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曾國藩

2020年疫情期間,兒子居家上網課,甚至期中考試也要在網絡系統上考。考試前夕,學校檢測系統,也安排了幾次測驗。成績不好的時候,兒子低頭不語,很沮喪;成績優異的時候,又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的。像極了范進。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01

然後,我和兒子一起讀了《范進中舉》這個故事。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了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就節選自這本書。

這本書,用誇張的手法刻畫了,范進中舉之後的喜極而瘋的形象;范進中舉前後,其岳父對待他的態度變化以及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這些事例刻畫了當時人們追逐仕途,重利祿名聲,而且世態炎涼的社會現狀。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多古人讀書的目的,終究起來,還是為了光宗耀祖,為了高官厚祿,也就是為了一己私利。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02

現代教育中,考試目的在於:

1、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情況;


2、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

考試既考查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考查老師教授知識的成果。

對學生而言,考試可以查驗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是展現自己的機會;對老師而言,考試可以查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的薄弱,在以後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對於家長而言,考試可以查驗孩子學習認真與否,是否達到了期望值。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03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考試!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的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已歷經了五千年的傳承。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的精髓,我概括為:孝、忠、仁信。

1.)孝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80年即位。他素以“孝”流傳於世,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因病臥床三年,他常常守在床邊一夜不合眼,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藥,他親口品嚐過之後,才放心讓母親喝。

對比中外,可以發現沒有哪個民族比中華民族更重視孝道了。中國社會重視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親情,所以,中國人的感情比較真摯、濃厚、內斂,富有人情味

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老一輩的人說:社會風氣下滑的趨勢非常明顯,道德水準每況愈下。

以前,日子窮苦,孩子好幾個,吃不好,穿不好;生活水平提高以後,溫飽問題解決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家裡孩子就一個,就開始寵溺孩子了,導致了孩子自私、虛偽、懶惰。這些孩子成年後,要麼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適應不了社會,屬於被社會遺棄的人;要麼自私,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毫無競爭力;要麼懶惰,沒有上進心,更不用談什麼事業有成。所以,啃老族應運而生。

這些人,能對父母和聲悅色就很不錯了,怎麼指望他們孝順呢?

是否孝順父母,這像是一次考試。孝順父母者,考試就合格了;為人不孝,還能稱之為人嗎?如果不孝,連考試資格都不具備。

在新的時代,乃至未來,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孝道的教育,傳承好“孝”的精神,並將之發揚光大。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2.)忠

《送徐州張建封還鎮》:

李適

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

報國爾所向,恤人予是資。

劉邦當皇帝后,田橫不肯對劉邦稱臣,所以率領部眾500餘人逃亡到了現今的田橫島上。劉邦知道田橫兄弟治理齊地多年,齊地那些賢能的人大多歸附了他,為除掉後患,特地發給田橫詔令,赦免田橫的罪過,目的是招撫他。後來,田橫被迫帶著兩個門客去了洛陽,在途中自殺。留在海島的部眾聽到了田橫的死訊之後,也全部自殺。

看到“忠”字,或許我們會聯想到三國的關羽、水滸裡的一百單八將。但是,現在是文明時代,法制社會,已經不需要江湖義氣了。

儘管如此,“忠”依然是民族的靈魂。

首先,必定是忠於國家。

所有國家的宣傳部門哪個不是宣傳要國民忠於國家呢?而且,叛國者通常會面臨較為嚴重的懲罰。忠於國家這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觀。一個人連國家都不忠,那還能指望他忠於誰呢?

新時代以來,離婚率攀升。很多家庭散了是因為其中一方的不忠。忠於家庭,忠於伴侶,這也是社會形成的對人的基本的行為準則。

還有忠於職守。瀆職、貪汙、腐敗正是對國家、人民的背叛。

年輕一代,年幼時被寵溺,哪裡還懂得忠誠。在這些人的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只顧自己的貪圖享樂,既不管不顧長輩,也對下一代不聞不問,毫無責任感。

蔣逸夫、許可馨、方方、梁豔萍之流,是“人渣”而已。在忠的考試項目裡,他們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忠於自己的良心,是考試合格的標準“分數”。我們國家越來越強盛,國家利益越來越重要,需要整個民族凝聚愛國心。在生活中,面臨的誘惑甚多,也需要我們的忠。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教育。

