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隨著8090後家長逐漸佔領幼兒家長界的主導地位,關於孩子的全民發展也逐漸被重視,慢慢的,各類幼教、早教班也逐步進入了大家的視野。


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越多選擇,越多迷茫

藝術、口才、音樂、樂器、舞蹈、繪本、運動、英語等,幼教和早教班的課程五花八門,家長們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有的孩子才4歲,每週已經有4-5節課了,也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專精一門,這麼多選擇,那對於孩子來說是學得越多越好,還是專精一門好呢?今天我們就來科學的解讀一下。


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科學依據-神經元

我們人類的大腦中有一類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

關於神經元,搜索引擎上是這樣解釋的。神經元(neuron,neure),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機能單位。主要部分包括樹突、胞體、軸突、細胞膜。樹突形狀似分叉眾多的樹枝,上面散佈許多枝狀突起,因此有可能接受來自許多其他細胞的輸入。胞體內有細胞核,而且絕大多數維持細胞生命的細胞器都在其中。軸突為細胞的輸出端,從胞體延伸出來,一般很長。許多軸突由髓鞘包裹,其作用是與其他細胞的信息流絕緣。沿鞘壁有許多豁口, 稱郎飛氏結。軸突到突觸接端為止。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有一類神經細胞,形為樹狀,作用是用來接收訊息,當我們接收到一個新的訊息時,神經頂部會馬上反應,把這個訊息傳到神經細胞的根部,儲存起來,讓我們記住這條訊息。


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科學解答

把這個科學依據延伸到幼教領域,我們就能知道孩子要不要在早期就接受足夠多的機構教育,亦或是多樣化的興趣體驗。

答案是可以,神經元是樹狀的,這種細胞在我們腦中有很多,當我們接收到比如藝術課時,神經元就會發生反應,根部會因為受到足夠藝術思維或技巧的刺激而慢慢的擴張,長大,把根扎深,從而讓我們的孩子記住他,繼續深入瞭解,在藝術領域有所作為。當我們讓孩子在小時候接觸的足夠多時,是能夠逐漸培養、壯大他的神經元的,他在小時候接觸的足夠多,等到大了,孩子和家長才能夠知道他真正擅長和喜歡的是哪一項,孩子會有選擇的餘地。


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家長疑問解惑

有的家長會說我不可能讓孩子這麼小就上這麼多培訓班的,自己的經濟也是不能夠允許的,這裡給大家解答一下,沒必要一門報一班。現在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基本都是有至少2-3門課的,你覺得這個機構的老師比較好,再就是孩子很喜歡這裡,價格合適的話就可以扎那兒了,堅持這幾門自己覺得以後必須的,然後,幼兒園是能夠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比如英語、運動、樂高等,這些雖然我們家長的參與感不強,但孩子也是實實在在接觸到了的,所以不用擔心“過多”的問題。


解惑孩子學前要不要多而廣的接觸早教課程

​點到即止

當然,關於這些接觸家長們不可對孩子要求過高,只是接觸,可以不求甚解,保留神秘感,讓孩子對其一直保持好奇心,一直有探索欲,不打擊、多鼓勵才能讓孩子壯大神經元的同時能夠很好地保留自己的初心,不要讓孩子牴觸,反而把路越走越窄了,過猶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