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北大清華的碩士博士到中小學任教?

百姓道家常


我不贊同北大清華的碩士博士到中小學去任教。

一、學歷的高低與教學能力的高低不是成正比的

女兒在外國語學校上學。理所當然英語比較重視,特色是每班分為A、B班。A班成績差一點,B班成績好一點。每次考試後根據成績好壞,A班最前5名可以調到B班,B班最後5名降到A班,以此形成競爭。上學期,學校特意把新進的優秀研究生調到她們A班任教,想整體提高A班的水平。

半學期期中考試過後,A班一片倒!家長怨聲連連。為什麼會這樣??學歷更高的老師不應該教得更好嗎?No! 究其原因,老師每節課一半的時間讀單詞,記單詞;上課聽到學生有說話的,停課訓全班同學;期中考試考完了,才核對之前的練習,所以學生考試時照錯不誤。

能讀到清華大學的碩士博士,學習能力一定很強,知識儲備也很足。但是能教好書的老師需要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更需要的是責任心,耐心和愛心!

二、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老師更需要責任心,耐心和愛心

對於孩子們來說(尤其是低年級),重要的不是知識的獲得,更多的是好習慣的養成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

每個孩子的想法五花八門,每天出現的狀況千奇百怪,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老師就會疲於應付學生出來的各種狀況,無法耐心地與學生相處。也無法更好地專注於教學,並保持高水平的教學質量。所以即使老師是名校出來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等同於能提供優質的教學質量。

三、知識難度不大,沒必要配備高規格的名校碩博士

中小學教育只是基礎教育,他們所學的都是基礎知識,不需要學歷很高的老師去講解這些基礎的知識。只要用要正確的方法就很容易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以英語為例,六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二模塊,只需一張思維導圖就可以掌握。

四、現實也不允許,也不需要

一個人從小學讀到博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一般來說。大家都想找到一份有高回報的工作。中國的現狀是:提供基礎教育的學校不可能提供高薪。擁有高學歷的碩士和博士生能否耐得住,長期堅持在清苦的教育第一線呢?

實際上,現在的中小學基礎教育第一線上,有大量的學歷不高卻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他們完全能撐起中國的基礎教育事業。

基礎教育要重視,但資源配置要合理,不能造成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靜待花開的園丁


教育乃國家之根本,民族之基石,教育水平的高低關係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二十一世紀人才是實現強國夢的保證,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北大清華的碩士博士能充實到教師隊伍,以他們的廣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一件大好事。一定會受到社會、家長的歡迎。他們在從事日常教學的同時,還可對國家現在的教育體系進行研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為發展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做一個當代教育家,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


寒松858


這是一件大好事!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中醫裡有句行話說得好: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什麼意思呢?意思是病急先治標,不急時治本祛病根,最終標本兼治。借用這句話來說教育非常形象恰當。

記得改革開放剛開始,我國百廢待興,教育界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但以當時的國情現狀,老師奇缺: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的老師們全部是民辦教師。

80年代中後期,我上了初中,我的絕大多數老師是民辦教師轉正的公辦老師,還有一部分進修的師範生(中師生),正兒八經畢業的中師生不多。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的英語老師病了,沒有人上英語課,學校聘請了一個高考落榜生(張老師)給我們上英語課,憑心而論,張老師講得挺好的,帶了我們一學期多。

90年代初,我上了高中,還有一部分中師生帶高中課,後來慢慢地大學專科生漸漸多了起來,以後逐漸過渡到本科生教高中。代課老師(以前的民辦教師)退出了歷史舞臺。

改革開放40年,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也為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前,由於歷史的原因,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及所有的老師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國的基礎教育還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國力也發展到了這一步,國家有巨大的人才儲備,並且一些如北大、清華這樣的頂級學府的碩士、博士生願意投身於國家的中小學教育,這是國之大幸,教育之大幸。

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強則國強。讓最強的人才從事教育,這是強強聯手,真正把教育做大做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