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終南山


初登終南山

終南山嘉午臺景觀

2019年6月,我終於又一次爬山了。這回爬的山是嚮往已久的秦嶺,一說終南山。

是朋友介紹,也是帶著我一起的,路程比預想的要艱難些,以至於當天晚上,碼了一半字,睡著了,一覺醒來,手機重啟,隻字無存。

好在風景早已刻在腦子裡,再來一遍無妨。

此次去爬的山名曰嘉午臺,名字倒很應景,因為第二天即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據朋友介紹屬於秦嶺的一個峪口,嘉午台山腳有個村莊,叫做白道峪村。搜索上專門查了下“峪”,是指山谷,引申義是山谷或峽谷開始的地方,多用於北方地區。所以這樣的山谷中間必然會有溪流或者下雨沖刷出來的河谷地帶,也或許古時行軍打仗,這樣的地方也比較適合出個奇兵什麼的。

白道峪村距離西安高新區大致有45公里的路程,一多半高速,一小段省道。出去玩,高速路雖然快捷,但省道才是真正賞心悅目,因為免去了高速兩側的隔離帶的阻隔,一路優美的景色均能順利收入眼簾。高大的白楊樹聳立道路兩旁,路旁常可見附近農民把自己收穫的小桃子和櫻桃放在架子車裡,兜售給過往車輛,眼望著路邊一畦畦待收割的金色麥田(麥子很短,和我印象裡的不一樣,所以應該是改良種),還有那遠望鬱鬱蔥蔥的秦嶺山脈……

隨車的朋友姐弟倆(丫頭、一休),都是性情溫和、知識豐富的人,在其後交流中,讓我也深刻理解為人一定要良善多識,這樣的人活得自在,也受人歡迎。我自己就差一些,可能有些見識,但還算不上極良善。所以路上反倒得到很多關照。

車子行進到一個鎮子,距離目的地也很近了。因為我們幾個都沒吃早飯,一休建議我們停下來找地方吃早飯。鎮子裡有個賣油條胡辣湯水煎包的,還有家賣秦鎮米皮的。一休徑直走到後者店中,然後招呼我們進去。這是家賣秦鎮米皮的店鋪,牆上還掛著秦鎮米皮的典故與製造流程。老闆的米皮也還是剛剛做好,所以等了一會兒端上來後,米皮還是熱的。我們吃的秦鎮米皮是幹拌的,所謂幹拌就是隻放辣子(辣椒一半辣椒油一半)、不放醋。味道非常好,比我在西安市裡吃過的味道還要特別。當然來瓶冰峰,陝西特色汽水也斷然少不了。米皮配雞蛋醪糟湯應該更有當地特色,但我著實飯量有限,看著那兩個吃。


初登終南山

爬山前的美食


早餐完畢,行車沒多會兒就到了山下的白道峪村口。村民正在把收割完的麥穗鋪在村中的水泥路面上,專等車輛往來幫助脫穗。待到村中水泥路盡頭右轉,穿過一個僅供一輛車通過的小橋,橋面光禿禿的兩旁也沒有護欄,橋下是幾乎乾涸的防洪渠。然後在路盡頭再右轉就到了一塊周圍堆滿建築材料的空地上。這片空地南邊幾乎背靠青山的是一座已經封頂但仍在施工的新建寺廟,已經可以窺見未來盛大時的模樣。只是略顯可惜的是,現在的仿古建築多為鋼筋混凝土材料,與常見的那些古代建築相比,多了些僵硬,少了些渾然天成的優雅。中國古建築、尤其是和宗教相關的,多為木質、因取自天然,加上又多選址于山林間,藉以飛簷斗拱的傳統建築造法,本身自帶雅緻、樸素與和諧的氣質;而鋼筋混凝土卻都是人造的,放在這山中林裡,總是過於剛硬僵直,再加上現在有信仰的人選擇道場的條件有限,所以雖然建道場的熱情大致也不低於舊時,但實際建起的東西,則很難令人印象深刻。除非有政府支持,大資金大財力投入才或許可能有精緻傑作產出。相反,教堂要簡單得多,西式宗教本來就是冷冰冰的,磚石結構,建築的規模即使不算宏大,但多選址在人群密集處,其內有容(高高的殿堂裡,即是隻有個十字架,但密佈的長椅就說明其功能是專為人而設置的,不像儒釋道的殿堂,無論多麼高大,多是要以幾尊高大的菩薩塑像、天尊神像、或孔孟造像為主,至於信眾,留下的位置多供輪流參拜,而較多時候不足以集體冥想。其實我這麼關注,不是因為我有此信仰,而恰恰是因為自己的不信仰,而生活裡隨處可見有信仰的人信眾與信仰的痕跡。一休說這個廟的遺址前身也是個寺廟,是他朋友的上師在此翻建的。但因為我們到的早,大門緊鎖,施工還沒有開始。

