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前段時間熱播的《少年派》中有這麼一段情節:林妙妙和父親約定,如果自己考試進步了,父親就拿出一千元獎金作為獎勵。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父女的約定

為了這份獎勵,妙妙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考試真地進步了。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強勢的媽媽認為這是她應該做到的,不應當獎勵,最後只給了妙妙100元。滿心的希望被媽媽澆了一盆冷水,看到父母事前承諾事後反悔,林妙妙不由得開始懷疑人生了。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充滿怨恨

欺騙式育兒,不花腦力,沒有經濟成本

看一下網友們的吐槽: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被父母欺騙的心寒

這位網友說:“我媽先是拖延時間,到最後直接不提。”

“即使我長大了,但我每次和我媽說起這個事還是會脫口而出:你當初騙我沒給我買遊戲機”。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爹,放棄吧,以後掙錢自己買。”

原來這種欺騙式育兒這麼常見,孩子小的時候真的好用,父母隨口一說,不花腦力不花錢,先答應了再反悔。這麼多朋友都經歷過這種被父母欺騙的心寒,長大了依舊念念不忘,心裡充滿怨恨。

其實我們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被父母相同的謊言傷害過,所以待自己為人父母后,告誡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憤怒的孩子

父母先承諾後反悔,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

1、失去孩子的信任,喪失父母的威信

父母為了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對孩子許下了諾言,這個諾言一定是孩子想要得到的東西,為了這個目標,孩子拼命努力,期望得到獎賞。此時的父母卻會找各種藉口來推脫,最近太忙了;覺得太麻煩;太累不想去;太貴了;結果就這樣不了了之。父母是省心了,孩子卻會覺得很失望,久而久之,你的任何承諾在孩子眼裡都失去了可信度。父母覺得無所謂,孩子卻會把你騙他這件事記一輩子。

2、孩子學會欺騙他人

做不到的承諾就是謊言。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請求經常會輕易許諾,其實心裡根本沒把孩子的要求當回事。我們經常對孩子講要誠實,不要撒謊,然而又有多少父母口口聲聲告訴孩子做人要誠實,轉過頭來就欺騙孩子。

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應該首先做到,模範執行。你欺騙孩子,孩子也會學會欺騙他人。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輕易許諾而不去實現,失信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隨便許諾是對的、不實現自己的諾言也是對的,孩子會跟著模仿家長的行為,甚至會對家長撒謊。等孩子長大以後工作或者在與他人相處中,容易出現食言、撒謊的行為,從而變成一個沒有誠信的人。

3、 引發孩子內心巨大的失望

孩子心心念念希望得到的獎賞沒有了,預支的快樂落空了,內心會感受到絕望,認為連父母都要欺騙自己,從而對這個世界感到懷疑,不再相信一切。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失望的孩子

那麼,在承諾和兌現諾言方面,我們家長怎麼做才好呢?

1、 誠信是立身之本,做孩子的好榜樣。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是無聲的語言、有形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

2、 對孩子不輕易許諾,一旦許諾,一定要兌現

《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意思是輕易許諾的人,很少會守信用;常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做起來必定有很大難度。對孩子做出承諾之前,一定要基於理智分析後再做出承諾,實現起來有困難的承諾最好不要隨口說出。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完成,可能完不成的,事先不要承諾。

曾子殺豬的故事我們都不陌生。曾子的妻子為了哄孩子隨口答應兒子殺豬給他吃,曾子認為:父母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這樣一來,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用言行告訴父母們,對孩子,應言而有信,一旦有所承諾,就一定要兌現。

3、 如果承諾無法兌現,要向孩子道歉

如果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孩子肯定會傷心難過,埋怨父母。這時應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感受,回應孩子,和孩子說明不能兌現諾言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話,有機會繼續履行諾言。

你總是抱怨孩子不誠實、撒謊,其實正是你自己教會了孩子說謊

父母和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要規範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行為之花最終會在孩子身上結出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