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在這段時間,我國出現了許多醫療英雄,而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兩位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另一位則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

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李蘭娟院士應邀參會,而美國出席人員也是相當齊全,就是希望不要錯過任何重要的經驗。但是我們發現,在整個分享會上,李蘭娟院士全程採用的是漢語進行講述,而不少的美國人則是認真做起筆記。

對於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少人紛紛給李蘭娟院士點贊。對此,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人都說:你看,英語很重要吧,專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要好好學習英語。

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但是,這一次,李蘭娟院士給大家“搬回”一局:誰說漢語不能翻譯成英語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英語好的人才能成長優秀專家?李蘭娟院士不是例子嗎?英語的神話被吊打。

其實,很多人沒有搞清楚二者的關係!

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因為英語好的人非常多,在國外,一個叫花子都可能比我們的專家說得好,這很正常;東南亞國家的英語說得好,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他們落後的現實;日本人英語說得不好,西方國家照樣得把日語翻譯成英語。

我就奇怪了,若大一個騰訊網,居然找不到李蘭娟院士給美國人網上講疫情的視屏,只能找到一個給厄瓜多爾講疫情指導的中文秀。我們只能藉此來聽一聽李院士怎樣把浙江味的中文講給外國人的。這才是真的牛!

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英語佔用了我們太多時間,需要改革

某著名教授(大家都知道是誰)在一次演講時說:如果我是教育部長,我要改革二件事:第一,取消六級考試。你一個研究生連中文一級都不及格,你英文考六級幹什麼呢?看看研究生寫的論文,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沒有學好,天天考英語──打勾:託福打勾、GRE打勾,英文考出很高的分,可哪個寫的英文論文在我面前過得了關呢?過不了關!這樣培養出來的人能幹什麼?自己搞的專業一點都沒學好!……說不會計算機就是文盲,這又是一個誤區!我現在是教授,我顧不上搞計算機!

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一個學生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初中學、高中學、大學學、碩士學、博士學,花了多少精力,你說中國人怎麼得出高科技研究結果?不僅如此,很多人見了“老外”還是無法交流,而那些英語好的,很大一部分又跑到國外,我們給人家做了“嫁衣”。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位教授的說法!!

面對外國人不講英語講中文,這是文化自信

近日,網上出現一段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他也提到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在講到日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0多年沒出過國時,鄭強教授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今天我要給你揭曉:文盲說的!

本身就是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放著自己家的文化不好好學習,非得去學人家一個英語,真的不知道我們為的是什麼,最後還成了一個高考必備,必須過的課程!!甚至是現在的學中國歷史的人也的學習英語,學習中醫的人也的學習英語,請問某些指定政策的人員,這些和英語又有毛線的關係!!卑微慣了的想法,什麼時候能從思想中崛起,這才是真的崛起!文化自信,這才是真的崛起!!請減少那些重陽媚外的人士的英語教育吧,這樣我們國家還能減少一些人才流失,還能減少一些洋人為大的思維!!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