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名士,可以說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了曹魏大業而嘔心瀝血,而他也是曹魏之中最早看穿司馬懿野心的人。但是這樣一位對曹魏居功至偉的名臣,最初卻是劉備的一名“迷弟”,只因後來在劉備手下不得重用,才不得已投奔曹操。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位被劉備“拋棄”的人,在日後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他,就是才高八斗的陳矯。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說起陳矯,他的履歷與諸葛亮還真有幾分相似:年少成名、山間隱居、各路諸侯多次邀請其出山也都被婉拒了。廣陵太守陳登素來與陳矯交好,有一日在兩人的攀談過程中,陳登說道:“說到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這句話也被陳矯深深記在了心裡,並從此對劉備心嚮往之。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終於,在陳登投奔劉備之際,陳矯也順勢加入了劉備麾下,得償所願的陳矯剛開始還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終於得遇明主。但後來卻發現,像自己這樣主動投奔劉備的人,與他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亮相比,待遇根本就是天差地別。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而這樣的現實也擊碎了陳矯心中對劉備所樹立起的愛才和仁義的偉大形象,心理落差極大的他此時也徹底放棄了對劉備的幻想,

一怒之下,轉投了曹操。對於陳矯的到來,一向以惜才著稱的曹操自然對其禮遇有加,還將他任命為司空掾屬,除相令,徵南長史,算得上是身居要職。如此的厚待自然讓陳矯感動不已,從此時起他便暗自發誓,一定要為曹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在陳矯擔任魏郡太守的時候還發生過這麼一件事:當時魏郡積壓下來的刑事案件很多,有的往往好幾年還未能解決,因此被囚禁的犯人更是數以千計。陳矯知道後,“悉自覽罪狀,一時論決”,僅憑一己之力就將積壓的所有案件全都解決了。

這個故事是不是聽了有點耳熟?這正與《三國演義》中龐統擔任耒陽縣令時“一日斷盡百日案”的故事十分相似。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致認為,陳矯的能力已經可以與龐統龐士元相比了?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除此之外,陳矯還是曹丕稱帝路上最關鍵的一環。因為曹操剛逝世的時候還在洛陽,而當時鄴都的群臣都認為沒有見到天子的正式詔命,不能讓曹丕繼承曹操的爵位。這時正是陳矯挺身而出,向群臣陳述利害,並假借卞夫人的命令讓曹丕成功襲爵,穩定了朝中局勢,因此頗受曹丕器重。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夷陵之戰結束後,蜀國元氣大傷,劉備沒過多久也在悲憤交加中溘然離世。臨危受命的諸葛亮在花了幾年時間整頓蜀國內亂之後,便正式開始了自己興復漢室的北伐大業。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當年自己根本不放在眼裡的陳矯,居然成了他日後在北伐之路上最大的苦主!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就已經與陳矯有過交鋒了,當時陳矯獻策從蜀國的後方偷襲,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這麼以失敗而告終。也正是從此時開始,曹魏前有司馬懿,後有陳矯,可謂是固若金湯,而蜀漢則只有諸葛亮一人忙前忙後,往往首尾不能兼顧,這也是導致他最終北伐失敗的一大原因。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過程中,他也曾不止一次試圖奇襲曹魏後方,但卻都沒能從陳矯手中討得過一絲好處,這也使得他後來都放棄了偷襲魏國後方的想法。在得知陳矯曾經與自己做過同僚的消息後,諸葛亮更是倍感後悔:“為何吾等會錯失如此人才,甚是可惜啊!”或許當時劉備只要對陳矯多一分重視,恐怕蜀國現在也不會落得如此境地,但歷史沒有如果,陳矯這個劉備曾經的“迷弟”,最終也親手粉碎了偶像的興漢之夢!

此人本是劉備迷弟,因不得重用投奔曹操,卻成了諸葛亮最大的苦主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國曆史,或者還想知道關於三國殺名將傳的最新資訊,歡迎點個關注,謝謝大家,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