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大齡農民工,在城裡呆不下農村回不去,他們該何去何從?


【原創】大齡農民工,在城裡呆不下農村回不去,他們該何去何從?


作者:一功

第一批出來的農民工大都是60和70後,他們中一部分是在工廠裡上班,一部分是在打游擊——做零工或建築工地務工。可無論在哪,眼下都有一個令他們不容迴避的事實:那就是,他們正在慢慢變老,隨時面臨被下崗。

體力漸漸不支,靈敏性上也越來越差,如遇突發情況,大腦的反應也跟不上。很多單位領導都忽視或嫌棄他們,總挑最苦最累的活給他們幹,理由是要照顧年輕人,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留下來。

可再苦再累,他們也要咬牙堅持,不敢輕易離開,因為他們都清楚:如果今天從這裡走出去了,以後就很難再有機會找到新工作了。記得前不久偶遇一個72年的老兄,他還是一個化工專業的技術員呢,因嫌棄工作時間長而辭職,想換個8小時工作制的單位,卻沒想到在一個高樓林立的沿海城市,工廠比比皆是的國家級開發區,耗時半個月竟沒找到一份月薪5千的工作,可見大齡農民工找工作是何等艱難啊!

【原創】大齡農民工,在城裡呆不下農村回不去,他們該何去何從?


【原創】大齡農民工,在城裡呆不下農村回不去,他們該何去何從?


在實際的工作中,年輕人不願與“大叔級”員工為伍,領導也不願給更多的機會與他們,所以大齡農民工,他們的處境很尷尬,雖然在技術操作上可能會有更多的經驗,但單位為了留住年輕人,很多發展的機會都會留給年輕人,大齡工只是充當一個領路人把技術傳給他們,之後在一個適合的時間領導們又將會把那些年輕人不願乾的苦髒累的活統統交給大齡工。這樣的安排雖有不公,但這些大齡工們又不得不服從,他們好像已經沒有了談條件的資本。

別看他們做著又苦又髒的活,但每次調薪時公司通常也不會眷顧他們,相反,加薪時以崗定酬,每次加薪他們總是最少。他們心裡不平也沒用,因為每個老闆都明白一個道理:員工年齡大了,手腳慢效率低,反應遲鈍,工傷頻率高,身體狀況差,休假次數多,如果留著他們麻煩事會很多,如果辭退他們公司又將會支付一筆很高的補償金,所以許多用人單位都忽視他們的存在,甚至希望那些大齡工們能夠主動辭職,這是老闆們最想看到的,儘管他們嘴上不說。

現在,可以說大齡工們在哪都不太受歡迎(當然也有一些有良心重情義的老闆不是這樣),除非你有過人的技能或者你的崗位暫時無人替代。

這就是為什麼筆者工作中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幾十歲的老工人每天干著最苦最髒最累的活還被一些小年輕(領導)呼來喝去或罵不絕耳,也要忍氣吞聲,不願離職,因為一旦離職就意味著無處可去,只能回老家。

剛剛說的是工廠裡面的農民工,說好聽點算是企業職工了。建築工地的大齡農民工相比他們又能好到哪去呢?雖然說工地上沒有那麼多規矩,也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可民工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先說身體,都老胳膊老腿了,一不小心若磕了絆了摔了都要修養好多天才能出工,本身加上颳風下雨的天氣原因,平均一個月真正幹活的日子也只有2/3,如果身體再出點狀況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錢,而且他們住的條件很差,簡易工棚四處透風,冬不能擋寒,夏不能避暑。每天早出晚歸,風吹日曬,外貌上比同齡人要顯老很多,真是又黑又髒又老,加之身份卑微,兒女大了都不願多看你兩眼。有的農民工子女已經成家,有的還在讀書,用錢的地方多著呢,就算孩子不用錢,農民工自個也要掙個養老錢,以供自己和老婆晚年所用,所以苦著累著也得繼續幹著。

這就是工地農民工,工作是最苦最累的,吃住是最差的穿的都是最廉價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他們除了工傷險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生病了也全部自費,大城市什麼都貴,看病更是看不起啊。

如今自己年紀大了,想想在外地已經大半輩子了卻還沒過上一天像家的日子,心裡很是愧疚,也想把老婆接來城市租個房,過幾年像“家”一樣的日子。可是很無奈,房價的瘋漲導致房租也翻倍了,原來400元左右的房子如今要700多了,原來8毛錢一個的包子現在變成1塊5 了,以前小鎮上理個髮只要10元,現在也漲到了20或者25元了,什麼都漲價了,唯獨農民工的工資沒見漲,身價更沒見漲。

農民工的生活其實是愈發的艱難了,可惜,沒有人看見啊。

有心回農村吧,農村也沒有用武之地啊,現如今農村的許多土地都被流轉了,回去了也是無地可種,周邊又找不到可以按月拿工資的地方。

有人說,農民工辛苦了大半輩子,應該好好享享清福了,過幾年就可以領養老金了,不提這養老金還好,提到養老金更讓人氣憤,按照目前農村的養老金髮放標準每月100元,農民工不禁要問了:每月100塊錢能夠生活嗎?夠買菜吃嗎?

如今,這些日漸變老的農民工,真是城市裡呆不下,農村回不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