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之謎:劉禪麾下有名將姜維輔佐,為何最終卻要投降鄧艾?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

公元264年,司馬家控制的曹魏政權放出口號伐吳,突然虛晃一槍,以鍾會為主帥,率領三路大軍18萬突然伐蜀。而伐蜀的原因是司馬昭說蜀漢政權“師老兵疲”。

但是曹魏三路大軍打下漢中後發現,蜀軍主力不見了。原來姜維率僅剩的四萬多北伐軍守在成都最後的一道屏障,劍閣劍門關。鍾會大軍想著打完這一仗回家和親人團聚,所以攻勢格外兇猛,但是姜維拿曹軍屠城的事例鼓舞士氣,加上蜀中各地都在支援姜維,所以蜀軍守勢格外堅固,曹魏大軍一下子屍橫遍野,傷亡頗大。

曹魏大軍的副帥鄧艾經鍾會同意,率領3萬精兵去偷渡陰平小道。鄧艾偷渡陰平小道難啊,雖然這裡沒有守軍,但這裡比劍門關還要險峻,有些地方,鄧艾自己裹著毛毯就跳下去了,很多士兵在這裡摔死摔傷,很多糧食在這裡遺失了,呻吟的傷兵和散落一地的糧食只能丟棄。鄧艾大軍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在成都平原神兵天降。

鄧艾大軍先是出現在姜維的補給站江油,江油地方官還以為姜維被攻破了,馬上投降了。拿下了江油,鄧艾本來可以和鍾會夾擊鄧艾的,但是鄧艾選擇去進攻成都。因為一來劍門關背面也很險要,二來鄧艾是孤軍深入,時間一長容易處於蜀軍四面包夾當中,必須一舉搞定成都方有一線生機。於是鄧艾就進攻成都。

蜀漢滅亡之謎:劉禪麾下有名將姜維輔佐,為何最終卻要投降鄧艾?

諸葛瞻就帶御林軍出擊啊,由於沒有搶佔有利地形,御林軍在綿竹被鄧艾消滅,但是鄧艾也不好過,他三萬精兵算上傷兵最多隻剩下四千人了。而蜀軍尚有十萬兩千人,而且成都城內已經在屯田和加固城防,成都的民眾打算死守到底了。而且劍閣的姜維,巴西的廖化,南中的霍戈(劉禪兒時的荊州玩伴),江州的閆宇,蠻人友軍和其他諸將都已經派兵在勤王的路上了。還有個更大的危機,東吳孫休知道劉禪有難,馬上讓老將丁奉出擊壽春,丁奉的弟弟丁封已經帶兵進入蜀地。哪怕姜維分兵,鍾會還是沒能攻克劍閣。

按理說,情勢朝著有利於蜀漢政權的方向發展,而這個時候,劉禪竟然投降了。投降之後的劉禪傻眼了,鄧艾已經是強弩之末,卻已經把他牢牢控制住了,無奈,下詔讓各地蜀軍就近向魏軍投降。

那麼劉禪為什麼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投降呢?筆者覺得最直接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當時消息閉塞,劉禪以為鄧艾消滅了他的御林軍,攻擊成都的是魏軍主力,而此時蜀漢朝廷已經和姜維失去了聯繫,還以為劍閣失守姜維的部隊遭到不測。

第二,就是劉禪本來想逃到南中去,畢竟南中有自己兒時的玩伴霍戈的1萬大軍和蠻人的友軍。但是太子劉睿的老師,同時也是光碌大夫的譙周向劉禪力陳投降的好處,干擾了劉禪的決策,劉禪聽了譙周的建議後投降。

蜀漢滅亡之謎:劉禪麾下有名將姜維輔佐,為何最終卻要投降鄧艾?

