊州的北大門。

寄人籬下的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劉備有心幫忙劉表建功立業,劉表卻總不給劉備展現的機會,弄得有點劉備心灰意冷。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

想想自己也是40好幾的人了,卻寸功未立,一事無成,無立錐之地,膝下荒涼,連個兒子也沒有,難免有“髀肉之嘆”。

當然金鱗豈是池中物,潛龍在淵的劉備畢竟不是一般人。

雖然偏居新野小縣,劉備依然施展自己寬厚仁德的無敵神功,和中山靖王之後、大漢皇叔的金字招牌,遍訪諸賢,廣交荊州地地界士族豪強,引得眾人紛紛歸附。

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名菜的誕生

話說公元205年,劉備大敗曹仁,計取樊城,樊城縣令劉泌歸附,設家宴款待劉備。這位劉泌和劉備一樣也是大漢宗親,兩人一見面格外有共同語言,賓主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這時軍廚端上一盤炸肉,不小心將一塊肉掉落在地上,廚師嚇得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是好。站在劉泌身後的一員小將趕快上前,幫忙將肉盤端到劉備桌前,轉身再撿起地上的肉塊,放入口中,化解尷尬,廚師叩謝後退下。

劉備見這位英俊小將長得儀表非凡,器宇軒昂,非常喜歡,於是忙問劉泌,此乃何人?劉泌趕忙介紹,此人為其外甥,羅侯寇氏之子,姓寇名封。

劉備問寇封:“肉掉在地上,不叱責下人,自己撿起來,不去灰沙,隨口吞食,請問,你當時是怎麼想的?”

寇封答道:“報告主公,老百姓不容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不忍心隨便扔棄,士卒廚役也都非常辛苦,不小心有失誤,我們做將吏的,怎能忍心去時叱責呢!”

寇封這番回答,正好與劉備的仁德之心引起共鳴。

劉備對寇封越看越喜歡,在詳細問了寇封的生辰八字後,提出收寇封為義子。劉泌和寇封也非常高興,寇封遂改名為劉封,當場向劉備行叩拜之禮。

軍廚們為表示祝賀,同時報答劉封的愛民之德,特意現場烹製了一種“夾沙甜肉”,專程奉上,以記此事。

自此,這種“夾沙甜肉”就成為流傳至今的襄樊名菜。

現在我們吃到的“夾沙甜肉”是用豬肥膘肉切塊,以豆沙糖、雞蛋清、玫瑰砂糖、澱粉等勾芡,再油炸烹製而成,吃起來外酥裡嫩,肉爛綿軟,香甜可口,令人口水直流。

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幸福的煩惱

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時,已經45歲,劉封還不到20歲。劉備對這位義子非常珍愛,出入都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寄予厚望。劉封也不負重望,長得高大剛猛,武力過人,成為劉備手一員得力驍將。

兩年後,劉備老來得子,甘夫人為劉備生下寶貝兒子劉禪,小名阿斗,自然是歡喜不已。

作為雙保險,劉備並沒有因為有了親生兒子,冷落劉封,反而更加珍愛,刻意培養其軍功。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特意封跟隨自己征戰的劉封為“副軍中郎將”。類似曹操封自己的兒子曹丕為“五官中郎將”一樣。

此時劉封才二十剛出頭的,就升任中將級別,仕途普遍看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奪取漢中後,派劉封統領孟達奪取上庸等地,升任副軍將軍。

自此,劉封的上庸戰區與關羽的荊州戰區,魏延的漢中戰區一樣平起平坐,直接接受劉備領導,劉封成為獨擋一面的戰區司令。

劉備封給劉封的”副軍中郎將“、“副軍將軍”,這兩個官職,都是劉備獨創的,屬專用名號,蜀漢以後再無人任此職。

《三國志·蜀·後主傳》: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

劉封勇猛過人,戰功突出,有軍功,卻只是義子,劉禪太胖太文弱太笨拙,看成不出一點英雄氣,卻是親生的。

這個選擇題該如何作答,真是幸福的煩惱。在諸葛亮等眾臣勸諫之下,還是尊奉嫡子繼承製,明確13歲的親生兒子劉禪為王太子。

劉備在立阿斗為太子的同時,單封劉封為“副軍將軍”,可見劉備還是對劉封寄予厚望,被視為王太子的備胎,雙保險。

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致使的失誤

劉備亮明瞭底牌,自己從儲君變成了備胎,劉封情緒低落是在所難免有的,周圍的人對他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

在《三國志·蜀·劉封傳》,孟達給劉封信中:“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突然出局的劉封,心態失衡,動作變形,在此情形下,接連犯下幾個致使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沒救關羽。

關羽在荊州搞了個夏季攻勢,本來很嗨,不曾想被呂蒙,抄了後路。關羽首尾不能相顧,只得向上庸戰區劉封和孟達寫信求派救兵。

劉封心情正不爽,加之這位關二叔平時總喜歡擺架子,對自己也是愛理不理的樣子,一氣之下,以在上庸地區立足未穩為由,拒絕相救,導致關羽戰死,失了荊州。

劉備礙於還父子情分,還是忍了,只是對劉封只是進行了口頭警告,免於責任追究。

第二個錯誤是逼反孟達。

失去太子之位,劉封經常不爽火氣大,孟達也對這位失勢的火箭式幹部還再那麼尊重,慢慢兩人之間就有了矛盾。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劉封沒收了孟達的私人樂隊,直接給孟達難堪。孟達一氣之下,投降了曹魏,引反西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相繼反叛等一連鎖反應,曹魏趁機進軍,奪回了上庸,劉封大敗,逃回成都。

劉封沒能當成太子,在歷史上卻留下一道名菜

悲慘的結局

不救關羽,導致丟了荊州,逼反孟達,又丟失上庸。

地盤、戰將,這都是劉備心疼肉疼的命根子,真是崽賣兒田不心疼。特別是上庸丟失,劉封是必須負主要責任的。

此時的劉備,對這個乾兒子已經是失望至極了。

按理說,想都不用想,劉封絕對是死罪難逃、但劉封畢竟是自己的疼愛的乾兒子,怎麼處置,劉備又犯難了,人心都是肉長的,疼了這麼多年,真下不了手。

於是劉備把這個難題拋給了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沉吟半響道:如果主公想聽真話,可以想一想劉焉倆兒子劉瑁、劉璋,劉表倆兒子劉琦、劉琮,最後是什麼下場,這都是血的教訓,不得不防呀。

其實諸葛亮意思很再明白,劉封性格剛猛,又有軍功,比阿斗強勢許多,如果哪天劉備歸西,劉禪即位,能夠駕馭得了劉封麼?

這一點劉備不是沒想到,只是下不了決心,諸葛亮一言驚醒夢中人。

從諸葛亮的表態中,劉備知道即使是留下劉封,也難以服眾,而且肯定不會諸葛亮支持,另外自己的親兒子阿斗笨雖然笨點,但還是健康地茁壯成長,而且還有劉理,劉永兩個親生兒子作備胎,不怕後繼無人。

再說,劉封打了這麼大個敗仗,個人威信已經掃地,難擔大任,繼續留用,難以服眾。由於權衡再三,還是處死了劉封。

《三國志·蜀·劉封傳》: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先主為之流涕。

雖然劉備感情豐富,容易流淚,但對於劉封之死,我們能體會到劉備應該是真痛苦,真流淚。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