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為什麼會虧損?

外星人153849576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國際總體經濟形勢不太樂觀,全球對原油的需求量大幅減少,結果導致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也只有20美元左右,美油更是隻有15美元左右。

按理來說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對於中石油來說應該有積極的一面,畢竟目前我國有70%的原油依賴進口,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了那麼進口的成本就下降了,而我國成品油定價有40美元的地板價,所以對於中石油來說,它應該是穩賺不賠的才對。

但從最近一段時間來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些石油巨頭卻紛紛喊虧,中石油董事長甚至提到中石油正面臨“至暗時刻”。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中石油不賺反虧,對於這種邏輯,很多網友都表示不理解,所以很多人開玩笑說中石油之所以虧,有可能是茅臺貴了或者是桶貴了!

但實際上中石油之所以出現虧損,還真有一些客觀原因的,他們並不是隨便喊哭,中石油之所以出現虧損,這裡面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國內原油開採虧損。

中石油作為我國原油開採的主力,目前國內很多油田都是由中石油控制的,而在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過程當中,國內的原油開採企業就會面臨很大的虧損。因為我國原油開採成本是非常高的,大部分油田的開採成本都在40美元到50美元之間,就意味著如果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那麼這些油田就會處於虧損狀態。

第二、原油價格時間差。

雖然國際原油價格最近一段時間迅速暴跌,那它並不會馬上轉化為國內的成品油價格,我國原油從進口到轉化為成品油大概需要1~2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中間需要經過運輸,冶煉,存儲,零售等各個環節,所以我們在二三月份所使用的汽油很有可能就是2019年末或者2020年初的原油。

但是2019年末以及2020年初國際原油價格基本上維持在50美元到60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在三月份我國成品油參考40美元來定價,那麼中石油每桶的利潤就會減少10~20美元之間。

第三、疫情的影響,市場需求減少。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原油價格很低,但再低的原油你要能賣出去才能賺錢,如果賣不出去,再低的價格也沒有用。

而過去一段時間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從1月末到3月初,我國很多地區基本上都處於隔離狀態,大家對成品油的需求相對比平時大幅下降,這也是中石油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生產效率低下。

雖然中石油的規模很龐大,營收也很高,但是利潤卻並不是很高,比如在2018年全球營收最高的石油公司排名當中,中石油以3929億美元排在全球第2位,但是中石油的利潤卻只有22億美元左右。而營業收入不如中石油的英國石油公司(營收3037.38億美元)利潤是93.8億美元;艾克森(營收2902億美元)利潤是208億美元,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營收1313億美元)利潤是232億美元,盧克石油公司(營收1191億美元)利潤是98.6億美元。

從中可以看出,雖然中石油的營收非常龐大,其營收差不多是盧克石油公司的三倍,但利潤卻不足盧克公司的1/4。而中石油利潤之所以這麼低跟他生產效率低下有很大的關係,目前中石油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運行效率低下的,這也是導致中石油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財經諮詢顧問胡橋


