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蜀国之兴,兴于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父诸葛琏,曾为泰山郡丞,早丧。诸葛亮为叔父诸葛玄所养,北方战乱因为诸葛玄与刘表有旧,所以迁往荆州居住于隆中(隆中即荆州与阳郡之间的邓县,今襄樊市北)。自号“卧龙先生”,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及徐庶等人为密友,尝好为《梁父吟》,且以春秋战国时的杰出人物管仲、乐毅自比,极富才学。

刘备在荆州时,名士司马徽及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决定出山辅助刘备,被拜为军师,提出了夺取西川,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的战略思想,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不懈努力。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刘备颠沛流离半生,直到遇见了诸葛亮,才有了转变。前期在新野的时候,诸葛亮曾为刘备设计,数次打败曹操军队的进攻。曹操夺得荆州后,大举进攻新野,刘备撤退至江夏,诸葛亮随鲁肃入东吴,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说服孙权,积极促成孙权与刘备两大军事集团的联盟。曹操率兵南下时,诸葛亮协助孙权手下大都督周瑜领兵抵御,在赤壁大败曹军,后协助刘备夺取荆襄之地。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夷陵之战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前托孤于诸葛亮,并令儿子以父事之。从此,诸葛亮对国事更加勤勤恳恳,夙夜用心。他制定了联吴抗魏的方针,为了稳定南方,他亲自率兵深入不毛之地,对当地部落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其感恩心服,表示永不反叛。回兵后他即上表后主,出兵伐魏,曾六出祁山,屡获战功。最后鞠躬尽瘁,病逝于军中。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在蜀国的兴衰更替中诸葛亮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没有他,刘备无法取得益州作为立业根基,没有他,蜀汉无法建立,没有他后期蜀国也无法立足。

蜀国之衰,更衰于诸葛亮。

之所以说,蜀国之衰,衰于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在几次重大的人员安排委任上出现了巨大的错误,导致蜀国由盛而衰。

第一,错用关羽守荆州。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后来追随刘备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帝国,是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蜀汉衰败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荆州失守失去了荆襄要冲,荆州失守,关羽是主要责任人,但是这一切又是诸葛亮造成的,明明知道关羽有很多的缺点,且不认同自己的联吴策略,却依然安排这样的人驻守荆州,这就是第一个用人失败。

1.关羽不懂联吴方针,让他在当时单独驻守荆州有明显的不当之处。从当时的情况看,赵云守荆州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孔明却揣测上级领导人的意图加以迎合,作了错误的选派。刘备派关平送信,也许有让关平辅助关羽守荆州的意思,但他信中明言让孔明量才委派,毕竟给了他很大的选择权,最后的决定权在他手中。但是他没有量才委派,而是定下了关羽。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2. 关羽恃才傲物,说话不讲情面,得罪人。

(1)从开始刘备认刘封为义子的时候,关羽就对刘封看不上眼,认为其有争夺继承权的可能。刘备称王以后,关羽更是建议将其远调上庸城,为此,刘封对他很不满,在他败走麦城时,刘封在上庸拒绝对他增援。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2).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官,受孙权之托去成都索要荆州,刘备为了应付,即写下让关羽交割地盘的信,诸葛瑾持信到了荆州,关羽只是不认,且很不客气,弄得诸葛瑾满面羞惭而去。

(3). 孙权为了抗击曹操,一度主动地与关羽拉关系,曾托媒人去荆州,求关羽将其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结姻亲关系。关羽一听勃然大怒说: “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乎!”。对孙权有羞辱之意,这让孙权如何能忍,最终孙权下定决心和魏国联合,攻取荆州。

正是由于关羽的诸多缺点,导致自己兵败麦城,最后被杀,蜀汉失去了荆襄要地,失去了缓冲,失去了可以进攻中原的桥头堡,导致以后诸葛亮只能选择六出祁山。后来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动了夷陵之战,大败,导致蜀国国力下降。

其实这个时候镇守荆州的最合适的应该是赵云,赵云做事非常的稳,而且更是认同诸葛亮的连吴抗魏的战略方针,不得不说这是诸葛亮的第一个用人错误。

第二,用错魏延,甚至杀了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魏延少时仰慕刘备之名,辗转反侧离开几位古主终于追随刘备,而这也让诸葛亮看不上他,认为魏延“不忠”、“不义”,当时由于刘备的保护,孔明未杀魏延,但却一直对他抱有成见,另眼相看。平时有什么硬仗、险仗和诱敌诈败,记不了功劳的仗多派魏延去打,而对魏延多次提出的军事建议却不屑一顾。孔明对魏延一贯不满,魏延不会没有觉察,但他始终听从孔明的指挥。说明魏延并不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平西川,争汉中,擒孟获,魏延屡建战功,伐中原时魏延是帐下第一员大将,曾斩王双,战张郃,诱司马,功绩无人可比,但孔明全不念其功劳。更甚至在死后竟然安排马岱斩杀魏延,夷灭三族,造成了蜀国第一冤案。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魏延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他爱出风头,好打硬仗,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将军,绝对是一个将才,如果早期,诸葛亮单独让魏延领军,那么以魏延的能力相信也会锻炼出一个绝世统帅。如果魏延不死,以姜维和魏延的组合,相信蜀国可以取得更加辉煌的战绩,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将才,在没有成为帅才之前竟然被自己人给杀了,不得不说诸葛亮错用了魏延,没有将魏延放在更加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又是诸葛亮的一个用人失误。

第三,不听告诫,错用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个眉间有白毛的人就是马良,当地人将马良看成兄弟中最贤能的人,并没有认为他的弟弟马谡最贤。刘备临终前,孔明与马谡一同在旁,刘备令马谡暂退回避,单独对孔明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却没有听从刘备的建议,依旧派遣马谡驻守街亭。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孔明一出祁山后,战果辉煌。为保证大军的安全,他选派深得信任的马谡守咽喉重地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南征时曾向孔明提出过“攻心为上”的方针,被任命为参军;伐魏前提议对司马懿使用反间计,遂使魏主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兵权,之后常在孔明帐前,深得信任。但马谡到街亭后弃却要路,占山为寨,被司马懿四面合围,断绝汲水之道,蜀军不战自乱,难以相救,只好全军撤退。

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由此可见,马谡有才,但是他是一个参谋型的人才,和赵括差不多,诸葛亮更应该一直让他在自己的身边,作为参谋存在,那样的话,战争将会取得不一样的结果。这也是诸葛亮的再一次用人失误。

正是由于对于这三个人的错误委任,导致了蜀国由盛而衰,导致了第一次出祁山的失败。也导致了蜀国后期无人可用。所以蜀国之兴衰,兴于诸葛亮,更衰于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