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在關閉了3個多月之後,故宮又向廣大遊客敞開了大門,不同的是,以往日接待量8萬的故宮在五一期間首日開放就採取了限流5千的措施,整個假期的門票也在10個小時內就售罄,可謂熱度不減。筆者很幸運在第一時間就搶到了五一節首日門票,壓抑了快半年的心情終於得到緩解,可以出去拍一拍片子了。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此次故宮並未開放從天安門入口進入,而是從東華門進入沿筒子河到達午門,在驗票之前還要先進行掃碼確認預檢,筆者看到在原來的售票、驗票區已經有醒目的地面標識提醒遊客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也有很多安保和志願者在幫助遊客進行信息確認。雖然程序略顯繁瑣,但是由於有他們的幫助還是很便捷很順利的就完成了。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午門

此時是上午9點多,故宮剛剛開門沒多久,已經有很多人前往,但是在偌大的午門下,這些遊客依舊顯得很少很少。往日裡快捷通道也會排滿檢票遊客的景象已不復存在。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走進午門,就已經是進入了故宮,平日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軸線上擠滿的人如今都不存在,5000名遊客再加上所有的工作人員在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故宮裡面,幾乎可以說是如入無人之境。在內金水橋前有醒目的信息指示牌,五一期間故宮並未全部開放,一些室內場館均不在開放之列。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以前來到故宮,幾乎都是跟著人群,從午門到神武門一路走過去,即便是左拍拍右照照,也不過2個小時就出去了,回想一下都拍了什麼?看了什麼?可能什麼也想不到什麼也記不住,只是走馬觀花而已。因為數量龐大的遊客嘈雜的聲音和導遊高音量的講解混雜在一起,根本沒有心情沉下來慢慢去發現故宮的美。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太和門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太和門

走過內金水橋來到太和門前,這裡有著故宮六對獅子中的一對,是唯一一對在外朝的,也是最大的。體型圓潤,立於方臺象徵著天圓地方,張口露齒、咆哮怒吼狀,頸上有鬃,頸下系鈴和纓絡,肢爪強勁有力,望之兇猛威嚴,不可一世。尖耳肅立,寓意著時刻警覺外部憂患。頭頂45卷,代表了皇帝的“九五之尊”的地位。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過了太和門,就看到了東方三大殿之一的太和殿。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太和殿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太和殿屋脊飛簷上的走獸,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狎(xiá)魚、獬豸(xiè zhì)、鬥牛、行什。排在最前面的是騎鳳的仙人。相傳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緡王敗北後被追兵緊逼,逃到江邊,危急中,遇一大鳥。於是,緡王騎上大鳥,渡江而去,化險為夷。古建上將騎鳳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騰空飛翔並有祈願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塊瓦件。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日晷儀也稱日晷,是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指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是我國古代較為普遍使用的計時儀器。但在史籍中卻少有記載,現在史料中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律曆志·制漢歷”一節。“晷”,影子的意思。也就是通過太陽的影子,看時間。日晷盤有個傾斜角度,盤上有刻度,中央有指針。陽光投射到盤面,指針影子如同時針,通過刻度讀取時間。依據太陽運行的角度,每年春分到秋分,在正面讀取。反之,秋分到春分,則在反面讀數。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在故宮裡,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開口大缸,在太和殿前也有。細心觀察會發現缸壁上有很多傷痕,滿面滄桑?也許你會覺得是加以保護之前人們用手摩擦導致的,其實不然,這還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傷痛。在慈禧西逃時候,八國聯軍闖進來,用刺刀刮缸,目的是想要獲得缸體上的鎏金。故宮裡有十八口鎏金大缸,其中重要殿前的體量最大。大缸高1.2米,直徑1.6米,重三千多斤,可盛水兩千多升。它還叫“門海”,“太平缸”。顧名思義是為了救火用的,等於一個微型的“消防站”。然而光緒大婚前故宮失火,但它早因為天氣寒冷而結冰不能使用,後來嚴格嚴格,就沒有這種情況發生了。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眾多古裝年代影視劇中出現的太和殿多半是在一些影視基地拍攝或者是後期製作而成。但是這一次來到太和殿前,由於少了大量的遊客,幾乎可以拍攝出沒有人的空景,對於沒有辦法在閉館時進入故宮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最令人激動的事情。透過中右門,北海公園的白塔和景山公園的萬壽亭清晰可見,只是當時氣溫很高,空氣並不通透。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中和殿

中和殿,是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當時皇帝御用的“休息室”。在皇帝去太和殿參加大典之前,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時,祭天壇、地壇等,當時的皇帝都會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覽祝文、休息或接見。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中和殿原來不叫中和殿,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極殿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這間房子可供皇帝一人靜靜的思考。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保和殿

