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传里面打打杀杀,任谁看过都热血激昂,少不经事的看完难免心潮澎湃,若是也学着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就不好了,所以才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说三国中尔虞我诈,阅历丰富的老头看完难免变得老奸巨猾。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其实,少年不能不看水浒,人老了也多半会重读三国。当我们经过社会历练之后重读三国,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三国,其实就是一群理性主义者为了理想奋斗的故事。刘关张三人桃源结拜,为的就是匡扶汉室,拯救苍生。虽然历经风霜磨难,但是依旧不忘初心,哪怕最后物是人非,也依然令人慨叹。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实际上,蜀国的政策一直都是脚踏实地,只要按部就班的走诸葛亮定下的道路,最后汉室可兴。但是在中间环节出老问题,关羽带着大军北伐的时候中计,不但自己命丧黄泉,还断送老蜀汉的未来。一个荆州,不但成了关羽的故土,也成了蜀汉永远的痛。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关羽的死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刘邦为了报仇带大军征讨动东吴,最后兵败夷陵,蜀汉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挥师东进。而后是刘备托孤白帝城,虽然诸葛亮成了蜀汉最后的核心,但是其政治凝聚力已经远远不及以前。如果关羽不失荆州,蜀汉的结局定然会大不一样。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关羽为何非要北伐?北方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大。而这个敌人可以说是关羽一手培养起来的。他就是华容道上被关羽放走的曹操。当年曹操撤兵华容道,关羽一人守关。由于地势险要,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但是此时的关羽却感情用事,想起当年自己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他就忍不住热泪盈眶。当年曹操对自己重情重义,明知是放虎归山也不忍杀害自己,这才有了兄弟团聚。正因如此,关羽才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但是战场只有铁和血,只有失败和胜利,永远不可能给情义留一丝位置。回到北方的曹操成了一只猛虎,一次又一次的让蜀汉吃尽苦头。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放走曹操,是关羽犯的第一个大错

在北伐初期,关羽的战争十分顺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以至于曹操差点迁都。明明局势对关羽十分有利,为何最后会败走麦城?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这就不得不说关羽犯的第二个错,错骂孙权。

当年孙权敬仰关羽为人,特意替儿子向关羽求婚。关羽却说:虎女焉能配犬子。这就是说孙权是狗。如果换做旁人,也就是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辞罢了,关羽心直口快,却不知自己同江东结下了解不开的梁子,注定了他同孙吴之间必有一战。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关羽第三错,轻视陆逊。

关羽也知道自己出兵之后后方空虚,所以对东吴严加防范。但是此时他竟然又犯了一错,这一错直接导致了他的失败。此时的东吴将领是后起之秀陆逊。陆逊为人狡诈,同关羽的往来信件中各种阿谀奉承,以至于关羽认为这个东吴小儿不足为患,对陆逊掉以轻心的直接后果,就是东吴出兵时候如入无人之境,最后惨失荆州。

武圣关羽为人敬仰,但是一生犯四错,注定悲惨结局

关羽最后一错:错杀庞德

虽然关羽死了,但是关羽犯为自己造的业障却还没报应完。关羽在襄樊一战中曾擒获名将庞德,因为看不起庞德,所以关羽一杀了之。后来魏国攻入蜀汉,庞德后人也在军中,为了报仇屠尽关羽族人,关羽一支就此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