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紅少(作者原創授權)
引子:《西遊記》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
《西遊記》裡出現過的地位最高的神仙就是玉皇大帝,他也是實際上最高的三界之主。太上老君雖然作為道祖,“尚坐於太清之右”,而且老君見了玉帝要稱老臣。關於玉帝為何是三界之主,這個西遊記裡並沒有解釋。咱們也不過多猜想。大家尊重玉帝嗎?當然,其他神仙對玉帝都畢恭畢敬,除了孫悟空。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個疑問,為什麼玉帝對孫悟空這麼寬容?
從他一出生就驚動了玉帝,但是玉帝卻表示不以為意。接下來兩次招安,還封了個從來沒有過的“齊天大聖”。其實看到後面我們都知道,孫悟空那點本事根本稱不上是最厲害的妖怪。不要說九靈元聖、大鵬鳥,就連九頭蟲在沒有二郎神的幫助下,孫悟空也未必就能降服的了。那他為什麼還敢自稱“馳名天下第一妖”,這個呢,還真是可以這樣叫的,因為其他妖怪,厲害歸厲害,沒人像他這麼愣,敢到處闖禍。能上天宮裡鬧還有命活的,可能真就是他獨一個,從這個意義講,他這個“第一”指的是禍闖得夠大。難道孫悟空自己是福星高照,不可能的,是因為有人要他闖這個禍的。誰呢?其他神仙還不行,只有最高的玉皇大帝才有這個本事。
大家不要因為玉帝對孫悟空破例寬容就覺得玉帝很隨和。作為三界之主要是沒有點威嚴,那還怎麼統御眾仙。第一次受封弼馬溫時,孫悟空只是朝上唱了個大喏,眾神也是看在眼裡沒說話。第二次官拜齊天聖時,孫悟空還是唱個喏,其實這時的眾神都在看玉帝,大家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平時嚴肅的玉皇大帝為什麼這麼容忍一隻妖猴。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讓很多聰明的人看出點頭緒了,那隻一直被優待的妖猴鬧了蟠桃會——這可是把天捅個窟窿的大事。可是大家一聯想之前玉帝的種種表現,彷彿嗅到一絲陰謀的味道。大家腦袋裡都有一個疑惑,難道真的是玉帝縱容一隻沒什麼根基的妖仙上天來搞事的嗎?這倒底是衝誰來的呢?所以玉帝身邊的親信們眼睛一直瞄著玉帝的臉色,玉帝並沒有發怒,所以大家就使勁配合老大,各種放水。孫悟空鬧天宮時眾多神他都那麼不禁打,終於找到原因了。
可是天上的神仙並不都是玉帝的親信呀,還有道派的正宗嫡系們,那他們為什麼表現的也很配合呢?這得說一說玉帝和道派的關係了。玉帝是屬於哪種修煉成仙的?想追尋玉帝的成仙之道,因為西遊中並沒有記載,所以只能猜,不排除從道教出身。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玉帝如果也是道派,那就不太可能和老君不和了。他至少表面上更支持道派才對,為什麼從西遊中我們反而讀出玉帝更親佛派的味道呢?這跟玉帝苦修一千七百五十劫有很大關係,這樣算一算玉帝怎麼也得有兩億多歲了。兩億年中,無數輪迴,存在的變數太多了。可能在某一劫中玉帝勘破大道,成就了自己,致使地位上升,超過了道祖。
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因為在西遊中全真的影響力很大,全真中三教除去佛、道之外,還有另一個大教——儒教,在西遊世界不要去追尋儒教的起源,大概也是自天地之始就有的。所以玉帝得到的道是儒家思想——三皇治世,五帝定倫的天道。天宮就是一個人世間朝庭的翻板,所以玉帝出身自儒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是天上的神仙出身儒家不多呀,看遍西遊妖精如虎力大仙之流修的都是正宗道法,佛派乾脆連個正經的上天的神仙都沒有,那儒派的神仙有哪些呢?有一位很值得懷疑,就是太白金星李長庚。怎麼看這位神仙也不太像道派的,因為各種撮合,有點張儀蘇秦的縱橫聯合之術。而且就是他屢次出主意把孫悟空招安上天的,不免有點陰謀論的猜想呀,難道真的不是玉帝的授意?