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在此殿來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及每科殿試等均於保和殿舉行。每歲終,宗人府、吏自部在保和殿填寫宗室滿、蒙、漢軍以及各省漢職外藩世職黃冊。明初名謹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的專一、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之意。順治帝福臨曾居住保和殿,時稱“位育宮”,大婚亦在此舉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寧宮”。二帝居保和殿時,皆以暫居而改稱殿名。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元代建都北京,由於興建宮殿、園林、陵墓、佛塔、庵觀、壇廟等需要大量琉璃製品,為此設立了專管窯務的官員,隸屬於少府監。由於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周圍盛產燒造琉璃所需的主要原料坩子土和煤炭,又守著“京西古道”,交通便利,加之離遼金時期就已燒造琉璃的龍泉務窯場較近,因此,在元代初年即在琉璃渠村設立了琉璃窯場,屬於琉璃廠窯的分廠。琉璃構件分為瓦件和獸件兩大類:瓦件主要有正脊、垂脊、獸前、獸、戧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線道瓦、通脊、承縫連磚、博脊瓦、瓦當等幾十種。獸件主要有正吻、脊獸等幾十種生動的雕塑造型。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離開保和殿向西走,穿過隆宗門就是冰窖和慈寧宮區域了。這裡的隆宗門還有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點,現在的隆宗門除了起到一個連接的作用外,也是一處遊人休息的區域,但每當遊人經過這裡的時候都會抬頭看向隆宗門的匾額。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宗字左下角處有一支箭插在上面,相傳清代在隆宗門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發生“天理教”農民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並領導京畿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計劃從東、西華門進入宮城。西華門一支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引領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門,並在此展開激戰。此次紫禁城之變,“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這支箭頭相傳即這次戰鬥的遺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隨著故宮對文創產品的開發,讓這座有著600年曆史的宮殿煥發了新生,也衍生出了無數“網紅”產品,故宮脊獸冰棒就是其中之一。以故宮建築中的脊獸為原型設計的冰棒一經推出便成為了熱門產品,雖然一個要花費10元錢,但依舊不能阻止遊人想要體驗一番的熱情。在炎炎夏日,走到故宮冰窖處的時候已經是口渴難耐,汗流浹背了,來一隻有著故宮屬性的雪糕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不要以為在故宮中只有一個御花園,其實故宮一共有四個花園分別是御花園、建福宮花園、寧壽宮花園和慈寧宮花園,慈寧宮花園就在慈寧宮的南面,園中僅有建築11座,佔地不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集中於花園北部,南部則地勢平坦開闊,蒔花種樹,疊石壘池,意在使太后、太妃嬪們不費跋涉之勞而得山林之趣。慈寧宮花園在乾隆三十年發生過重大變化。這一年,為了滿足篤信佛教並長年居住在壽康宮的乾隆皇帝生母崇慶皇太后禮佛、供佛的需要,乾隆皇帝下旨對花園進行了大規模改建,也能彰顯乾隆以孝治國的思想,這個地方充滿佛教文化的氣息。除了慈寧宮花園,寧壽宮花園也是比較重要的地方,它最為神秘,也作為磅礴。是乾隆準備在六十歲之後退休用的地方。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慈寧門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慈寧門前是一東西狹長的廣場,東出永康左門可至隆宗門,西為永康右門。廣場南側與慈寧門相對的長信門為通往慈寧宮花園之門戶。在慈寧門前也有著一對麒麟瑞獸,關於這兩個瑞獸的作用和象徵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筆者覺得有兩點值得一信,一是彰顯莊嚴,而是表示仁愛。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寧宮的興盛時期,當時的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也在這裡居住過。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寧宮經常舉行為太后慶壽的大典。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並與近支皇戚一同綵衣起舞,禮節十分隆重。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乾清門

故宮整體佈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內廷與外朝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位於整座皇宮zd的中軸線,其中三大版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也稱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此外兩翼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兩翼為養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御花園。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之所。內廷東部的寧壽宮是當年乾隆皇帝退位後養老而修建。內廷西部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在乾清門前,也矗立著兩隻獅子,有趣的是這兩隻獅子顯得並不威嚴而是稍顯怯懦。雙耳耷拉,眉眼低垂,與太和門前威武的獅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故宮專家解釋說,清朝皇家禁止臣子進入後宮,更嚴禁後宮干預朝政,嚴禁女人走到朝前去。這兩座銅獅子的耳朵耷拉著,就是要警示後宮嬪妃和佳麗們,對於前朝的政事,要少聽、少議論。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乾清宮

