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臨終關懷”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聖克里斯多費醫院

當時,在一家腫瘤醫院工作的護士桑德斯(Cicely Saunders)長期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下決心改變這一狀況。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臨終關懷機構 - 聖克里斯多費醫院

1988年,“臨終關懷”被正式引入中國。


2012年北京十方緣公益機構正式成立,專注於關懷重症和臨終老人

但十方緣沒有侷限在公益項目範疇,而是朝著產業化方向推進。

截止到2018年,

十方緣已經支持了108個合作伙伴的事業;

在價值觀連鎖下,覆蓋了51個市縣;

每年服務人次超過4萬。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本文愛氧星以公益產業化角度,

拆解十方緣的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軌跡。

十方緣推進臨終關懷服務的公益產業化主要採取了四個階段的漸進落地路徑

/1/ 以兼職、做志願服務涉足目標公益領域;


/2/ 以部門化/組織化形式使得零散志願服務走向專業化;


/3/ 以產品化取代公益項目服務思維;


/4/ 以產業化思維,實現公益與商業融合,成為持續運作的產業。


階段一

以兼職、做志願服務涉足目標公益領域:

十方緣創始人叫方樹功,之前一直從事與載人航天飛船相關的工作,從其專業背景來看,他是一個哈工大出身的標準工科男。卻跨界進入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公益領域。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這一切源於他以志願者身份陪伴重症和臨終老人的經歷。

這些經歷都讓方樹功思考如何更好處理臨終階段帶來身心困境。

他還了解到,雖然中國每年的自殺率總體在下降,但老人的自殺率卻連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源自臨終前的身心困擾、重症的煎熬。

研究數據表明,在全國需要身心呵護的重症臨終老人至少有4000萬人。

從2011年開始,方樹功和他的朋友,充分地利用業餘時間,以志願者形式陪伴這些有需要老人,形成了1000人次的活動量。

但所有人都認為,還需要進一步做些事情。

階段二

以部門化/組織化形式使得零散志願服務走向專業化: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隨著工作的開展,團隊意識到不能繼續以志願者的形式進行服務了,需要可持續運作起來。

2012年,志願者們共同創建了北京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正式從志願服務階段邁向專業服務階段。

在這個階段,方樹功帶領團隊做專業化建設重要舉措就是標準化建構:

1、 團隊操作專業化:

形成五星級義工服務以及培訓質量管理體系,並引入了ISO9000標準進行搭建,開創早期民辦社會組織引入ISO9000的成功典範。

2、歷史經驗整理與發揮:

在經過3年機構服務運作後,進一步形成了一套《老人心靈呵護行業標準》,把過去3年經驗教訓梳理與提煉,形成引領行業的重要支撐性文件。

3、不斷推進服務運作流程化精細化:

在義工培訓時,進一步加強學習《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服務規範18條》,各種儀式感、專業感的培訓服務設計。


經歷了這個專業化的階段,十方緣成為一個有質量與規範支撐的優質公益機構

階段三

以產品化取代公益服務項目思維: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為了更好實現規模化,覆蓋更多區域和目標人群,十方緣覺得僅僅以公益項目形式去複製還不夠,需要以產品化思維去推進。

這時候,團隊不僅僅關注服務規範、流程,還基於產品化思維進行了以下實踐:

1)形成核心技術,作為“產品”底層支撐:

團隊充分調研國內外數百種臨終關懷理論與手法,精選出其中108種,再結合國內真實情況,形成陪伴中國老人的10大技術。

2)以技術衍生出不同產品:

在這些核心技術基礎上,根據不同目標人群及其家屬等相關利益人需要,形成不同的產品。

如相關培訓課程、文創類產品、面向公眾教育學習包,也為進一步實現自我造血、構建相應公益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

3)不斷迭代更新


技術更新、產品升級。

通過上述舉措,十方緣逐步從一家公益機構走向專業技術研發與產品研發準公司階段。

任務四

以產業化思維,實現公益與商業融合,成為持續運作的產業:

十方緣案例拆解 | 推進公益產業化的四個步驟

在有了核心技術、專利、產品體系基礎上,十方緣開始了走向產業化推進階段:

1、連鎖化覆蓋市場:

十方緣提出以“價值觀連鎖”,這種模式不同於其他商業公司的加盟連鎖等方式,十方緣的說法是,只要認同的人都可以來十方緣機構進行學習。


在這裡,十方緣將很多自身的積累“開源”:開放自身技術、做法、經驗等,讓這些認同的夥伴回去,在自己區域做起來類似的臨終關懷事業,十方緣將類似投資者、資助者、指導者角色幫助他們在自己區域把這套價值觀下的事業做起來,這些分支不能稱之為十方緣機構分支/分店,而是這套價值觀的區域分支。

2、轉型做生態建設者:

十方緣逐步轉型為非公募基金會,支持全國各地認同十方緣價值觀的合作伙伴落地他們想做起來的臨終關懷事業,十方緣機構更像是一個行業生態佈局與促成者。

在它推動建立起來的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衛計委下述的中國臨終關懷委員都是這樣角色的充分體現。

- 以上 -


我是覃腦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