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漢子盯了好久突然就不認識了呢?

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會有這麼一個現象,當你盯著一個漢子看,越看你就越覺得陌生。盯著盯著,突然一瞬間你就不認識了呢?沒有體驗過的小夥伴可以測試一下,請盯著下面優惠券的“券”字10秒鐘。。。

為什麼一個漢子盯了好久突然就不認識了呢?

現在你還認識這個字嗎?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一個漢子盯了好久突然就不認識了呢?

神經活動“罷工”了

盯著一個字看久了,容易產生陌生感,這一現象被稱為“語義飽和”。

1907年,美國心理學博士瑪格麗特·弗洛伊·沃什伯恩,就在美國心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如果對一個單詞注視得太久,它將變得奇怪而陌生。”

1962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者里昂·雅克布維茨,將這一現象命名為“semantic satiation”(語義飽和)。

大白話講就是:你讓大腦的某一個崗位長時間工作,一直加班不休息,人家“罷工”了。。。

如果長時間盯著一個字,由於神經活動會降低,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僅能注意到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

是不是解答了你多年的疑惑,關注下了解更多小知識哦!

為什麼一個漢子盯了好久突然就不認識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