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考不定項選擇就是作

主題:化學高考如果出現不定項選擇就是作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用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山東省2020年是新高考六選三以後的第一次高考,但是對於高考的組織形式以及化試卷的樣式到現在還沒有官方的正式說法。但是人們對於高考的各種猜測卻一直也沒有停歇。

最近在教師群體中有了一種傳言,就是在新的高考山東卷中將會出現不定項選擇題。這在化學高考題的選擇題中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大的嘗試,隱約記得在2000年附近曾經出現單選和雙選的不定項選擇題,在最近的這10多年裡一直保持著比較穩定的單選題。

化學高考不定項選擇就是作

其實我們都知道物理是一直有著不定項選擇題的,而且是1到4個選項的不定項選擇,又一次與物理老師交流過,很多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個問題得到不同的答案,雖然是多選題,其實多選並不是並列的幾個選項的堆砌,而且物理的很多公式與定理普適性很強。高中化學相對於數學和物理學科,知識零散而缺乏系統性、半經驗規律多且缺乏普適性。這既受限於人們當下對化學有限的認知水平,也與高中學生對知識的階段性認識有關。

化學高考不定項選擇就是作

化學在很多問題上學生包括很多老師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也是有些模糊的,甚至有些就是科學界也沒有定論,而在語言的描述上有時也會因為群體的不同會出現並不完全相同的理解,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2018年高考全國一卷的第8題,對於"酶是一類具有高選擇催化性能的蛋白質"這個選項學生的化學和生物課本上有著不同的解釋,在化學老師和生物老師群體中也得到了兩種不同的判斷,曾引發全國大討論,最後幾乎全國一卷各省連夜發出了兩個選項都對的應對措施,這是教育主管部門第一次正面回應人們對試卷的疑慮。但是同時也反應出了在化學很多選擇題中原來之所以是單選題的一個初衷,選擇最佳答案,這對於一些可能有疑問的選項來說就容易取捨了,如果化學在高考題中出現多選題,我大膽預測未來出現這種爭議性的試題的概率會大大增大。

化學高考不定項選擇就是作

教育從來都不缺乏創新,但是對於考試題目中出現多選題並算不上多麼大的創新,高考化學試題把雙選題從選擇題中剔除,一直延續了十多年的單選題應該是有它的道理,不太清楚這種傳言是否正確,但是我認為如果多選題真的在高考化學試題中出現了,用我們當地的一個字來形容就是——作!

一家之言,對此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1.創作不易,本文是筆者逐字碼出,歡迎關注、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