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遏制消費衝動?

雙十一不是要到了嗎?一年一度的全民買買買即將來臨。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消費“這個話題。

最近在咱們得到電子書會員裡面看了一本書,叫《超市裡的原始人》。這本書很有意思,是用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代人的消費行為。什麼叫“進化心理學”?簡單說,就是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一整套信息處理的裝置。

那請問,這個裝置是什麼是時候形成的?是幾十億年的進化形成的。我們現在的各種心理機制,至少也是形成在幾萬年前,就是狩獵採集時代。在進化心理學看來,理解現代人的心理,不用想他們是現代人,你就想他們全部是原始人,甚至是森林裡的類人猿,他們的很多的奇怪行為,就全都能得到合理解釋了。

舉個例子,你看見一個人,買了一輛豪華車,上百萬的那種。你知道的,這種車,光從性能上講肯定不值這麼多錢,甚至更耗油,維修費用也更高,那他為啥買呢?你可能說,他就是為了炫耀。但問題是,他的車,在家停在地下車庫裡,到了工作單位,還是停在地下車庫裡。在路上開的時候,旁邊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哪路神仙。這和穿金戴銀買包包不同,那還是能被周邊人看到的,這買豪車,他是炫耀給誰看的呢?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炫耀心理,形成在狩獵採集時代。那個時候,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小圈子裡,村子一般也就100多人。這個心理機制一直保留到了現在,我們炫耀什麼,本質上都是炫耀給腦子裡假象的小圈子看的。

雖然現代社會的某些消費品,已經沒有這個作用了。但我們很難發現這個變化,仍然是用小圈子的座標系來看待自己的行為。剛才說的買車是個例子。再比如說,明明是在全省考生中競爭,但是高三畢業班的學生,還是會騙同班同學說,我昨晚沒複習,我玩遊戲來著。其實點燈熬油在看書。你看,他是以小圈子為座標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再比如說,微博上有幾百個人罵自己,有人情緒就崩潰了,覺得天都黑了。確實,要是一個原始人,幾百個人在罵他,那就是全世界在罵他。可是今天中國有十幾億人,他怕啥呢?你看,他還是以小圈子為座標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好,我們帶著看原始人的視角,再來看今天的主題:消費。我們為啥消費?為了需求。我們直觀的感受是,現代消費市場,無所不有,解決了人類的絕大部分需求。

請問是這樣嗎?《超市裡的原始人》這本書就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我們一個現代人穿越到3萬年前,來到一個原始人部落裡面,假設我們可以和他們對話,把我們享受的現代文明講給他們聽,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當然覺得,他們的生活暗無天日,跟我們比差遠了,什麼消費品都沒有。我們隨手掏出一個手電筒來,都能讓他們驚為天人。我們發表演說,跟他們解釋:什麼是錢,什麼是商品,什麼叫市場,可以滿足我們多少需求。

聽得那幫原始人一愣一愣的。演說完畢,有人提問:你說的錢那個東西很神奇,我就有很多需求啊。請問,在你們的社會里,我能用錢買20個願意為我生孩子的年輕漂亮的姑娘嗎?,一個原始人有這個需求很正常啊,他不會找你要食物的,因為食物在他的觀念裡,過兩天也腐敗掉了。要狩獵、要採集、隨用隨取。他們也不知道有冰箱。所以提出要很多姑娘,保證自己的基因繁衍。這個需求很正常。

那我們告訴他,不行,現代社會,一人只能一個老婆。他們就又問了,那我可以用金錢買到自己變得更高、更強壯嗎?一方面方便我打獵打仗,另一方面方便吸引異性。我們只好回答:呃,這恐怕也不行。

那好,再退一步,我能用金錢買到更擅長講故事的能力嗎?我們只好還是說,呃,賣你幾本書可以,但是這種能力沒有賣的。

他說,那好吧,我能購買100年的壽命嗎?哦,也不行啊?那我能買到高級的武器嗎?把對手全部殺死,佔有他們的老婆。哦,我能買,他們也能買啊?那不是讓衝突升級了,動不動就死人嗎?

算了,我沒啥別的需要了,我現在這個老婆也還不錯,能花錢買到讓她對我更忠心嗎?我們說,不好意思,這個問題,現代人也解決不了。他說,那再退一步,我能買到我老婆脾氣更好一點,別老跟我吵架嗎?哦,這也不行啊?

話說到這個地步,這幫原始人失望至極。那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你只好推銷:太陽鏡,運動鞋,野營揹包,這些都是他們眼下就用得著的。原始人眼裡開始放光了,恩,確實需要。那我怎麼才能掙到錢買這些呢?

你說,這個很容易啊:“你們只需要花一生的16年的時間天天坐在教室裡學習,然後再花40年時間、每週花40個小時在公司裡上班,同時遠離親朋好友,放棄和孩子親密交流的機會,基本就行了。”原始人脾氣再好,也會反問你一句:“你該不會是瘋了吧?”

書裡講的這段思想實驗,沒有絲毫否定現代文明的成就的意思,也不是想鼓吹原始人的生活美好,它只是想讓我們看到一個真相,就是現代消費生活,並沒有解決多少人類根本上的問題。

這本書裡面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現代消費市場是什麼?就像是《一千零一夜》故事裡的“燈神”。你本來沒有這個願望,但是突然這個燈神跳出來,說我可以滿足你的願望,那好,原來沒有的願望也被召喚出來了。比如,在有喬布斯之前,我本來沒有買智能手機的願望,他那裡發佈會一開,我就想買,然後蘋果又有了無線耳機AirPods,我又想買,然後又出了降噪型的升級版的AirPods,我又想買。慾望被燈神一步步引爆了。

那你說,這不是不理性嗎?我該怎麼辦呢?拒絕消費嗎?怎麼可能?別忘了,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迴歸理性嗎?怎麼可能?根據進化心理學,別忘了,我們都是原始人,受非常複雜的非理性機制驅動。

那咋辦呢?我們其實也不想,每次把消費都叫“剁手”,每次買了東西又後悔。書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提供了幾個審視我們消費的小工具。

這裡只舉兩個小例子:

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下,又過了5000年,後世的考古學家把我這個家又從地底下刨了出來。他們拿著放大鏡一件件地看。他對我們這些老祖先有充分的諒解,把我們買的東西分成了兩類:實用型的東西,和信號型的東西。

實用型的,提供當下的享受。信號型的,用於我們向他人發出炫耀的信號,展示自己的優勢地位。這兩類消費,你要是有錢,那就花吧。這是人性底層的東西,擺脫不了的。但是,我們有沒有為難那些5000年之後的考古學家呢?我們會不會買一些讓他們困惑的,很難分類的東西呢?現在看一眼自己的購物車吧,如果有,既不能帶來享受,也不能帶來炫耀的東西,就先刪掉吧。

還有一個場景你可以想象一下。咱這個家,突然要被拍賣了。每一樣東西都拍賣。拍賣公司找來一堆買主,他們到我們家挑挑揀揀。那你想想,有什麼東西,即使很便宜,也不會有人要呢?如果有,那也從購物車裡把它刪掉吧。

你看,我們可能克服不了自己身上的非理性。但是我們可以借其他的透鏡來反過來審視自己當前的消費決策。

剛才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借用時間的透鏡來看,一個是借用其他人的視角來看。時間總是會流逝,我們總會冷靜下來變成另外一個人。只要事後的自己不後悔,消費就消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