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打法會徹底顛覆傳統餐飲商業嗎?

瑞幸的咖啡宣言,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

關於瑞幸(咖啡))這家突飛猛進野蠻式生長到如今的瑞幸掛牌上市的公司,一直在行業內爭議不斷,爭議的焦點是,這種“燒錢式”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傳統的餐飲商業生長模式是否被從新定義,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要還原到瑞幸的“前世、今生、”臺前、幕後來剖析成長密碼,換一種視角來窺探底層邏輯。

說到瑞幸繞不開的是神州系,或者說是神州模式,在創立之初瑞幸的創始人錢治亞擔任神州租車、優車的COO(首席運營官),是神州老闆陸正耀的得力干將,人稱“鐵娘子”,對於在神州運營超過10年之久錢治亞,我們再看瑞幸的開店模式和運營方法,繼承了神州的基因,準確的說應該是拷貝了神州的運營基因,再加上老闆陸正耀在資本、資源上的支持,基本上市在打造咖啡界的“神州”,推廣、運營打法如出一轍,就連廣告的投放打法都是江南春的分眾傳媒,樓宇電梯,廣告明星代言手法同神州初期代言打法一樣,從以上的分析是否嗅到瑞幸的成功背後有著深刻的底層基因邏輯,神州的成功路徑是瑞幸能在短時間撬動市場的重要力量。

互聯網打法會徹底顛覆傳統餐飲商業嗎?

我們也得出第一個結論:不要迷信、神話商業模式創新,要理清商業背後的邏輯,認清成功的商業模式所具備的要素及條件,這樣才能借鑑所其,看清楚商業運營、資本、資源、廣告推廣打法的組合拳,學到得到,這是第一個啟發。

還有一種聲音認為,瑞幸的互聯網打法是顛覆性的,不能用傳統咖啡生意的模式來對標。

新興的事物其實總是不斷變化的,我相信瑞幸也一直在摸索和迭代,現在就給這家公司下定論,可能還太早。不過我認為,現在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一個更底層的問題:什麼才是成功的商業模式?

有兩種收入和支出的類型,一個是資本性的,一個是運營性的。這兩個類型,分別對應“花錢增長”和“掙錢增長”兩個模式。

這個關鍵點是:這兩種收入和支出,不能混在一起算。資本收入是資本收入,運營收入是運營收入。

無論是那種商業模式還是公司,都不能只看他們花錢的能耐。當進入了增長轉型的階段,能掙到錢才是真本事。瑞幸是如何優化盈利方式的,一是瑞幸怎麼降低它的運營成本,一個是怎麼提升收入。

先說運營成本。錢治亞提到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數字。她說,一杯瑞幸咖啡的成本,去年是28塊錢,現在已經降低到了13塊錢。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為瑞幸改變了咖啡的成本結構。你要知道,一杯咖啡,原材料的成本,其實只有4-5塊錢,其他的都是運營帶來的成本,比如人力,租金,門店、裝修。 瑞幸做了這麼兩件事來改善成本的結構。

第一,把戰略重點放在小門店上。

現在瑞幸的門店,有90%以上都是快取店。顧名思義,就是不讓你坐著,讓你帶走喝的店。這種店成本很低,因為空間小,租金便宜,裝修簡單。但是這些小店,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客戶的需求了。

錢治亞說,他們發現中國喝咖啡的群體,有70%的人都是要帶走喝,只有30%的人想在店裡喝。所以小門店,幫他們節省了不少運營成本。

第二,用數據驅動運營。

我們都知道,買瑞幸咖啡,要用它的App。這種方式提升了門店運營的效率,因為在門店裡,員工不需要點單,也不需要收銀。

但是不僅如此,瑞幸還把交易數據,跟供應鏈也打通了。店長不用管庫存,也不用管排班,這些事瑞幸的系統會自動決定。除此之外,系統還連接了門店裡咖啡機的數據,監測服務的質量。錢治亞認為,這幾個機制能讓門店擺脫對人的依賴,提升運營的效率。

好,剛才說的是成本,再來說說收入。

對瑞幸有一種質疑,是中國的咖啡市場,沒有國外那麼大。但是錢治亞提供了一個視角,她說瑞幸做的不僅是咖啡生意,而是把咖啡當成抓手,來做更大的生意。從瑞幸的APP上,他們不僅可以賣咖啡,也可以賣其他飲品和小吃,比如果汁和輕食。

如果這麼發展下去,瑞幸聽起來就不再是一個咖啡生意,而是一個便利店生意了。錢治亞還在大會上發佈了瑞幸的新戰略目標:到2021年,要把門店的數量從現在的2300家,擴張到1萬家。

以上,就是瑞幸的增長策略。

到這裡你也許會更加清晰的理解了瑞幸的商業邏輯,我們主要的目的不是在覆盤瑞幸,而是通過瑞幸的案例,讀出一些線索,向認知蛻變在進一步,帶給我們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