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8月30日晚,姚晨出席電影《送我上青雲》最後一次映後見面會,這部引起熱議的影片,將女性的情慾問題在大眾文化中閹割與展現。

“生活苦樂參半,但願我們能給你們更多的溫暖與陪伴”,是電影最想表達的初衷。

電影上映前,眾明星為姚晨助力,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郭芙蓉呂秀才同框,讓喻恩泰再一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

“我跟姚晨有一個特殊的緣分,我們倆在出道之前合作談戀愛的戲有500多集,我很有幸跟姚晨是同年演戲到今天,今天看到她的電影我非常震撼,因為我根本沒有了解會是這樣一個題材和內容的電影,也會讓我反思這些年的人生”。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印象中,除了影視作品,喻恩泰極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但是每一次他都會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聲臨其境》中一段莎士比亞的全英脫稿配音,讓喻恩泰頻頻登上熱搜。標準的英式發音和充滿震撼力的聲音,讓全場為他鼓掌,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個大咖都忍不住為他瘋狂打call 。

從當年那個”懷才不遇“的秀才,到今天光彩奪目的牛津博士,

原來消失的十年裡,他一直在做更好的自己。

1、我是演員不是明星

1977年,喻恩泰出生於江西南昌,從小父母就對他極其嚴格,一直希望他能夠考上清華北大,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化人。

喻恩泰表示自己從小就沒怎麼玩過,連看電視都是過年才有的獎勵,那個時候,每天盼望的就是過年,除了睡覺,眼睛絕不會離開電視。所以後來報考了上戲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可能就是因為看電視太少,就想好好研究研究它。

1955年,從沒有備戰過藝考的喻恩泰就這樣考上了上戲,面對著父親的阻撓,他依舊奮不顧身,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多少學子寒窗苦讀了十幾年的書,就是為了享受大學“醉生夢死”的生活,然而學習這件事對於喻恩泰來說,才剛剛開始。

他發現自己英語和同班學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他發奮學習英語,每天從圖書館中,都能看到這樣一個男孩子手拿著英語書籍,一字字的學,一行行的讀。

面對質疑時的從容,就是世間最好的妝容。

當別人都在說“一個藝術生,學那麼好英語有用嗎”的時候,他毫不在乎,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四年如一日。

從1995年入學開始,大學四年每一年都是全額獎學金,這期間經歷了多少的打磨與修煉,熬過了多少無人問津的黑夜。

2000年,當同班同學陸毅已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他依然報名了研究生考試,並且以全院第一的成績成功考取上戲主持人方向的研究生。

2002年,喻恩泰成功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作為交換生去學習莎士比亞戲劇。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外國的學習生涯中,喻恩泰都用心的去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個作品。

喻恩泰曾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我印象裡的大學,是從1995年到2009年,所以我敢宣稱我是中國,在大學裡待的時間、做學生最久的。”

這期間,喻恩泰剛上大學的時候,他的小侄女在上小學當小侄女上大學的時候,他還在上大學,連食堂的阿姨都覺得眼熟,還以為他是留校教書的學生。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黎明將起之前的至暗,終是為了讓朝陽更耀眼。

經過多年的沉浸,我們能夠看到喻恩泰已經完全蛻變成了一個演技“精湛”的實力派演員。

《武林外傳》中,他是那個溫文儒雅的呂秀才,一舉一動都透露著書香子弟的氣質;

《大秦帝國》中,他是舌戰群儒的張儀,面對對手的強大氣場,他毫不畏懼,一字一句鏗鏘有力,不卑不亢;

《火鍋英雄》中,他是帶著厚厚眼鏡片,邋邋遢遢的王平川,為了拍戲,不惜增肥,即使是個配角,他也全身心的投入。

《高粱紅》中,他是既幽默詼諧又不失可愛的國民黨軍官黃友根,承包了整部劇的笑點。

曾經在邀約不斷的時候,放棄了爆紅的機會,那個時候他說過一句話,“演戲什麼時候都可以演,但學習一定要是現在。”

明星才在乎紅不紅,演員只在乎演的好不好。

在《聲臨其境》中,不僅能夠看到他學識淵博的一面,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為表演放下一切的態度。在為小嶽嶽配音的時候,他完全把自己融入其中,他一邊奔跑,一邊嘶吼,那一刻他就是失去了愛人的胖子。

在配音結束的時候,因為入戲太深,竟然留下了淚水,王剛評價他為“可上可下,非常具有實力的演員。”

2、用詩生活,以情待物

所有人都知道喻恩泰戲演得好,英語說得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中文底蘊也是非常的深厚,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詩人”。

在飾演呂秀才的時候,因為演員角色的需要,導演告訴他這是個非常有“文化”的設定。

為了更好的配合演戲,他竟然把論語背了下來,並且還看了李澤厚版的《論語今讀》,為的就是能夠更加深入的瞭解這個角色。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但是直到演戲的時候,他才知道,一切都是導演的“陰謀詭計”,因為呂秀才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前期準備的越充足,後期的落差就會越大,對於人物的表現也就會越強烈。

