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小丑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小丑

今天看了一部很火的新電影《小丑》,雖然是根據漫畫故事改編的,卻深深擊中了現實的軟肋。當初拍攝計劃差點流產,僅僅投資5500萬美元,不成想票房已經超過10億(要是內地也允許上映的話,可能還得翻一番),成為史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落魄的小丑喜劇演員,在社會最底層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卻被現實生活一次次拍扁,慢慢釋放心中禁錮的魔鬼,最終成為底層民眾仇富和反抗的人設。

這部電影堪稱經典,在我看來,是可以與《肖申克的救贖》相媲美,可以多看幾次,每次都能從細節中品讀出不同的東西。

首先,主演的演技絕對一流,完美塑造了小丑人格蛻變的心路歷程,那瘦骨嶙峋的軀體、那發病時的笑聲笑臉、那釋放自我的跳舞、那呆滯憤怒含淚的雙眼......刻畫得非常細緻到位,估計以後成為小丑形象的經典,如同007的詹姆士邦德。

其次,電影編劇也非常棒,讓一個平庸的無名之輩蛻變成超強的反派人設,其生活軌跡和心路歷程都顯得平滑流暢,讓觀眾都能認同。小丑的蛻變其實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歷經了三個放棄:

“放棄生活”----是在小丑為了能賺錢購買藥品和食物,卑微謹慎的生存著,他也有夢想,並且為夢想一直在積蓄能力,可由於疾病的缺陷和意外的出現,能謀生的唯一工作也丟了,還夾帶著被朋友出賣。當他將樓梯橫樑上的“不要忘記微笑”塗改成“不要微笑”,預示著他放棄了能維生的喜劇,放棄了生活。

“放棄人生”-----是在小丑得知自己是被領養的,以及被虐待的童年之後,親手用枕頭捂死了養母。養母本來是小丑人生的中心和支點,他對養母一直是深信不疑,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孝子。可沒想到自己無條件信賴的養母,居然是欺騙自己最深的人:妄想、領養、虐待等等,小丑的人生觀瞬間崩潰。

“放棄自我”------是在小丑訪談節目現場槍殺主持人完成的。主持人一直是小丑的崇拜偶像,甚至可以模仿行為舉止,但當小丑發現主持人是在消費自己的痛苦,博得其他人的笑聲時,心裡由崇拜變成了憎恨。小丑在鏡頭前主動承認槍殺了地鐵中的三人,自言自語“沒有什麼可以傷害到我了”,並以現場槍殺主持人作為“放棄生死放棄自我”的宣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