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五一假期才過去1天,就有家長開始跟我哭訴了:

真想把孩子送給老師,在家帶娃1天,比上班一週還累!

這話真是一點不誇張。

有的媽媽平時看起來溫溫柔柔的,一和娃單獨相處10分鐘,脾氣就會立刻如火山爆發。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媽媽因為吼孩子聲音過大,打擾到鄰居,被鄰居貼告示警告。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看到這張告示,相信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吼孩子的確太不應該了;這孩子也太慘了;哪有這樣當媽的……

但設身處地想一下,為人父母的,又有幾個沒有吼過孩子呢?

當上學快要遲到,而孩子還在磨蹭的時候;

當老師多次反饋,孩子上課不好好聽講的時候;

當孩子在學校欺負同學,被對方家長找上門的時候……

心裡的火,真是剋制不住啊!

誰不想做孩子眼裡的好媽媽,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愛之深、責之切,怒火中燒的時候,真的無法做到理性育娃。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不過,我從不相信會有生來就“難教”的孩子,他的種種行為表現應該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電影《少年的你》中“壞女孩”魏萊,長期毆打、凌辱同學,甚至逼得同學跳樓自殺。

直到警察都找上門了,她的媽媽還是無法相信:

“我送她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她不可能變成這樣啊!”

其實,魏萊如此乖戾,和她從小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關係。

父親常年缺位,甚至在女兒高考失利後,一年都沒跟她說過一句話;母親只會給予物質層面的滿足,對孩子的內心一無所知。

如此冷酷的家庭環境,讓她心中怨氣滿滿,於是選擇把同學當成出氣筒。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正如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的那樣: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父母批評過多,孩子就喜歡譴責;父母總是挑剔,孩子就會抱怨;父母強制過多,孩子就會反抗。

父母如果沒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再豐富的物質、再好的師資學校,都是白搭。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樊登曾在講解《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時說過:

“很多父母,不是壞,而是笨。他們當然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可是,他們卻總是用錯了方法。”

那麼,有沒有一種教育方式,讓你不需要費時費力,就能輕鬆養育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優秀孩子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就拿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總經理解琪老師來說吧,她就被同事們稱為“寶藏媽媽”。

工作上她是教師,是高管,是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而生活中她是一個7歲男孩嘉嘉的媽媽。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解琪老師和兒子嘉嘉

嘉嘉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閱讀量更是大的驚人。

4歲半時已經識字超過1000個,即便沒有父母引導也能獨立閱讀,連電視臺都專門報道過他的事蹟;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6歲時,嘉嘉已經可以完整閱讀《哈利波特》,7歲的他如今獨立閱讀經典書籍上百本,識字量比肩中學生

最讓解琪老師省心的是,孩子的閱讀習慣養成後,專注力也直線提升。隨便拿起一本書,無論周圍環境多嘈雜,坐在地上都能讀得津津有味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很多人都問過解琪老師:“這麼優秀的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其實,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會有奮力託舉的家長。

在嘉嘉出生之後,解琪老師一開始也是很慌的。

畢竟,當司機需要駕駛證,當老師需要教師資格證,當會計要會計證,偏偏為人父母這麼重要的崗位,卻連“崗前培訓”都沒有。

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先讓自己足夠“專業”,再去培養孩子。

她本身就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但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她又把市面上最暢銷的教育類圖書都研究了個遍。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她吃透了各類科學育兒的方法後,發現自己教孩子也是如魚得水了:

孩子拖拉磨蹭時,用《兒童時間管理全書》的方法,給他打造一個不易分心的環境,再引入競爭機制,激發他提高效率的熱情

對孩子有過高期待時,用《孩子是個哲學家》中的理念,給孩子空間,只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

一位小學四年級孩子的媽媽靜文。她的經歷,幾乎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困境的縮影。

她的兒子樂樂,成績始終在中游,父母著急壞了,幾乎每科都報了補習班。可即便如此,他的成績依然沒有起色,還跟爸媽不親,平時對父母都是愛搭不理。

靜文是百思不得其解:我逼他好好學習也都是為了他好啊,他怎麼就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直到她聽了解琪老師的經驗和對書籍的解讀,才逐漸領悟到:

焦慮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家長覺得逼孩子學習是為他好,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就會覺得:“你只關心我的學習,不關心我內心的真實需求,你一點都不愛我。”

於是,她開始嘗試轉移注意力,少過問學習成績,多給他高質量的陪伴,一起讀書,一起逛公園,或者只是嘮嘮家常。

現在靜文和孩子雖然還沒親密到無話不談的地步,但已經不再劍拔弩張了,最近開學的摸底考試,孩子的成績也有了一些進步。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自從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像靜文一樣收穫頗豐的家長還有很多:

他們有的理解了孩子的思維方式,緩解了矛盾重重的親子關係

有的學會放下手機,靜下心來陪孩子讀詩,收穫了非常珍貴的親子時光

還有的懂得了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溝通

……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她35歲年薪百萬,說: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看吧,只要跟對領路人,花一些時間做好家庭教育,孩子的進步就是肉眼可見的。

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就那麼幾年,如果沒有牢牢抓住,那就太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