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文/北久原

一、同事離職公司不招新人,工作全部轉給了我,小心“登門檻效應”

週末同學聚餐,小柳說想換工作,讓大家幫忙留意一下,有合適的記得告訴她。

我們都很吃驚,她在這家公司已經做了6年,春節的時候她還說老闆很好,主動給她加了工資,她當時還說不出意外,會一直在這家公司做下去。

小柳很生氣地說:“之前入職時,我只負責網絡運營的工作,後來編輯離職,老闆不想再花錢招人,讓我嘗試兼著做編輯的工作,並主動給我漲了1000元工資,我看老闆態度很誠懇,不好拒絕,就答應了。

可我沒想到,這只是開始,從那之後,老闆陸續把美工的工作也轉給了我,原本3個人的工作量全部轉給了我!導致我每天晚上要加班,星期六也要加班。

更過分的是,最近業務部的助理離職,老闆讓我把業務助理的工作也接過來,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像小柳這種情況,在職場並不少見,很多老闆為了節約成本,儘量給自己的員工安排足夠多的工作,久而久之,把員工培養成了全能打雜小能手。

一點點增加員工的工作量,並給員工漲一點工資,或者其他好處,員工一步步淪陷。老闆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弗裡德曼和他的助手所做的一個實驗。結論是:一下子向某人提出一個較大的需求,對方一般很難接受,但是如果是逐步提出要求和期望,並不斷縮小差距,對方就能相對地容易接受。當接受了地方一個小的要求後,為保持形象的一致,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小柳正是因為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老闆先提一個要求,小柳接受,然後老闆陸續提出很多個要求,小柳也跟著慢慢接受這些要求,最後導致自己一個人做很多個人的工作,又累又煩。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二、不懂“登門檻效應”,是職場的隱形硬傷

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會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多弊端,具體來說,有以下四個: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1、什麼都會做,什麼都不精

《荀子·勸學》、《禮記·勸學》以及東漢《勸學篇》中都提到了一種小動物,叫做“五技鼠”。五技鼠身懷五技:飛、爬、遊、跑、掘。按理說,一隻小鼠身懷五技,實在是難能可貴,但情況恰好相反,五技鼠看似本領很多,其實沒有一樣拿得出手。

張明畢業後在一家貿易公司做外貿業務員,三個月試用期過後,他還沒有成功開發到新客戶,零業績狀態。

當初老闆看張明是應屆生,給的工資比較低,為了省錢,老闆沒有辭退張明,而是給了他一些內貿客戶資源,讓他內貿和外貿一起做,開單快一點。迫於業績的壓力,張明接受了老闆的安排,內貿和外貿一起做。

一年後,張明內貿業績沒做起來,外貿工作也沒有起色,自己整天還焦慮到失眠睡不著,老闆也對他越來越不耐煩,無奈之下,張明決定離職。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應當明白“無所不能無所能,無所不精無所精”的道理,不要覺得能者多勞就是好事,陷入“五技鼠”的誤區而不自知。

2、很難被委以重任,升職機會渺茫

文凱學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在一家小公司工作,老闆看他剛畢業,安排他暫時在裝配車間,跟著工人一起做事。

起初文凱覺得自己沒有工作經驗,在裝配車間也許能學到一些專業技能,就接受了老闆的安排。

之後老闆總是安排他做各種瑣碎的事情,都是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比如裝配車間有工人請假,文凱就去幫人頂班,在工廠這種人被稱為“多能工”。

當初一起畢業的同學都有人升職做工程部主管了,文凱卻變成了一名打雜的“多能工”,不但升職無望,工作三年除了轉正時漲過一次工資,後來老闆再也沒給他漲過工資。

文凱的老闆,就是利用“登門檻效應”,不斷安排文凱做各種瑣碎的工作,文凱也被動地接受了這些安排,最終導致自己很難被委以重任,升職無望。

3、自我定位不清晰,喪失核心競爭力

朋友肖波,大學讀的會計專業,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做稅務會計,前兩年公司業績不好,老闆決定精簡人員,讓肖波先轉到行政部去工作,以後財務部有空缺職位再讓肖波轉崗。

當時我們都勸她離職,重新找一份會計工作,肖波覺得換工作還得重新熟悉環境和同事,而且還要搬家,太麻煩。她安慰自己,等財務部有空缺職位,自己就可以繼續做財務相關的工作。

肖波轉到行政部以後,老闆再也不提轉崗的事情,讓她在行政部好好做,反正工資都一樣。

上個月肖波給我打電話,在電話裡她崩潰大哭,當初一起畢業的同學,有人升職做財務主管了,好幾個人還考到了註冊會計師證,而肖波不僅什麼證書都沒考到,工作還從會計變成了行政,她不知道以後該做什麼,也不敢輕易離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從論語中的這段話可以悟出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工作也是這樣,專注於一個領域,並堅持做下去,才會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的人,大都是在職場自我定位不清晰的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最終導致自己在職場中失去核心競爭力。