3.)仁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仁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孔子到宋國去,匡人派士兵圍住了他們。子路大怒,舉起戟來準備與匡人格鬥。孔子止住了他,然後說:“哪裡有自己主張仁義而不原諒世人的不仁的呢?不研習詩書,不學習禮樂,這是我的過錯!若宣揚先王美德、愛好古法也是犯罪,那就不是我的過錯了,這大概就是命!子路,你來唱歌,我應和你。”唱完幾首歌之後,匡人竟自己丟掉武器離開了。

現在社會,人人平等,已深入民心。可是有的人,仗著權貴,仗著富裕,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對於弱勢群體要麼鄙視,要麼欺凌。

前幾年引起社會反響比較多的就是房屋強拆引起的一系列糾紛,在文明時代,朗朗乾坤竟然有野蠻行徑。

現代社會,物慾橫流,在很多人的眼裡,除了物質利益,其他的都不重要,什麼法律、什麼道德、什麼羞恥,什麼善良、什麼仁慈……統統拋之腦後。他們前赴後繼,鋌而走險,只為了一個字:利。

如果要對仁進行考試,善良、仁德的人才是及格的。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4.)信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南北朝時,有一個叫明山賓的人。因開倉濟貧違反律規,被罷免官職。

有一天,他看家裡揭不開鍋了,便把家裡的牛牽去集市上賣了。可是回到家中,從妻子口中得知這頭牛曾經患過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買主,跟他說明情況,並退還了一半的錢。周圍的人都讚歎不已。

經常聽老一輩人講:風氣變了。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社會缺乏誠信。

國家的政策是鼓勵多勞多得,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小平說過:貧富差距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國家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消滅貧富差距。在國家變富、變強的過程中,的確是存在貧富差距的。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正視這種問題的存在,擺平心態,各司其職,埋頭苦幹,努力奮進,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炫富、攀比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當下,物質利益至上,有的人秉持“有奶便是娘”的謬論,行騙人錢財的勾當。有些人不顧別人的死活,騙走老人的積蓄,騙走別人治病的人……這些人毫無人性,騙到了錢供自己揮霍,卻把自己的貪婪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

仁德是對我們的考驗。只要活著,始終都在接受這項考試!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04

2020年疫情也是一次考試。

過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希望抵消國人對美國的反感。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險惡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有嚴重的胃病,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所謂賞賜。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疫情以來,中央政府行動果斷迅速,採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控制了疫情。中國的表現得到了世界的讚譽。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可以戰勝任何大災和困難。最廣大人民也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最廣大人民團結一心,為戰勝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武漢封城,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全國人民為之動容。解放軍、醫護人員、建築工人、防疫志願者……各行各業的人們付出了犧牲、做出了貢獻,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詩篇,全國人民感激、感謝、感恩。

這次全民總動員抗擊疫情,是一次考試,整個中華民族,成績非常完美!我以是中國人而感到無比驕傲!

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不堪入目”,令人作嘔,不提也罷!

05

大姨和小姨在鎮上開辦了一家診所。當地防疫指揮部門希望診所作為救治患者的站點,並請求大姨和小姨其中的一個作為醫護人員駐守在防疫一線。

大姨慷慨答應。但是,小姨認為與己無關,如果答應的話是志願行為,既沒有酬勞,而且無法再賺錢了,同時還有被感染的危險,並且自己不隨便外出就已經是為國家做貢獻了,所以不同意。為此,大姨和小姨大吵一架,最後無奈,我媽頂替到了診所,大姨和我媽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去了。

4月中旬,鎮黨委、政府向大姨表示了感謝,並進行了表彰,對於診所也給予了政策傾斜。而小姨也向大姨做了檢討。

我看見小姨的兒子,也就是我的表弟,9歲的三年級學生,在日記上寫到:“大姨、二姨在抗疫這次考試中滿分,而媽媽不及格!”

人生就是一場考試。2020年抗擊疫情不也是考試嗎?

06

是的,人的一生不正是考試嗎?

老師都不希望學生落隊,都希望孩子們成為優秀的人。

正因為人生就是考試,所以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這三個教育主體,能夠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提升全民的道德、修養、素質,讓我們穩健地走在中華民族崛起與復興的康莊大道上,並確保中華民族永立世界之巔!

(文: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