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阮玲玉,原名鳳根,1910年4月26日出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縣。其父早亡,鳳根從小隨母親何阿英到同為廣東中山籍的張家當女傭,並且得到特殊善待。1918年,鳳根改名玉英,進入上海崇德女校讀書。1925年,16歲的阮玉英與18歲的張家四公子張達民戀愛,遭到張家堅決反對,何阿英因此被解僱。1926年1月,既忠實於主僕愛情又缺乏獨立生存能力的張達民,離家與玉英母女租房共同生活。


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主僕戀是那個新舊交替時代的一種典型現象,這對情侶在最為困難的時候,張達民的大哥伸出了援手。張家共有四子,老大叫張慧衝,與演藝界人士交往緊密,1922年開始出演電影,1924年開始自編、自導、自演電影,1925年,提醒健美,喜愛武術、舞蹈、騎馬的張慧衝受邀參演武俠打鬥片,有“東方範朋克”的美譽。為了幫助自己的弟弟擺脫困境,她介紹天生麗質的阮玉英到影片公司應聘,當場被錄用擔任《掛名夫妻》的女主角,阮玉英從此以阮玲玉藝名進入既是銷金窟又是名利場的演藝圈。張達民和阮玲玉的同居生活穩定了下來,此時,阮玲玉收養了棄嬰小玉。


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阮玲玉在演藝圈逐漸走紅,1929年,因在影片《故都春夢》中成功扮演妓女燕燕而一鳴驚人。1930年,阮玲玉已經晉升為一線女星。1933年,阮玲玉在影片《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產生階級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影片上映後引起轟動,被譽為“新興電影運動”的“第一隻報春之燕”。1934年,她在吳永剛導演的《神女》中,扮演都市最底層的下等妓女阮嫂,由於與自己色生活經歷較為接近,她以真摯本色的表演,把本質善良的母親和地位卑微的妓女融為一體,表演的出神入化,令人震撼。1934年,隨著阮玲玉主演的電影《新女性》的上演,她的三角戀情遭到娛樂記者的調查和曝光。


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1928年,張達民父親去世,站達民四兄弟各自分到一份遺產。日軍進攻上海,遊手好閒的張達民帶著阮玲玉到香港避難。據說阮玲玉就是在此期間遇到比她年長14歲的已婚同鄉、茶葉鉅商唐季珊的。唐季珊經營著國內最大的中資茶葉商行,他也是阮玲玉所在的聯華電影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原配妻子在廣東老家,在遇到阮玲玉之前,正與另外一位影星張織雲婚外同居。張織雲曾當選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電影皇后。隨著更加年輕美貌的阮玲玉出現在眼前,喜新厭舊的唐季珊很快拋棄了張織雲。唐知道阮玲玉喜歡跳舞,便不斷邀請她到最奢華的舞場揮金如土,很快就讓阮玲玉投入自己的懷抱。


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1933年,阮玲玉搬離和張達民租住七年的第一愛巢,住進唐季珊用十根金條購置的三層洋房。張達民從外地回到上海後發現人去樓空,去和阮玲玉交涉,最終雙方簽訂《阮玲玉與張達民脫離同居關係約據》,規定阮玲玉每月支付張達民生活費,每月最多一百元為限,最多兩年。但是隨著阮玲玉名氣越來越大,身價越來越高,張達民心理越發失衡。1934年12月,張達民起訴阮玲玉“竊取財物,侵佔衣飾,共值三千餘元並私刻張氏之圖章”。唐季珊不顧阮玲玉反對堅持反訴張達民“虛構事實,妨害名譽”,熱衷於報道名人隱私的各種報刊,更是推波助瀾的大肆宣傳。1935年1月,張達民勝訴,又向法院追加唐季珊與阮玲玉妨害家庭、通姦重婚的新罪名。3月8日凌晨三時左右,年僅25歲的阮玲玉迫於壓力,一連服下三瓶安眠藥自殺,於國際勞動婦女節當天離開人世。


阮玲玉:薄命紅顏的真假遺書


1935年4月1日,聯華影業公司出版的《聯華畫報》“阮玲玉紀念專號”刊登阮玲玉的兩封遺書,,將死因推給張達民和人言可畏,這其實是唐季珊授意偽造的遺書,意在開脫自己的責任。4月26日,《思明商學報》刊登了兩封真實遺書,分別寫給張達民和唐季珊的,披露了刺激阮玲玉自殺的原因不是張達民的依法控告,也不是報刊記者的“人言可畏”,而是唐季珊的移情別戀和家庭暴力。

唐季珊移情別戀的是梁賽珍,也是廣東人,她與唐季珊的交往只是逢場作戲,對阮玲玉並沒有構成真正的威脅,阮玲玉自殺的根本原因,在於她自己沒有依照法律程序,妥善處理與兩個男人的事實婚姻,反而極其盲目的把全部情感和人生堵注,抵押在根本不可能與她正式結婚的已婚富商唐季珊身上。由於《思明商學報》的傳播範圍有限,相關報道並沒有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

關於阮玲玉之死,最為公正切實的評價,出自她的情敵張織雲之口:“餘於阮之死,亦不欲有何批評,但認為中國婦女因缺乏真實學問而致其悲痛耳。大概婦女因缺乏真實學問之故,意志比較薄弱,每在遭受痛苦時,易為錯覺支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