準備好裝束,一行人開始出發。起初道路很寬,因為只是土路,前一天下了雨,所以地面稍有些泥濘,走沒多遠,路面砂石含量變多,也就輕快了許多。路兩側即是順地勢逐漸上升的山脊,道路旁是一條小溪,此時雖然仍有水,但只是淙淙流淌的樣子,想來一遇到下雨天,這裡的水勢一定大的嚇人,因為溪谷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這裡的有些石塊含有特別的物質,質地並不算堅硬,有點像是砂岩,但表面銀光閃閃,拿在手裡,那亮閃閃的物質就會留在手上。我這人貪財,覺得或許是含銀或鋁的成分,但一休說是石英。每每爬山或下海,我總要撿一兩塊石頭回去。蒼山的、華山的、武隆的、峨眉山的、青海湖的、青島的…家裡總也攢了一個盒子,大多還記得是哪裡的。但一休姐弟倆說下山再撿,省的爬山帶著辛苦。我終於也要考慮跟進速度,所以只撿了一塊蠶豆大小的,樣子像小雞仔的腦袋,隨手放在褲兜裡。結果下山後也沒在真正選到個想帶走的,要麼太大,要麼樣子沒有相見恨晚,所以最後帶走的就這麼一小塊兒。


初登終南山


一路見到不少在山裡修行的人家,最小的房子小到只是個架在山路當中一個像城門樓子一樣的建築,下面是個門洞,上面則是間沒有了門的小小屋子,可以看得到一個土砌的小小灶臺,此時也塌了一半,整間屋子都是石塊壘起來的,但依然有個帶瓦片的屋頂,而且門洞兩旁手書“修心”“養性”。能寫出這樣的字,大概是道家,佛家一般不會這麼寫。結果在轉角我就看到一個掛著的牌子,上面有關佛家的偈語。估計也算是宗教對陣地的滲透吧。

大概能理解這些隱居的人,只是自己卻肯定做不到這樣要斷絕人間俗情與煙火。所以所謂理解估計也只是觀壁影猜美人,註定要走樣吧。往上走,已經是走在山樑上,有橫擋在路中碩大的石塊,重量得用數學的方式算一算(2.5~3.6噸/立方,但讓我猜肯定超過好幾百噸重了。在當年造山運動時,這麼大的石頭竟然沒給抖摟下去,也算是奇蹟了。(經過了這裡時,有個登山熱心人士告訴我們一定要回頭看看蒼蠅巖,說這可是嘉午臺的標誌,我瞅了瞅她所指的突出的一塊石頭,怎麼也沒看出那像個蒼蠅。後來她又加了些註釋,我才明白她說的是蒼鷹。好吧,差點還給誤解了。不過的確陝西話發音的蒼蠅和蒼鷹有幾分相似)。還有處地方的石頭恰成豎起來的兩片,道路及從此穿過,名曰“破山石”。還有一處,一整塊山石豎著裂開一處三五十公分左右寬的縫隙,有幾處還卡著幾塊大石頭,縫隙很深,大致有十幾米,高度也得有兩層樓高,好在我這樣的成年人擠不進去,要不然卡到那裡,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被弄出來。在此地,我想起了一部電影也是一部旅行者自傳《127小時》。其實時間具體是多少小時我都不記得了,結果一休這傢伙竟然也知道這部電影,還準確說出名字和內容。嗯,和這樣厲害的角色在一起,唯有謙虛點為好。


