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呢?

你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很多人或许会回答,不为什么,读书就是读读书呀。

以前,我的读书目的比较肤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的书比较杂,看到别人说什么书好就“头脑一热”买回来,有时候会看见“200减100”、“100减50”的活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凭直觉选够活动资格,看见买回来的书堆在一起,就有莫名的满足感,但实际看得进去的书却不多,买回来10本,能看完1本就很不错了。看得进去的这一本,我也只是在碎片时间随手拿来一读,断断续续地读完,时间跨度大,书看完了,知识没积累到,只是感觉自己完成任务了,书读完就好,自我安慰!

很多人理解的阅读,就是看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种过目即忘的阅读,并不是我们说的能提高个人能力的阅读方法。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呢?


最近在读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里面的阅读章节,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纠正了一些不好的阅读坏习惯,受益匪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共同进步:

阅读习惯:

有效的阅读,在开始阅读前就能清晰知道阅读一本书或者一堆资料想要得到什么,或者解答什么疑问,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的目的。有目的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对事件或事物有一个明确的判断理据,这就是有效阅读想要达到的效果。

为了能更顺利地进行有效的阅读,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书里提到了,阅读前的准备:

1、 确定阅读目的,为提高自己某一个领域的能力而读书;

2、 改掉不好的阅读习惯,坏习惯影响阅读的专注度,知道就改掉它;

3、 找到最合适的阅读环境,劳逸结合,舒适的环境能让阅读更专注有效;

4、 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有利于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增加阅读和写作的词汇量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呢?


阅读方法:

在读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之前,我是一个完全不知道什么叫阅读方法的人,看书时只知道埋头看(看书嘛,当然就是看呀),却不知道,原来看书也讲方式和方法。会读书的人都知道“二八定律”,意思就是一本书里有用的内容只占了这本书内容的20%,而这20%有用内容中真正重要的却只有4%。我们阅读的时候,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精读这4%核心内容,比你花整天的时间读100%都能理解得更透彻。那么怎么找到这4%呢,《沟通圣经》的作者尼基.斯坦顿在书里给我总结了3点:

1、 浏览

拿到书,先不急着马上进行精读,可以把整本书浏览一遍,评估和找到整本书的抒写结构,把内容分类,并标记:必读、有用和不重要的内容,为进行下一轮的阅读做准备;

2、略读

第二遍利用“略读”的方式,把前面分类好的内容,如必读和有用的内容进行略读,把每章每段的主旨找到。一般把每段话的主题句找到,然后稍加拼接,就可以找到此章的主旨。

3、阅读

最后把前面精炼出来的内容,再次精读,找到案例或者细节的支持,再经推敲,便能把整本书的所要传达的有用的、重要的信息,都呈列在桌了。这样读书是否更有效?

除此之外,作者尼基.斯坦顿还提出了“SQ3R阅读法”,让我们可以更有套路地进行更高效的阅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SQ3R阅读法”。

怎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呢?


我们总是看得多,做得少,蠢蠢欲动却怎么都不动!

我看了并明白了这些阅读的方法,现在看书,自己也懂得利用不同的速度进行不同内容的阅读,知道看书得带着目的,找到内容的分类,最大程度的吸取书籍里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看完我还会写点东西,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利用输出加强输入的记忆法,来巩固我从书里学到的知识,我相信这也是一种个人能力的体现,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