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養豬,別人家也養豬,家家戶戶都養豬,幾乎就沒有不養豬的,除非是懶漢才不養豬。人們除了在生產隊掙工分兒有收入,再就是靠養豬賣錢貼補家用。人們都在房屋左右或在房前蓋個豬圈,養上一到幾頭豬。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當時養豬是不喂糧食的。因為那時糧食緊缺,人們每年只能吃到320斤的返銷糧,沒有多餘的糧食去餵豬。春夏天上山擼樹葉,秋冬粉碎秸稈兒做豬的飼料,穀糠算是豬最好的飼料了,豬最喜歡吃的就是青草。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那時,我們小孩子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放豬。每當我們打開圈門兒,放豬出來的時候,豬們搖頭擺尾急不可耐的竄出來,遇到美味的青草就安靜的吃著。我們則可以在旁邊兒玩兒,有時候還得割豬草拔豬菜。還有,最好玩兒的是我們還可以下河摸小魚抓蛤蟆和騎著大豬回家。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那時候農民養豬,首先要保證有一頭賣給國家,這是必須完成的義務,大人管叫“上官豬”,是支援工人老大哥的。剩餘的才能自己處理,賣錢或者準備過年殺了吃肉。

多數人家過年都要殺豬的,只有少數窮人殺不起豬,買點兒肉過年。

所以,農村豬肉基本上自給自足,買肉的少,也不貴。只是那時候人們都沒有錢,很少人家能經常吃到肉。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隨著農村改革開放,產業結構調整, 養豬實現專業化現代化。家庭養豬的越來越少了。殺年豬的也少了。

人們的生活富裕安逸了,嫌養豬太麻煩,習慣了不養豬買肉吃。

養豬大戶應用現代化養殖技術,數量多,投入少,產出快。雖然滿足了人們對豬肉的需求。但是,其營養和口感遠遠不及過去農家院兒養的豬。人們還是特別喜歡“溜達豬”。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養豬必須控制住疫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今年主要價格猛漲。就是疫情造成一些養豬場成千上萬頭豬被毀滅,生豬存欄量銳減,市場上豬肉供不應求。

越是大型的養豬場,疫情造成的損失也越大。一旦發生,則要整體銷燬。

所以,單靠專業戶養豬還是有風險的,一旦發生疫情,生豬存欄減少,直接影響市場的需求,導致豬肉的價格波動。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今年豬肉特別貴,讓人們都懷念起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過節過年都能殺豬。只有特別的困難戶才吃不起肉。不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有錢了,卻都吃不起肉了。

那麼,還能不能恢復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的局面呢?我想一定能,這種苗頭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農民已經開始著手養豬了。

農民都不養豬了,豬肉怎麼能不貴呢?

前些日子我回到農村就看到了一家在養豬,而且養的特別好,效益也很可觀。還有幾家也想要養豬。詳細情況,待下一期我再向大家介紹。

如果喜歡本文,敬請朋友們關注留言點贊。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