初登終南山

隱士之家


初登終南山

誰是畫中景

在此處也見到了一種民間習俗,支山。即用一支小木棍放在巨大的岩石下面撐著,在西南見過有木棍上綁紅繩子的。大概是為了家人祈福的意思,也聽說是預警(石頭鬆動木頭會斷裂)。後一種說法我覺得純粹有點扯,這麼小個棍子,要等它斷了,估計大象也被壓成肉餅了。所以見到這種棍子時,還是說明民間那種祈求外力支持的美好心願。

爬山過程中,雲霧有時會很濃重,有時又會順著山脊的風快速向上流動,偶爾可以看到雲就在身邊流淌,但在爬上一處名曰“龍脊”的地方,嘉午臺這座山的雲幾乎就在百米之外了。爬山往往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所以一般人爬的山都是靠近山脈外延,所以此時的雲也逐步從外向內,從低處向高處集中。當然這樣也很好。若是當時有云覆蓋著龍脊,或許我就是黑屋子裡過橋的那些學生,看不到橋下的鱷魚,也進而體會不到此山的險峻了。龍脊,其實就是一段山樑,因為是一段光禿禿的大石頭背,其上幾乎寸草不生,兩側皆是深淵,倘若坐在這道脊樑上,還真會有點其在一頭巨獸背上的感覺。這裡的路更不好走,若是昨日下雨天來,我這樣的慫人,怕是要腳軟了。龍脊兩側交匯的地方真的就是尖角,稍好一點的地方大致有十公分左右的平緩線條,但從這上面走的人大概不多,因為有前人在左側山脊處打下鋼釺,其上鋪上長條石塊,有些地方按照步幅大小,鑿出了腳印大小的坑,行者到此處可以直接踩著坑走就要安全許多。在我看來,此段路程雖然不過兩三百米,但要想經歷自由落體,還是機會很多的。坐在這裡,看著遠處八百里秦川已經逐漸清晰,一處處村鎮與現代工業建築錯落有致,山腳下還有一處水庫,大概是把下雨或日常山上流下的水都攔阻積聚在那裡。其實只要當地氣候有降雨,一般這樣的水庫還是隨處可見的,以山養水,以水養人,再反過來綠化維護青山,當真是隻有萬物之靈,人類才有此本領。

行到此處時,我的水早就喝光,並且隨著汗液還給青山了。而一休的水卻一口沒喝,反過來給我們分了分分,我體會到了老者被關愛的感覺,因為喝到了最多的水。此時丫頭和我都是大汗,一休除了臉稍微紅了點,卻沒見有多少汗出,丫頭和我基本像是從水裡撈出來的,區別在於女娃娃家運動後血液循環良好,面色透著青春的紅潤,而我本來皮厚面黑,所以幾乎可以說是面不改色(有照片為證)。

繼續向上向龍頭進擊(其實腿還是軟的,屬於機械前行,並無當真有進擊的念頭)!所謂龍頭,也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但特點在於,這塊大石頭在此山峰的最高點,所以沿著龍脊來看他的位置,的確是佔據了制高點,龍首的名字是當之無愧的。爬上來,發現其實最好的立足之處就是在這塊大石的左側與左前側一點的位置。左側的位置被佛教信徒搭建了一個藏傳佛教樣式的佛塔,佛塔本身佔地就超過了兩平米,可以說佔去了最平整最大的一塊兒,佛塔四周還有太陽能供電的照明設備。我們就走到了最刺激的也是最危險的龍首左前側的地方,這裡只有最靠外延有一處一平米左右見方的平地,在這裡照相的時候,那兩位年輕人叉腰叉手叉腿,換我的時候則隨時隨處要往大石頭方向跑的姿勢,看似有些慫,其實是真的慫。我自己也坦言有恐高症,雖然看似比較不嚴重,比如我願意嘗試雲霄飛車而且過程中雖然害怕卻全程睜大眼睛,那樣的恐怖總還是有底線(一樣是遊樂設施的保險、一樣是遊樂設施的保險裝置),但要我去嘗試可能喪命的東西,是必須有腎上腺素配合才可以的(暫且不提)。此時的位置正在被雲霧包圍之中,書面也是座山峰,高度略低於嘉午臺, 其模樣好似一頭鯨魚的大腦袋正斜著向上微微張嘴,左前方因被雲霧包裹,看不到任何景色。只是知道一定另有山在那裡。這鯨魚頭理我們很近,所謂的近當然是相對的,那感覺就好像只要我伸出腿去,就能幾步跨了過去。因為鯨魚下頜的位置也就是山腰處有一處人為整理出來的半圓形平臺,我們在這裡,甚至可以看到平臺那裡一位光頭男子坐在紫色的大傘蓋下的矮座椅上,正在喝茶(或水),不知道是位修行者還是旅人,在我們吆吼呼喊的過程中,始終不曾回過一次頭。


