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

心靈契約


說兩件事你就能明白:

在萬曆十五年,當時的遼東巡撫發現本州內有一個酋長一直在擴充勢力,他意識到任由此發展下去勢必會養虎為患,於是決定聯合所在地的參政一起剿滅這個酋長,但出師不利,被對方打的落花流水,當時巡撫和參政相互指責說,都是因為對方的原因才造成軍事行動失敗,並上奏請萬曆皇帝主持公道,當時的首輔申時行一直迫於文官們的壓力對解決問題都是持“老好人”態度,結果是誰也沒有追究,兩個人見吃了敗仗也沒事都不再吭聲,當然對那個酋長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坐視他的壯大。那個酋長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

另一個就是當時駐守在遼東的名將李成梁因為看到戚繼光的下場,所以養寇自重,對努爾哈赤部族的發展壯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活著的時候還能節制努爾哈赤,但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也沒什麼忌憚了,所以他的野心越來越大,最終建立後金推翻了明朝。

為什麼要說上述兩件事,其實當時明朝的內部體制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明朝垮掉被人消滅是遲早的事,一直在暗中積聚實力的努爾哈赤和他的後代能開創清朝自然也是順理成章,另一方面他後代也比較爭氣,自身運氣也比較好,跟他是不是少數民族其實關係不大。

 


孟德休走QAQ


若將問題的答案歸結為一句話:歷史的選擇。明朝的滅亡屬於必然,而歷史選擇了滿清取而代之則帶有偶然的因素。

富裕的江南

與所有王朝的命運一樣,大明王朝也逃不出歷史興衰的輪迴。明末,國家體制已經腐朽到極點,屬於典型的“國窮商富”。依靠東林黨的庇護,江南一帶的大商賈們將賦稅基本都轉嫁給了底層的農民。而佔據少數的統治階級還兼併了大量土地。

土地兼併

看看土地:明初土地850萬餘頃,到了弘治15年(1502年) 銳減至422萬餘頃,基本減半。再看人口:明初1600多萬戶到了弘治年間只剩下900餘萬戶。也接近減半。地主隱瞞的土地數量日益加多,與之相對的是佔據多數的失地農民已經生活在死亡邊緣。

失地農民

這些矛盾積攢在一起,已經到了靠國家自身的機制無法調解的地步。可以說,整個王朝當時已經處於一種崩潰的邊緣。無論是總兵造反,還是農民起義亦或是外族入侵都可能導致崩潰的爆發和王朝的傾覆。可以說,明朝被取代是歷史必然,而至於會被誰取代應該屬於歷史偶然。

在所有可能取代大明政權的力量裡面,滿清不屬於文明程度最高的一個,但絕對是最積極向上的一個。

建州女真

從萬曆11年(1583年)開始,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趁明朝無暇顧及周邊少數民族的機會,開始逐步征服周邊各個生女真、熟女真部落,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在做好各種準備後,於明萬曆46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到1644年,經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人的努力,後金已掃清明朝在遼東除寧遠之外的所有軍事據點,直逼山海關。

皇太極

而且,後金還通過軍事、安撫、聯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諸部,建立了除滿八旗之外的蒙八旗。通過招降納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為主的漢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將。又通過軍事進剿,迫使嚮明朝稱臣納貢的朝鮮政權臣服於滿清。

滿清八旗

相形之下,滿清取代大明也就順理成章了。


西門吹灰2020


(皇太極)

大明之後是大清,大清之前是大明。大明開國朱洪武,大清建立屬女真。

不說大明,只說大清。這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是有少數民族女真(滿族)建立的。問題來了,為什麼是女真這個少數民族?難道這是必然嗎?

不是必然,這有一定的偶然性,一個環節出錯了,大清可能都統一不了華夏。

1、



歷史的車輪滾滾先前,大清竟然靠著原始的“彎刀弓箭”就打造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說是完全靠實力,有多少人信?