現在我們分析出來,孫悟空之所以能鬧天宮,不是他本事有多大,也不是因為他有多愣,最終極的原因是有人想讓他這樣鬧一鬧,這個人就是玉皇大帝。孫悟空到底是哪派的人呢?這個疑問之前一直沒有去解,因為這是不用解的,孫悟空自己說過“東方的歸聖,西方的歸佛”,他就是佛派裡的人物。西遊的神話世界裡講緣由前定,所以他最終能成佛,也是有前緣的。那豬八戒和沙僧不也最後進了靈山了嗎,咱們前面分析過,豬八戒是硬塞進去的,其實豬八戒自己也不願意,從取經路上各種表現足以說明了;沙僧純屬靠關係去避難的,他倆最終的地位不高也說明了一切。
佛派在西遊中就是一個小門小派,雖然擴張的很厲害,但僅列五方五老,真實地位可想而知了。燃燈古佛哪怕經常跟原始天尊在一起研究混元道果,可是也只是住在靈山而已,所以佛派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人能上得了天。
我們相信孫悟空本來是天生地造,屬無主之物,就是塊石頭嘛,哪有什麼主,最早是被佛派發現了,因為地藏王菩薩掌控生死,他不可能不知道。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早就想打擊一下道派,南極壽老仗著自己有長生之方,天天賣仙丹給神仙、妖精們,終於找了個理由貶他到蓬萊,當你的福祿壽三星就好了。這樣一來東方的勢力就增長了不少,但是由於崇恩聖帝做事謹慎,玉帝雖然想找茬,一時也沒有把柄。如來看到機會就巴結玉帝,說東勝神洲花果山有個奇石,馬上就要出生了。玉帝眼珠轉了轉,好,讓他出生。於是地藏王的珠子悄悄地不見了,孫猴子出生了。
咱們分析過,花果山是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這就在崇恩聖帝眼皮子底下呀。可是孫悟空鬧成那樣,作為東方的老大,狡猾的崇恩聖帝居然連面都沒露一下。孫悟空那句東方的歸聖,可就真了句空話了,也正好說明孫悟空根本就不歸東方。崇恩聖帝為什麼不管孫悟空呢,因為如來很可能已經洩密了。西遊裡東西兩方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並不對立,還互相拜訪。
如來的真實想法是想借孫悟空打擊西牛賀洲的道派勢力,完成他的取經夢想。玉皇大帝想打擊一下東方勢力,結果發現崇恩這個滑頭根本不上當,心裡想這事沒完呢,你們東西串通當我真看不出來呀。不過呢,猴子來的正好,我也可以利用一下。從齊天府的選址就能看出玉皇大帝的居心了,可是孫悟空根本沒動蟠桃的心思,注意力全在交朋友上了,滿天宮亂竄。這時候一個人物出現了,許旌陽,歷史上確有其人,本名許遜,旌陽是地名,是他當官的地方,顯然這位許天師有道派背景,也有儒家的經歷。他向玉帝建議讓孫悟空去管蟠桃園,這不就是把桃送到猴子鼻子底下嘛,果然孫悟空自從管了蟠桃園,就再也不亂竄了。玉帝聽了嘴角輕輕一笑。
許旌陽是玉帝的人嗎,不是,其實他是道派人物。老君看看齊天府的大門,心裡冷哼一聲,普天之下我道派子孫最多,蟠桃要是出點什麼事,我道家自然損失最大了,玉帝,你真以為老道我是吃素的麼?旌陽,過來,去給玉帝送禮去。這就是為什麼許旌陽會出面的原因了。
玉帝一看,咦,我正想暗示太白金星上奏呢,你這個半儒半道的許旌陽出面,難道我看不出這是老君的意思嗎,正好,我倒要看你老君玩什麼花招。於是玉帝和老君的鬥法就開始了,玉帝設局偷了蟠桃,老君順勢毀了金丹。大家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老君毀丹。看原著就明白了,老君的丹是伺候玉帝做丹元大會的。道家可以修道得真,佛家可以悟經成佛,那儒家呢,儒家靠什麼成仙?對了,儒家有玉帝賜的丹,別忘了傳說中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那是王母娘娘賜下了長生不老藥。這就是玉帝和道派的利益平衡,老君用金丹來換取道派嫡系上天的機會。這也是佛派為什麼還不能上天的原因了,佛派還拿不出什麼可以來跟玉帝交換的利益。