4、跳槽時沒有優勢,用人單位不敢錄用

咱們部門去年招進來這麼一位同事,他的簡歷上內容很豐富,英語、日語、攝影、修圖、剪輯視頻、配音他都會,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名翻譯,當時看他幹勁挺足,領導還是錄用了他。

後來這位同事試用期還沒結束,就被公司辭退了,原因是他簡歷上提到的熟練掌握英語和日語,實際上他只是中等水平,無法勝任工作,並沒有簡歷上寫的那麼優秀。

從此之後,領導比較反感這種工作經歷又多又雜的面試者,面試時巧舌如簧,說什麼都會,實際工作表現並不好。

因為這個事,我還專門問了幾個做HR的朋友,他們一致表示,都不喜歡工作經歷比較雜,而且跳槽頻率高的人,招進來也留不住,而且能力一般。

受“登門檻效應”影響的人,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能者多勞是好事,實際上這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很不利。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三、掌握這三個方法,擺脫“登門檻效應”的束縛

既然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會給自己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多弊端,那麼怎麼做才能避免自己被“登門檻效應”所束縛呢?以下三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1、守住自己最後的一道門檻,不讓對方踏進來

斯邁爾斯曾說:“一個沒有原則和沒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和羅盤的船一般,他會隨著風的變化而隨時改變自己的方向。”

在工作中,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該做的,不該做的,要分清,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原則,有些底線一旦被打破,就會徹底淪陷。

001、遇到別人的請求時,先分清能不能幫忙

陳華是一名運營,他們公司編輯部每個季度都會徵稿,稿費還比較高,陳華每次都投稿,多次受到領導的稱讚。

前段時間編輯離職了,公司內刊沒人排版印刷,領導找到陳華,先誇他文章寫得好,然後問陳華能不能幫忙負責內刊的整理排版工作。看著領導誠懇的模樣,陳華不好拒絕,便答應幫忙做這一次。

從那之後,內刊排版就變成了陳華工作的一部分,公司也沒再招新的編輯進來。陳華覺得很鬱悶,明明說好只幫忙做一次的,卻做成了長期的,因為這件事,陳華一直想離職。

從陳華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工作中有求必應並不是好事,即使是領導的請求,也要衡量一下是否能幫,如果不能幫,態度誠懇的跟領導解釋,說明理由,領導也會理解。

002、控制住自己的“熱心腸”

黃明是一名業務員,工作中經常需要給客戶發產品圖片和資料,黃明利用下班時間自學PS,平時客戶要產品資料,他就自己修圖排版。

其他業務員看黃明會用PS,都來找黃明幫忙修圖,導致黃明每天有一半的工作時間都在幫同事修圖,自己的工作進度總是被耽擱,導致晚上經常要加班。

開會時領導總是批評黃明工作拖拉,黃明覺得很委屈,自己花太多時間幫同事修圖,導致自己的工作做不完,拒絕同事的請求後,同事又會生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黃明從一開始,就委婉地拒絕同事的請求,並主動教同事們學PS軟件,大家各自處理自己所需的產品圖片,黃明也不會因為幫別人修圖而耽誤自己的工作進度。

所以,在職場中,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熱心腸”,在不影響自己工作的情況下,幫同事的忙是可以的,如果要耗費太多工作時間,就誠懇的拒絕同事,並說明理由。

003、有自己的主見,並堅持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即使你已經有了主見,但如果有10個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種現象被稱為“韋奇定律”。

職場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拿捏不準的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習慣性去問問其他人的意見,這時我們就不可避免地面臨韋奇定律。

舉個例子:

營銷中心的小郭最近在做產品畫冊,對於排版風格她有些糾結,自己挑中的幾個方案覺得都挺好,無法選出最合適的那套方案。

她在開會時拿出自己選的幾個方案,讓大家看一看,幫她挑出一個最合適的方案。大家眾說紛紜,最終也沒能定下合適的方案,倒是把小郭給弄頭疼了。

小郭之所以讓大家幫忙選,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自己覺得這幾個方案都挺好,一時無法判斷出哪個最合適;第二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她怕自己選出來的方案,公司領導不滿意。

但是大家不但沒給出好的建議,反而讓小郭更苦惱了,她決定自己做主。根據會議中同事們提出的問題,結合自己對產品和市場情況進行分析,選出了她認為最合適的方案,成品做出來領導很滿意。

從小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過多地依賴別人的觀點,會導致自己思維混亂,失去主見。只要我們掌握了韋奇定律的要點,就會發現其實按自己的主見做出選擇並沒有那麼難。