明朝的疆域不大,但明朝把北方的蒙古趕得到處跑,讓蒙古人沒有像成吉思汗那樣再創輝煌。可是,努爾哈赤來了,這人聰明啊,他早先依附於明朝,後來勢大,建立了後金。

就算建立了後金,和明朝想比,實力還是比不上。孫承宗、袁崇煥等人,面對努爾哈赤都有很大的勝算,而且,努爾哈赤後來被袁崇煥一炮轟死。

但是,不怕鷹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崇禎就是那個豬一樣的隊友,聽信讒言,判斷袁崇煥不忠且“通後金”,於是被凌遲處死。

這樣的大人物都能被處死,誰還敢衝在一線?這太傷人的士氣了。

也許,合著大明要滅亡,連年的天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死無數。於是,民變開始了。各路義軍紛紛揭竿而起。這其中,闖王李自成的隊伍越發展越大,到了最後竟然讓大明無可奈何。

果然,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大明面臨兩線作戰,很多官員明哲保身,多年的黨爭讓國力無比虛弱。於是,李自成得手了。

2、



在李自成進了北京城後,崇禎上吊死在了煤山那棵歪脖子樹上,大明的歷史輕輕地翻了過去。

一箇舊世界打破了,一個新世界彷彿建立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也許,李闖王,最突出的就是“闖”字了。闖進了北京城,不知道皇帝該如何當了。這也難怪,他也沒有當皇帝的經驗。但是,朱洪武、趙匡胤等人,誰有當皇帝的經驗?也一樣沒有。

劉邦進了咸陽城,還知道“約法三章”,而李自成開始還做得像模像樣,宣佈:“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如此一來,開店的照樣開店,上街的依然上街。除了換了個朝廷,百姓的生活基本沒改變。

農民起義當權後,最恨的是誰?當然是官了,要不然就不會說“狗官”了。闖王根基未穩,但錢糧不夠,於是開了個口子:拷掠明官,四處抄家。

於是如此的一幕幕出現了,不少泥腿子起義軍,敲打著官員那高貴的頭,吼道,你不是牛逼嗎?你不是猖狂嗎?來,給爺笑一個,說說你們家錢財放哪裡了?

沒錢?上刑罰。還沒錢,殺。

就這樣,京城裡至少有一千多大小官員極其家屬死亡了。

而官員們漂亮的女家眷們,也成了起義軍官員的床上用品。這也難怪,李闖王一進都城,就把一個宮女竇美儀封為了妃子,下面人能不仿效嗎?

這樣的大順政府,實在是過分。但即使這樣,局勢還是在掌控之中。

如果,李自成聰明一些,先採取安撫策略,先穩定人心,那還能有大清什麼事呢?

3、



命運終於給李自成出了個難題,山海關還有吳三桂鎮守,而大清是大順最重要的對手,怎麼辦?萬一吳三桂倒向了大清,放大清入關豈不壞事了?

於是,有人出了個臭主意,把吳三桂家的人抓起來,當人質,這樣可以讓吳三桂不敢投入大清懷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抓了人家幾十口人,看吳三桂小妾陳圓圓天姿國色,劉宗敏就此搶了去,這實在讓吳三桂受不了了。

《明史·流寇》稱:“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於我。”

這寫得很詳細了,吳三桂很憤怒,先是回來報仇,自己打不過,於是投降了大清。從這之後,大清入了關,在吳三桂和大清聯手下,大順被幹敗。

如果,李自成不是四處抄家,不是濫殺官員,約束好下屬,讓吳三桂堅定地站在自己這一方,大清未必能成事。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李自成還是適合打天下,實在不適合守天下,將大好江山拱手送給了大清,可惜!太可惜了!


(陳圓圓劇照)

總而言之,大清成為中華民族最後一個有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有一定的偶然性,畢竟,他們是在明朝最虛弱,而且出現內亂,李自成策略失誤,且吳三桂投降的情況下,才奪了江山。

如果大明末期麼有那麼多的天災,沒有李自成的內亂,或者沒有吳三桂的投城,大清想順利奪了華夏大地確實很難。

不過,話說回來,大清的前一百年(1636-1735年),還是不錯的,在康熙手上疆域廣袤,在雍正手上國庫豐盈。從這點來說,得感謝這兩人,特別是康熙老爺子做得不錯。

但是,從1735年之後的乾隆上臺後,繼續實行閉關鎖國,實行各種文字獄,沒有創新,錯過了第一次工業大革命,才導致清朝開始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