雖然全劇只有一句“子曾經曰過”,但是一字一句,都能夠讓我們看到一個活脫脫的文化人形象。

河北衛視有一檔節目《中華好詩詞》,喻恩泰是那裡的常駐嘉賓,每一次的節目都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不管是詩詞歌賦,還是人生哲學,他都信手拈來。在和選手對決的過程中,不僅展現了自己深厚的學識,也將文化人的翩翩風度展現的淋漓盡致。

不僅僅是在熒屏上,在生活裡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自由撰稿人”,生活在廬山腳下,有的是詩情畫意。

沒事的時候就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文風樸實冷靜,翻開他的微博,我們能看到,每一句中都充滿了對文化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

除了寫作,平時還喜歡寫字,畫畫,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的每個作品,都透露著專業的氣質。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如果世界老了,還有人飢餓,我們可以一起乞討,用一隻碗,去和一整個世界消磨。”

字裡行間中透露著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間的欣喜。

在《漢語橋》裡當過評委,在《見字如面》裡和姚晨搭檔,款款深情的讀者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故事。

人們常說,身體和靈魂要有一個要在路上,然而喻恩泰偏偏就是那個不安分的人。

除了熱愛寫作,他還是個旅行達人。

從小在南昌長大的它,喜歡探險,喜歡去沙灘上看“江豬”,喜歡去挖掘各種新鮮的事物,從國內到國外,從家鄉到遠洋,喻恩泰的好像用腳步丈量了世間的每一寸土地。

在江蘇衛視節目《說出我的世界中》,喻恩泰曾經作為被邀嘉賓,有一段精彩的演講。名字叫做《十分鐘的旅行》,在短短的十分鐘內,喻恩泰用“旅行”的方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讓每一個離家的遊子都感受到了家的力量。

在節目中他表示,“所有的遠行都是為了更好地瞭解家鄉”,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出發中,漸漸的找到歸來的意義。

人生苦短,世事蕪雜,無論何時,都別忘記,讓自己變得更好。

3、百鍊成鋼、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身為演員的喻恩泰在演戲方面無可挑剔,在主持界的他也是擁有著過硬的實力。早在1999年,他就任職於新成立的澳門衛星電視旅遊臺節目部,策劃、編導、主持多檔綜藝節目,開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憑藉著自己優秀的口才和豐厚的知識儲備,喻恩泰在主持的這條路上也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東方衛視的《謎案記》,是由喻恩泰主持的一部探索類節目,節目聚焦真實的民國時期的離奇故事,類似中國版的名偵探柯南。

節目一經播出,就引來了觀眾的好評。在這個節目中,喻恩泰以自己獨有的技術將事件介紹的出神入化,並且總能以不同的形式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在《東方夜譚》節目中,主持人劉儀偉聽聞他本科是學主持人的,為了搞笑謙虛的彎腰說“對不起,我們是野路子的,您別見怪”。

但喻恩泰卻絲毫沒有覺得自己高尚在哪裡,反而說道“您是我們的老師,實際上您是經過實踐被挑選出來屹立在主持壇上的常青樹,我們是等待成長的樹苗,要仰起頭來才能看見這顆樹”。

喻恩泰曾自己表示過“如果我能紅,那真的是天理難容”,在我看來,這無關謙虛,更無關自負,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過好自己的一生。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鳳凰想要浴火重生,就必要經歷涅槃的痛苦,人想要獲得新的自我,就必須撕破自己的表面,把自己打碎重組。

無論哪種職業都是他對自己的重新認知,無論什麼方式的學習,也終將為一個更好的喻恩泰添磚加瓦。

4、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知乎上有個形容說“現在的小鮮肉小花旦那是端著冰雕吃飯,能裝多少是多少,誰知道什麼時候手裡的碗化了,沒了”。

喻恩泰恰恰相反,在娛樂圈這個利祿場中,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紅不紅,他要的是內心的充實與寧靜。

當自己小有名氣的時候,他沒有繼續趁熱打鐵,沒有撈金,反而是推掉了很多劇本,其中包括《闖關東》這樣高水準的戲。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他不是時代的弄潮兒,當同齡男演員大紅大紫的時,忙著運作資本包裝自己時,他卻能夠靜下心來去寫一段詩,品一壺茶。

時間留下的不是衰老,而是歲月沉澱之後散發的攝人心魄的魅力。

42歲的他如今依然能夠稱得上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喻恩泰在生活中唯一一次被路人“認出”,是在聯通營業廳修電腦的時候,電腦遞出去的那一刻他說他就後悔了,“我的屏保是我和姚晨的一組劇照,被別人認出來這不成顯擺了嗎”。

果然,現場一群人圍過來,就問他這照片是哪來的,喻恩泰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就說這是從網上找的,然而群眾們就信了這個隨便的理由。

用心演戲,低調生活,這就是喻恩泰。

呂秀才郭芙蓉再次同框,不變的是情義,留下的是人生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經說過一句話“溫柔半兩,從容一生”

彷彿這句話就是喻恩泰的真實寫照,人的容顏總會老去,但是內心的昇華卻是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現在記住的遠遠不止那個溫文儒雅的呂秀才,更是一個歷經歲月沉澱的“寶藏男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