一個壟斷企業虧損了,賣石油不如賣醬油的昨天被人詬病,因為中石油虧損,海天醬油賺錢。

中石油160萬職工,拿著高薪水過著無憂無慮生活,虧損再多與他們無關。

其他企業破產職工下崗,中石油雷打不動,人員多,管理差,但是油桶質量超級好,從鐵皮桶做到24K黃金桶,如此金貴的桶裝著廉價的石油,不虧本非常難。

中國石油開採成本非常高,抵現在進口石油兩倍多,當然也有一些歷史原因,但是如何消化開採成本應該是自己的問題。

上個月供電虧損了,也是一個壟斷企業,因為疫情期間用電少造成虧損。但是供電也和中石油存在一個毛病,可能是電線杆貴了。

估計以後除了茅臺酒,和中煙公司,其他壟斷企業都不好過。

因為都存在人員多,管理差,裙帶關係,利益輸送,窮了廟宇富了和尚一系列問題。

家大業大是國家的財產,看來央企改革迫在眉睫。


社區義工


不知道你說中石油虧損的消息來自哪裡,你只要去翻看下中石油上市後的年度財務報表就能發現,中石油自2007年上市以來還真沒虧損過。

中石油真正讓人糟心的是,在如此高壟斷、高營收的前提下,利潤率卻低的可憐,與印象中的大型央企比如菸草、銀行等的盈利能力相差甚遠。

2019年中石油營業收入為2.52萬億元,而淨利潤才670億元,淨利潤率只有2.65%,這樣的盈利能力是遠低於A股的平均水平,哪怕是做沒技術含量的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利潤率都高於中石油。就比如同期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只有5491.82億元,但利潤卻達1874億元。很多人就疑惑,中石油一年收入2萬多億元,但利潤卻只有670億元,要不是每年還從國家財政領取幾十億的財政補貼,這利潤數據更加沒法看,我們不禁想問,這開支有那麼大?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都會義憤填膺的說,國企嘛,工作要求低,兒子頂老子職等近親繁殖導致人員臃腫,不虧錢就算不錯了。也確實,這些年來那些破產的國企基本上都是管理鬆散、人員超編、入不敷出而導致的。

人員開支負擔重

誠然,國企在生產效率和用人用工等方面確實倍受詬病,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國企也是承擔了保就業的社會責任,老周這真不是調侃,中石油全國共計有員工160多萬人,如果再算上控股子公司的員工及勞務派遣人員,其規模更加龐大,按每人平均6萬元的開支計算,一年的人員開支就得上千億元。

可能有人會抬槓,這國企招人都是關係戶,解決就業也很普通老百姓沒關係,但實際上這關係戶畢竟只有那麼多,中石油每年都會從校園招聘一大批畢業生,僅僅校園招聘每年都會上萬人,這種進人考試還是比較公平的,再說了,這石油子弟也是社會就業需求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忽視國企在解決就業上的貢獻。

不可否認,這石油行業若是讓企業來做的成本絕對低很多,利潤也更高。但是企業的高利潤跟普通員工能有多大關係?你確定老闆就會給你加工資?無非是讓背後大股東們的口袋更鼓罷了。

老周老家縣城的自來水公司前幾年賣給香港一家水務投資公司了,政府只有一小點股份,香港公司接手後第一步就是裁員,在政府的配合下把年紀稍大些的員工給了幾萬塊錢就一次性買斷了,然後把縣城的水管線路進行了一次提質改造,水價也適度的上調了些,想必利潤也是比之前上去了些,但普通員工的工資並沒有漲多少,無非是高管和股東的錢多了。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國企招聘大量人員就業何嘗不是在讓利於民呢?

中石油需要承擔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的開採重擔

還記得小時候課文裡學過一篇文章叫《鐵人王進喜》,講的就是大慶油田的艱苦開採過程,這大慶油田就是中石油的子公司,從這篇文章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來中國的石油開採難度和油品跟中東等石油主產區的差距很大,據一些資料顯示,沙特等石油主產國一桶原油的開採成本只有3美元,算上運輸成本和稅費,即使運到中國也只有10幾美元,而我們的開採成本在100美元一桶,中東土豪們僱人開個挖掘機就能挖到石油,而我們的一個大型團隊打個幾百米的深井才可能冒一點油。可以說,進口石油比自己挖井開採划算太多了。

但是,石油天然氣這類重要戰略物資全靠進口肯定是不行的,一旦美國對海外運輸通道進行封鎖,其後果不堪設想。就像糧食一樣,這能完全依靠進口嗎?一旦發生國際動亂,別人還會賣糧食給你?咱們就只能餓肚子。

所以,即使咱們的油田天然氣開採成本高,但是從戰略安全考慮,必須確保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以應對極端國際形勢。這也是,我們油價和國際油價不掛鉤的根本原因,國際油價跌我們不跌,而國際油價漲我們也跟著漲,倍受廣大車主的吐槽。

不可否認,國企的確還存在很多問題,效率不高、招工用人不透明等問題讓人非常痛恨,但國企也確實承擔了很多的社會責任,相信只要國企解決了效率和公平的問題,一定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