以上是直接原因,但是劉禪投降,蜀漢滅亡深層次的原因,有很多魏粉(曹魏勢力方的讀者擁躉)說的筆者就不認同了。

第一,他們認為蜀漢政權後主劉禪無道,寵信宦官黃皓,荒淫無度,夜夜笙歌。

這點筆者首先反駁,劉禪雖然不是雄主,和劉備差遠了,但是劉禪從小在劉備身邊長大,看到的都是民生疾苦,所以非常的愛民。至於寵信宦官,難道黃皓的所作所為不是劉禪的意思?劉禪還讓黃皓寫信向姜維道歉。

第二,蜀中土地荒涼,貧瘠,狹小。有人說,百姓臉上皆有菜色。筆者仔細看了一下魏蜀吳三國的地圖,蜀漢政權的土地不小啊,頂的上魏國二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了。吳國蜀漢加一起面積都比曹魏大了。

而且蜀中的土地不荒涼啊,別看周邊全是山地,但是成都平原非常肥沃,戰國晚期李冰曾在這裡建設都江堰,而秦將王翦在這裡養了數百萬人民和60萬滅楚大軍。

要筆者說啊,成都平原的土地生產力不是不行,而是沒有完全被開發出來,因為人口少,人口不是用作了北伐,就去拿直百五銖錢當商人去了。種地的都是老弱婦孺,光這都能創造諸葛亮和姜維共16次北伐的後勤奇蹟了。至於那個面有菜色,要不就是有人為了黑蜀漢政權而訛傳,或是就是蜀中人民井鹽吃多了,有點高血壓。

蜀漢滅亡之謎:劉禪麾下有名將姜維輔佐,為何最終卻要投降鄧艾?

第三,魏粉說蜀漢歷次北伐消耗過大,筆者發現諸葛亮和姜維的每次北伐都沒有消耗過大,也沒有動蜀漢根基。

第四,魏粉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那麼蜀中真的無大將,只有一個比當年諸葛丞相還大的廖化嗎?其實不然,江州還有荊州人閆宇羅憲,南中還有劉禪兒時的玩伴,荊州人霍戈。另外,益州當地也有很多人才,其實譙周就是個人才,譙周年輕的時候就很受諸葛亮賞識,還有益州人李恢的兒子李遺(關羽的女婿,孫權兒子孫亮的“情敵”),李逷(關羽的外孫),張翼(張飛的孫子)。而且,劉備當年東征並非一無所獲,起碼荊州南郡地區的夷陵還在蜀漢手上。

第五,有些魏粉還說,蜀漢人民不想打仗了。但是直百五銖錢致富蜀中的農民,致富了蜀中的商人,加上蜀錦,反而把曹魏和東吳的經濟整的一塌糊塗,當鄧艾的軍隊兵臨城下時,成都市民幾乎都想和魏軍決一死戰。尤其是種地的,打菜刀的,賣犀牛皮的,賣蜀錦的,生產井鹽的,冶煉銅錢的。而且他們的親人都在歷年的北伐中死於曹魏之手。

那麼,劉禪為什麼要投降呢?要筆者說啊,劉禪不投降不行啊。因為諸葛亮帶來的荊州派老人不是去世就是年逾古稀,而荊州派的新一輩年輕人都在江州防禦東吳,因為他們的父輩都讓東吳端了老家和祖墳。劉禪身邊當官的幾乎都是益州當地的世家大族,他們早就對蜀漢政權失望,渴望曹魏大軍早點來。換句話,劉禪如果不投降,很可能被他們刺殺,就算刺殺不了劉禪,也會偷偷開城門讓鄧艾進來。

退一萬步,就算這次打退了鍾會和鄧艾,難保姜維去世後,他們不會給劉睿洗腦,讓劉睿投降,頂天了劉睿在晉朝當個享樂的王爺。所以,蜀漢政權的滅亡,不在於人才零落,因為人才有不少呢。不在於國力不行,其實是國力沒發揮出來。不在於民心,因為劉禪很有民心。其滅亡的真正原因是益州的世家大族妨礙劉禪的判斷,他們不想蜀漢政權和曹魏死磕到底,他們想早點投降算了,都堅持了43年了,沒完沒了。有他們在,蜀漢政權別想向大秦帝國學習,奮六世之餘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