一個孫悟空被兩方大佬都利用了,偷桃毀丹都是假的,桃也沒偷完,丹也沒毀淨,那兩位大佬鬧成這樣爽了嗎?其實很爽,大家臉上照樣掛著笑,心裡想著,早就想這樣弄一下了!最苦的是誰呢?其實天上的都不苦,大家心裡有數天上死不了人。儒派天兵的眼角餘光一直沒離開玉帝,老大發怒了嗎,沒有,好,繼續裝!道派的神將也是一直偷瞄老君的臉,師尊生氣了嗎,沒有,好,我們也演吧!孫悟空在外面已經見誰打誰,鬧得不可開交了。大家藏在屋裡互相推諉,要不你先出去晃幾下,不,還是你去走幾步吧。這是大鬧天宮的真實版本。
其實西遊世界裡的勢力並非只有佛、道、儒,還有其它一些未知的道門。三清本身利益也不盡相同,那個一直不出面的靈寶天尊,肯定也是某一方勢力的代表。更不要說三清之下還有四御,還有更多沒有出手的勢力。大家眼睛都盯著玉帝和道祖,他倆鬧成這樣,大家都會跟著一同受損的。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孫悟空,在所有神仙眼中恐怕早已當成死猴子來看了。大家都默不作聲的時候,誰最急呢,當然是如來了。如來一看,這是什麼情況?玉帝和老君鬥得是兩敗俱傷呀,其它還好,猴子馬上要玩完了,這可是要壞自己的大事了。不行,觀音你上天一趟,這是你的專長。所以,觀音菩薩急急忙忙提前上天了,新一輪的利益交換開始談判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如來和玉帝協議,取經可以進行,但是要保證繼續打擊道派勢力,當然僅限在西牛賀洲範圍內;如來和道派交換,孫悟空可以不死,但是靈山要付出一些代價,老君的金丹也是很值錢的,吃了不能白吃,隨便給個十八座金山什麼的。觀音的能力再一次充分被體現。至於玉帝和老君呢,大家互相試了試,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一切照舊。其他勢力鬆了一口氣,可是新問題馬上又來了,桃也沒了,丹也毀了,子孫們的日子怎麼過呢?
事情就真的這樣過去了嗎?此次事件雖然以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收尾,但是事後玉帝還是給瞭如來一記陰招,再一次給了個“捧殺”,讓佛教莫名的結下不少未知的敵人,使得佛教的發展依然沒有突破重圍,其他勢力在它周圍仍然虎視眈眈。如來回到靈山才反過味來,安安靜靜的在靈山呆了五百年,才敢出來大張旗鼓的搞取經。大鬧天宮的餘震一直延續到了下一屆蟠桃會,王母娘娘仍以孫悟空破壞巨大為由,拒絕提供足量的蟠桃。玉帝也順便收拾了有東方勢力背景的捲簾大將,算是給崇恩聖帝一個警告。老君思前想後,不能放任取經這麼輕鬆完成,咬了咬牙,把已經被玉帝盯上的天篷,早早送到下界,伺機混進取經團隊大搞破壞,最好讓他們自動解散了事。新一輪的較量又開始了。
結語:西遊絕對不是一部純粹神話小說,其中的政治陰謀掩藏在嬉笑怒罵之中,要仔細揣摩,方可品得其中真味。但願我輩解讀西遊,可以識得正道,覓得真心,不要枉費了吳老先生的一片苦心。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解讀之中有意外的收穫,也是得緣自吳老先生恢弘的手筆,我輩仍需頂禮膜拜,至心向善,切不可誤入歧途,捨本逐末,更有甚者,顛倒黑白,枉費了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