作為影視劇中出現最多的乾清宮,其內廷後三宮的主殿地位顯而易見。乾清宮,作為皇帝居住、生活和日常辦公場所,皇帝在這裡不光要擺譜給人家看,而且要實打實地幹。自成祖朱棣至思宗朱由檢這十四位明代皇帝,以及清順治皇帝福臨和康熙皇帝玄燁在位期間,軍國大計也好,陰謀詭計也罷,多出於此。赫赫有名的“正大光明”匾就懸掛於此殿之上。清代康熙以前沿襲明制,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裡即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可謂是功能最為繁雜的一個大殿。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交泰殿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節日,皇后在這裡接受朝賀。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將代表皇權的二十五寶存放在交泰殿。這些玉璽由內閣掌握,由宮殿監的監正管理,用時須請示皇帝,經許可後方可使用。存放在這裡的每方寶璽各有不同的用途: "皇帝之寶'用於頒發詔書、錄取進士時公佈皇榜;"製法之寶"和"命德之寶"用於諭旨臣僚和獎勵官吏;"制馭六師之寶"用於軍事。寶璽置於寶盒內,上面覆蓋著黃綾。現在,寶盒仍按原來的位置陳設在交泰殿。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坤寧宮

位於交泰殿後面就是故宮中軸線上的最後一個大殿--坤寧宮了。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皇后的寢宮取自道德經中的,地得一以寧這一句,故名坤寧宮,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寢宮名乾清宮。所以坤寧宮與乾清宮分別為皇后與皇帝的寢宮。作為內廷三大殿之一的坤寧宮一直是明清兩代皇后的寢宮,而到了清代時,坤寧宮卻顯得十分神秘,說起來這與滿族的宗教信仰有著直接的關係。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御花園

在坤寧宮後方,有一座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的花園,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走到這,就意味著整個故宮的參觀接近了尾聲。與氣勢恢宏、飛簷反宇的大殿相比,御花園就是一個溫婉細膩的存在。既有雕樑畫棟的建築,也有疊石為山的趣景,有枝繁葉茂的古樹,也有象徵四季的亭宇。柏老槐與奇花異草,以及星羅棋佈的亭臺殿閣和縱橫交錯的花石子路,使得整個花園既古雅幽靜,又不失宮廷大氣。這裡是帝后茶餘飯後休息遊樂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賞月活動也在這裡進行。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坐落於正中北面,是園中的主體建築--欽安殿。它把花園分成東西兩個部分,近二十座不同風格的殿宇軒齋大致建在東西兩側對稱的位置上。只有綺麗小巧的亭臺佈於園中,因此欽安殿雖然東西有對稱的建築,但不能同時收入眼簾,從而在視覺上擴大了原本面積不大的花園。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養性齋位於御花園西南,始建於明代,初名樂志齋,清代改今名。齋為兩層樓閣式,座西面東,齋前疊石環抱。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於樓兩端向前各接出3間,改建為轉角樓,建築平面遂呈“凹”字形,與花園東面的絳雪軒正凹凸相應。清嘉慶、道光兩帝常臨此齋。清遜帝溥儀曾將他的英文教師莊士敦安排在此居住。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堆秀山位於欽安殿東北,由各種形狀的太湖石塊堆砌而成的假山,依牆拔地而起,山高14米。這座假山是人工堆成,堆山匠師們稱為"堆秀式",故稱堆秀山。山前一對獅子石座上各有一石刻龍頭,口噴水柱高達10餘米,景象十分壯觀。山下小路曲折盤旋通向山頂。山前正中有門,門內有洞,沿洞內石階盤旋而上,也可到達山頂。山頂建有四角攢尖頂方亭一座,名御景亭。每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清代帝后都要上堆秀山登高,到御景亭攬勝。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順貞門是御花園的北門,是內廷中路的最北端,外面即神武門,因而是由北進入內廷的重要通道,無故不得開啟。此門始建於明代,初名坤寧門,後改“順貞”,寓順和貞節之意。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神武門

走過神武門,便算是離開了故宮,神武門上懸掛的“故宮博物院匾額”是由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於1971年題寫的。神武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門,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後因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改名神武門。神武門除了作為故宮北門以外,還承載著一個清代皇帝后妃的選拔制度。清代皇帝后妃的來源與歷代不同,它創立了具有自己特點的“選秀女”制度,而神武門則是被選為八旗秀女領進和帶出宮廷所必經的皇城大門。這種嚴格的選秀女活動,由戶部主管,每三年舉行一次。


故宮遊客銳減,時隔3個月從80000到5千,攝影師帶你一探究竟

故宮的建築永遠都散發著令人著迷的氣息,故宮的歷史也隨著它600歲的年齡而越發豐厚。故宮是歷史學家必研究之地,是遊人的必遊賞之地,是攝影師必拍攝之地。故宮也正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向著下一個600年,安然前行。

圖文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