初登終南山

雲海裡的魚

當時我主要的心情是緊張感,肢體的疲勞感讓我想起少年時登華山,亦因為手軟腳軟也可能是膽子太小,所以在長空棧道處戛然而止,坐等其他同學下去了再上來,那時的長空棧道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也不想今天這樣人這麼多。雲山霧海中,左上方現出一片亮光,那是有一片雲被風吹的薄了透出了天光,緊接著就像被推過去的剪紙一樣,在鏤空處顯出一段山峰的影子,光線的作用下,就好像我看見的不是一處世間的東西,而是那天庭或仙境微微露出一點端倪,被我這凡夫俗子窺露了真容。層層薄紗般的雲霧再度掀起蓋上,若隱若現的就好像馬上要永遠消失。連著對面鯨魚頭也想要活動起來,在波浪般的大海里沉浮搖擺。那時我的狀態不只是怕,更是像身體深處給自己在心上打了個繩結,怕自己會有跨出去甚至縱深飛躍入雲海裡的衝動。這種衝動是那麼強烈,因為不只是在這裡,在其他有云海有懸崖的地方我都曾有類似的感覺。但書到這裡,我不需要補充一下,拜託,那絕對不是想要自殺。只是衝動,是那種縱身一躍的衝動。寫到這裡,我在想也許我真的還差一次蹦極或者跳傘。早年初坐飛機的時候,特別害怕起飛過程或巡航遇到不穩定氣流,因為飛機會出現失重的情況,後來有段時間靠看書、閉眼默唸心經來克服,再後來我想了個辦法,想想自己是一隻小鳥,確切說是一隻有張開的大大翅膀的小鳥,飛機顛簸時,我在利用氣流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姿勢和翅膀的形狀,通過這種方式,我再也沒有以前那種恐懼感,反過來甚至有些享受。

此時在這山崖邊上,我一面是怕,另一面是怕我自己的身體會有衝動出格不受控制的表現。或許這是一種心理問題。但不管怎麼樣,我選擇坐在一處特殊的位置(背靠巨石下有幾處天然石頭臺階,而且是向後傾斜的),這樣的位置要想坐起來就得花點時間和力氣,於是我感覺到了安全。看著這姐弟兩個,一休側臥在崖石邊用照相機拍攝雲的流動視頻,他的身體距離懸崖只有十幾公分的距離,相機也是連個繩都不用;丫頭站在那處平米見方的突出平臺上擺著瑜伽的pose。我除了像個老人家叨嘮著說要小心外,其實完全是無力干涉➕佩服➕羨慕。此時雲流動的快了起來,遠山的輪廓逐漸清晰,在剛才那隻露了一眼的山峰前面其實還有座山峰,只是個頭小點,所以最後才顯露出來。從現在的佈局上看,那遠山就好像至高無極的一尊神像,它前面的這座山峰倒像個尊者或者羅漢,對面的是海里的得見天顏巨鯨,而我們這處則是翹首的一條龍,我們幾個至多是龍蝨。雲還未散盡,兩人的照片視頻也拍得差不多了,丫頭向著遠山呼喊,起初我還有些拘謹,其實我腦子裡響起的是那廣西或江西的山歌或江上調子,只是不會唱,但還是向著同樣的方向(仍舊雲霧裡)盡力呼嘯著,回應我們的是山的回應,一層層的迴響過來,就好像有遠近不一的人從近至遠依次回應。一休不這麼幹,此時他不開口。所以我們聽到的只是那遠山傳來的丫頭甲➕丫頭乙丙丁、老王甲➕乙丙丁的聲音。對我而言,現在想來,那時也還是很有觸動,彷彿是內心裡深藏的若干個自我,終於有機會大聲給我回應,雖然他們站在雲後,雖然他們隱身在山中,但他們還是物理性的給了我回應,或遠或近,或揚或抑。