學會合理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助於更深入地分析問題,以最小的偏差做出正確的決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

2、打破你的適應性偏見

在心理學中,適應性偏見是指:隨著時間推移,你會對任何一件事都慢慢習慣。對環境和過往既得習以為常,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

舉個例子:

志明是一名銷售,入職時因為沒有工作經驗,老闆給的工資比較低。在這家公司做了半年,志明的業績一直很差。

老闆開始經常安排一些其他的工作讓他做,比如司機忙不過來時,就讓志明開車去送貨,倉庫忙不過來也讓志明去幫忙。

一開始志明不樂意,覺得自己在辦公室工作多好,出去送貨搬貨那麼累。由於自己業績差,志明不敢拒絕老闆的安排。

時間久了,事情越做越雜,志明慢慢習慣了老闆的安排,心裡也不再牴觸,每天忙來忙去卻說不清自己到底在忙什麼。

去年志明因為家庭原因,需要離職去廣州生活,在廣州他找了好幾份工作,都沒能通過試用期考核,因為自己之前做的工作太雜,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工作,能做什麼工作。

從志明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他銷售工作做得不好時,他沒有思考怎麼去做好本職工作,而是慢慢接受老闆的安排,去做其他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並安於現狀,當他離開那家公司後,他不知道自己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了。

那麼怎麼做才能打破自己的適應性思維呢?

001、學會運用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

當領導總是安排一些與自己職責無關的瑣事時,不要想著這是領導的安排不能拒絕,可以反過來思考:

· 為什麼領導總把瑣碎的事情安排給我,而不是給其他同事?

· 問題出在哪裡?

· 我怎麼做能避免這些問題?

當你這麼反過來思考的時候,很容易發現問題,根據問題去想解決辦法,而不是逆來順受,安於現狀。

002、拋開“習以為常”,學會拒絕

周鑫比較擅長數據統計工作,每次開總結會,領導都誇他PPT做的好,數據分析很到位,導致其他同事紛紛找周鑫幫忙做PPT。

周鑫一開始幫同事做了幾次PPT,還給他們分享了一些模版,但大家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有需要就找周鑫,導致周鑫總是要加班。

經過思考,周鑫決定跟同事說清楚,以後上班時間不再幫同事做PPT,可以分享模板給大家。

幫別人很容易讓別人產生依賴性,覺得你應該幫忙,這個時候要及時跟別人說清楚,自己只能幫一次或者兩次,自己也有工作要忙,要拋開”習以為常”的觀念,學會拒絕別人的請求。

3、提升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讓自己不可替代

孟巖先生的文章《技術路線的選擇重要但不具有決定性》中關於核心競爭力的解釋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他獨特的個性知識經驗組合。

職場中競爭者雖多,但是如果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個性、知識和經驗的組合能力,那麼你就具備核心競爭力,是不可替代的。

當一個人的職位不容易隨便被他人替代時,他也會獲得更多的尊重,領導和同事不會再隨意把瑣碎的事情丟給你做。

即使跳槽,也不擔心找不到好工作。那麼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呢?

001、找準自己的定位,並專注於它

松下幸之助曾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

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和擅長的技能,來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進入一個行業,就不想總想著去換,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並努力提升自己。

頻繁跳槽並且經常換職業的人,跟專注於一個行業的人,五年之後就能看出明顯對比,頻繁換工作的人即使工作時間再久,也很難被委以重任。

所以,既然選擇了現在的職業,就專注於它。

002、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

心理學中有一個定律叫不值得定律,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工作中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事情,這些事情並不都是必須要去做的,要分清哪些是值得做的,努力做好。

對於那些不值得做的事情,可有可無的,儘量不要去做,這些事情只不過是在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罷了。

做一件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一件事,要重要很多。

003、給自己設定工作目標,併為之努力

朋友林青,大學會計專業,畢業參加工作那年,她給自己定下目標,五年內一定要做到財務主管這個職位。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幾乎放棄了所有的週末休息時間,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上課,或者複習備考中級會計師。

好幾次她打電話給我,在電話中嚎啕大哭,太累太緊張了,尤其是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心態就瞬間崩潰了。

但是每次林青哭完了,睡一覺醒來,第二天繼續努力,因為她心裡有目標,要為之奮鬥。

上個月突然收到她發來的微信,是一張截圖,她升職了,財務主管。她很激動,我也替她開心,努力付出就一定會實現夢想。

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不管這個目標大小與否,那都是自己的夢想,努力實現夢想本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也曾遇到上述問題,並且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法,不妨參照文中的方法試著去改善,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優秀職場人。

工作6年,老闆把我培養成打雜小能手,警惕職場錯覺“能者多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