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敗走麥城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lzh20081015


關雲長因其忠義被後世尊為“武聖”,不管怎麼他是三國時期的英雄,當然是有兩把刷子的。有一幅贊關羽的對聯: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

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英雄末路最後敗走麥城,身首異處,實在可惜了。為什麼會敗走麥城,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一、關羽忠勇,武藝超絕群倫。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夜襲徐州一招斬車胄,過五關斬六將,三通戰鼓斬蔡陽,水淹七軍,擒殺龐德,單刀會魯肅,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精彩。82斤青龍偃月刀下亡魂可謂不可計數。關羽殺敵一般是秒殺,多數三招完事,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敵,三招過後,基本無勝之可能,其實關羽的戰力越打越弱(趙雲卻是越打能力越強),一是大刀笨重,消耗體能過大,二是手臂多次中箭,少力,三是年齡增大,體能下降。

二、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剛愎自用。能力與驕傲是成正比的,關羽正是這樣,目空一切。錦馬超歸降劉備,寫信劉備,放下荊州軍務不顧,說是要入川與馬超比武,諸葛亮回信,奉承幾句:美髯公超絕群倫,馬孟起只能和翼德爭先……就完事了,一方諸侯,給人感覺三歲孩童一般。劉備進位漢中王,封五虎上將,關羽誓不服從:大丈夫休與老匹夫為伍。(老匹夫指老將黃忠)取長沙時,正值壯年的關羽堪堪與老將黃忠戰個平手,說大話的底氣哪裡來的?

三、破壞統一戰線,把同盟軍整成敵人,把同僚下屬整成叛徒。諸葛亮離開荊州時,千叮嚀萬囑咐:東和孫權!這是保命的錦囊妙計,關羽脾氣一來,什麼都忘了。孫權為兒子婚事,派人來求娶關公女兒,一通大罵:虎女焉能配犬子!誰能接受,孫權經營東吳三世,實力比劉備還大,哪有這樣罵人的。孫權老謀深算,想翻臉還找不到藉口,是你先翻臉的,你不仁,別怪我不義。都說關羽有勇有謀,我看腦袋被驢踢了,智商幾乎為零。換誰都會立馬答應,把女兒嫁過去,兒女親家進一步穩固聯盟,人家要翻臉都沒借口,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下屬督糧辦事不力,就嚇唬人家:等我回來再收拾你們。東吳襲取荊州時,關羽的老班底幾乎全部投降,沒有一個死拼到底的。

四、關羽的死,是劉備和諸葛亮的借刀殺人,說來還真有點道理。關羽取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其鋒芒。鬧這麼大動靜,劉備,諸葛亮也沒什麼回應,不作戰略戰術上的指導,也一點都不關心,讓關二爺獨自孤軍奮戰,這是什麼玩意呢?有一種觀點認為是借刀殺人,我有點信了。

最後總結:

性格決定命運!關二爺死得一點都不冤,咎由自取!他是曹操、孫權兩股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大哥劉備不聞不問之下成了犧牲品。

讀史可以明智,前車之鑑,可為後事之師。關羽成為武聖,後世擴大誇張的原因,朝廷要樹立忠義的榜樣,供世人學習,仿效。按理來說,破壞大哥統一戰線的人,都不應該成為忠義的典範。


瀟湘新影像


答:在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他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是一位有勇有謀,忠貞無比,義薄雲天,兼高超武藝和義重如山與一體的義勇形象,和一生戎馬生涯。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孤膽,無所畏懼。

比如說他的忠貞,曹操為了收買他,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然而關羽他只是"身在曹中心在漢"這是何等的忠貞?

雖然關羽在人們心中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也有他的缺點。敗走麥城當中的關羽所表現出來是他別一性格: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這也是他在敗走麥城慘遭殺害的悲劇命運的根本原因。

這場荊州之戰,是由他自負麻痺輕敵而成,他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讓他輕視了當時名不見經的小將陸遜,將後方的軍隊調出一半增援襄樊,這樣就造就了荊州防守兵力不足,最後促使呂蒙最終奪取了荊州。

當然,常言道,人無完人,關羽敗走麥城中,關羽就因他那一缺點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敖雪寒梅


從《三國演義》關羽敗走麥城來看,關羽是一個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的人。這一點,像極了項羽。進一步講,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都極有本事和能力。他們一生征戰,少有對手,才養成了這樣的心態和性格。

關羽有太多的戰功值得自矜,有太多的英雄事蹟讓天下人敬仰。在《三國演義》中,要論軍功和戰績,排在第一的肯定是關羽。他溫酒斬華雄,他與劉備、張飛三英戰呂布。他在白馬坡斬顏良,緊接著又誅文丑。要知道,這時的曹操手下有許褚、徐晃、張遼等一眾將領,可是能殺此二人的卻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更是英雄之所為。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差一點遷都。關羽征戰幾十年,罕有對手,這自然讓他自以為天下第一。即使是同一陣營的馬超,關羽也要同他比試,還是諸葛亮對關羽一番吹捧,才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黃忠被封為五虎上將,與關羽並列,關羽公然侮辱黃忠,認為黃忠不配與自己並駕齊驅。

關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個性鮮明,無比自負。當然,他有自負的資本。

更何況,關羽在曹操那裡,曹操對他視為珍寶,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賜金贈袍。關羽卻不為所動,一旦得到劉備的消息,立馬行走千里去追隨劉備。這樣忠義之人,即使有一些缺點,依然受到大家的喜愛。

在《三國演義》中,有“三絕”,其中之一就是關羽的“義絕”。可以這樣說,如果《三國演義》缺少了關羽,小說的精彩度會失去三分之一。

任何一個英雄人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有缺點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關羽的忠勇和剛愎自用就像硬幣的正反面,缺少了任何一面,都不是完整的關羽。我們喜歡關羽,就應該欣賞其英勇忠義,又為他的剛愎自用惋惜。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