初登終南山

就屬你最帥


初登終南山

我的小師傅

在呼喊的過程中,對面鯨魚頭山腰間的那個人還是始終沒有回過頭,只是見他幾次似乎是拿什麼擦了擦腦袋,這樣的場景其實現在說起來有些玄幻。但也更像一幅水墨山水,只是對面的人在畫裡,還是說其實我是畫裡的人,就不大說的清楚。幾番呼叫後,雲霧終於散盡,眼看著左後方的山裸露出一條條光禿禿的山樓石壁,像躺到的巨人一樣,視線上我們更像傾斜著身體在俯身觀看,此處的風景和華山非常相似,所以此地也有小華山的別稱。如畫風景已經盡收於內心,從遊玩的角度來說,風景一定要坐觀,不能走馬觀花。唯有收入腦子裡收到心裡的風景才可以成為自己的一部分,才可算作觀景的收穫。

下山了,路過龍脊時,先前走在我們前面的那撥人竟然在懸崖邊上支起了帳篷,這裡依舊地勢險峻,我幾乎懷疑天氣惡劣時,大風可以將此處的一切颳走,所以還是為這些好漢捏了把汗。此時最後一口水已經喝盡。於是我宣稱下山後能解救我的唯有兩瓶冰鎮冰峰汽水。於是我們原路返回,因為上山的道路並不好走,所以過程中景緻欣賞的也是馬馬虎虎,進而下山的景色也多半看不出差別。只是知道下山不易,本來體力就已經有些消耗過大(我和丫頭開玩笑抱怨,原本只是要打算爬個秦嶺熱個身,結果上山就爬了將近五小時,從九點到兩點,這回熱身直接跳躍至半決賽),再加上膝蓋的傷痛開始顯現,走路只得一瘸一拐,模樣甚是有些不雅,不過我是充分有心理準備的,所以難看就難看吧。只是累的這姐弟兩個時不時要等等我。在接近十八盤那個涼亭的時候,我們停了下來,實現了冰峰的夢想,一休還是滴水不進(我覺得應該叫石佛了)坐等我喝完兩罐冰峰聽裝汽水。聽店主夫妻兩人介紹,今天一天也不過上山了七波人(中間可能還包括一位身穿紅色長裙的女子,大概是要上山為妖的,當然更應該是為了拍視頻的,否則穿成這樣來陣小風或者掛到一株植物都會要她好看。不過因為擦肩而過時都要留意腳下,所以我只知道她腳踝挺黑,其實不大適合紅色衣服的)。


初登終南山

鄰淵紮營的勇士們


初登終南山

風動?還是幡動?亦或是心動?

下山的路著實不算好走,面對這些一塊塊一節節打出來的臺階,還是非常感慨也很是感謝。據說這些臺階都是些信徒或義工或當地人常年累月整理出來的,雖然沒有整齊劃一,雖然很多石塊有時還有殘破,但若一想到這些人造作品都是靠人力肩抬手扛,一步步挪到現在的地方,成就了許多後來者的願景,成就了這人與自然間和諧共處的關係。這裡面有更多信徒信仰的力量,是這些我所不信的信仰,推動了一個個平凡人把造物者的奇蹟呈現給後來者欣賞,成為我所說的生命裡的一部分。這一路可見的修行者的居所,那些沿途常可見到的掛在樹上的提示偈語、還有那些岩石上的摩崖石刻,都使得風景裡多被賦予了一類神聖感,信仰雖然只關乎自己,但也在經意與不經意間感動或影響著他人。若是以經濟目的來修正這座山這條路,那我定然也見不到今日之景,得不到此時的感受。下山了,希望此處能繼續其風貌與幾乎接近醇和的寧靜,再次響起魚頭山峰下那個涼亭,那個渾然無我的飲茶者,那畫一般的景緻。世界很大,其實也很小。若心存邊界,陌生禁足之地無窮,若心存收穫的期望,處處皆可任我行。筆落此處,我已經改變了路線,峨眉山曾經帶給我的已經有足夠的感受與印象,時過境遷,如果還想追憶當年,其實老老實實把遊記寫出來暫時就可以了。生命里美好的東西很難同樣經歷兩次,有物入眼,有景在心,有感動入夢裡,其實亦足矣!

本文完成於2019年6月7日。


初登終南山

再難走的路也是一步步開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