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想成功研製有多難?專家:這三大障礙必須全部突破!


前不久,日本媒體報道了一則消息,國內一名老年男性患者死於新冠肺炎,不過令人害怕的是,這名患者在去世前兩天病毒核酸檢測還是陰性,然後死後再進行檢測時,結果卻成了陽性。我們再次看到了新冠病毒的威力,大家也盼望著疫苗何時能夠研製出。

就在近期,美國政府召集了軍方、私營藥企和相關研究機構,要求將所有研究資源進行整合,準備耗資數十億美元,推動新型病毒疫苗的研製。而上一次,美國政府這樣傾盡全力還是在二戰中推動“曼哈頓工程”——研製原子彈的時候。不過那次的目標是明確的,就是消滅納粹;而這一次,敵人換成了病毒,然而至今我們對它依然知之甚少。


儘管在新冠病毒爆發初期,中國政府就在短時間內破解了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對全世界進行了共享,但是美國的傳染病學家依然警告,未來的疫苗在12-18個月內仍然無法投向市場,原因有三個:致命風險、信任危機和資金短缺。

說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疫苗的作用原理:以冠狀病毒為例,其表面是一個帶有很多尖刺的球體,這些刺是由一種S-糖蛋白構成,疫苗就是模仿這種構型,注入人體內讓人體免疫系統記住並攻擊他,這樣,當真正病毒出現時,人體免疫系統便可第一時間將其殺滅。


不過原理是一回事,研發又是另一回事,不同於藥物給病人服用,疫苗的研製需要注射到正常人體內。所以在疫苗研製過程中,必須要經過動物實驗階段。然而即使動物實驗通過,注射到人體內也並非無風險,根據研究人員模擬推演,新冠病毒毒性高於天花、肺結核等人類已攻克的病毒,如果貿然拿健康人生命做實驗很可能致命。


不過阻礙研究人員的問題不止於此,如今西方很多國家都盛行反疫苗接種運動,就如戴口罩在很多西方國家認為是患病的象徵一樣。即使確保病毒接種無礙,但是人們的觀念轉變將會十分困難。退一步說,即使疫苗研製成功了,有多少人願意接種也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更讓人困擾的是資金問題,研製專用疫苗需要有專用的生產線,根據法國的製藥巨頭賽諾菲的研究主管預計,設計和建造疫苗工廠最快也需要三年左右時間,而且這還是在所有審批流程獲得快速通過的情況下。此外,如果藥企在沒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誰都不敢冒著巨大的風險獨立從事此項研究。即使美國政府耗資數十億美元,其實對於疫苗研究而言,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既無疫苗,也沒有完全針對的藥物,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加強預防,但是也無需過度緊張,正如當年非典在全國肆虐的時候,突然就停止了。而此時,對於全球各國來說,應該是全面做好防控,攜手抗擊病毒。推諉、指責,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唯有團結,才有戰勝病毒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