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本期導語:立夏,別錯過這“涼果之王”,口不幹少上火,清涼可口比西瓜解渴。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處於暮春之末,仲夏之初,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春盛,夏長,立夏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也有許多經歷了春天在立夏時已經長成了的夏果,供人食用,因此立夏有“嘗新”的風俗。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立夏“嘗三新”,這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並且立夏時節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整個炎熱夏季打下健康的好基礎。所謂的“嘗三新”,各地因出產,喜好不同而不同,除了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以外,可以吃些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青梅首當其衝。立夏,少了青梅,就少了幾分淡雅清新,少了些心曠神怡。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立夏為何要吃青梅

青梅,又稱梅子,酸梅,原產地是我國南方,距今已經3000歷史。青梅被譽為“涼果之王”作為一款立夏時風味獨特的水果,梅果內含有的活性物質可助於肝臟的排毒功能。此外,特別立夏時,春夏交替,氣溫回升,天氣炎熱,青梅自身攜帶的酸甜口感令人齒頰生津,有助於開胃生津。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深知梅子十分解渴的道理,面對手下將兵行軍路上緩慢,無水可喝的情況下,喊“繞過這個山丘,前方有梅子林”。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這就是“望梅止渴”的來由,也證明梅子在夏季裡,止渴勝過許多水果。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梅,花開於冬而熟於夏,得木之全氣。”青梅可以解五毒,其酸味能生津止渴,開胃健脾。在助消化方面也素有“北山楂,南青梅”的美譽。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青梅有哪些吃法

青梅是一寶,保健價值為古人和現代都紛紛稱讚的,不僅可生吃,還可以製出青梅乾,糖梅,烏梅,甚至是梅醬,梅滷,酸梅湯等等。立夏時的青梅直接吃口感確實沒有其他類的果蔬那麼誘人,但難不倒青梅,它可是能下得廚房,上得廳堂,人們把青梅做成食物,講究了不同時段,四月底到五月中旬,青梅脆嫩酸爽,適合泡成青梅酒,或者做成農家的脆梅。五月中旬的青梅大多都變黃熟,就做成話梅。再晚一些,已經完全熟透了的梅子,則把它做成梅子醋以及梅子醬,可以用來燒排骨,和許多美味佳餚。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梅子酒

用新鮮的青梅,米酒和黃冰糖以比例1:1:0.7搭配。青梅焯水後要立刻倒出來,過涼水後再晾乾,把青梅用牙籤扎幾個孔,按一層梅一層糖放入玻璃瓶中,沿著瓶內壁緩緩注入酒至八九分滿,蓋上瓶蓋,放置於陰涼避光處,隔幾天搖晃一下使糖分佈均勻,味道更濃郁。放置三個月後,可以飲用,半年或一年後風味更佳,用以佐酒的青梅果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礦物質,可以產生促進消化,美容養顏,消除春困夏乏等功效。當青梅成酒後,青梅的酸甜藉著酒香四散開來,偶爾飲一口,有助於生津開胃,心曠神怡,而且酒的度數也不高,是果酒之中亮眼的存在,是即將到來的慵懶初夏裡最為醒神的存在之一。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梅子醋

青梅洗乾淨後曬幾天,把水分曬掉,按照青梅與冰糖和米醋以1:1:1的比例,裝壇密封。兩三個月後,就可以初嘗梅子醋了,放得越久,梅香味越濃。青梅本就是是鹼性水果,被稱為“鹼王”,因此釀出來的梅子醋也是鹼性的,飲用後可助於人的體液達成酸鹼平衡。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梅子醬

選芒種過後的青梅,青梅和冰糖5:1,鹽適量。青梅用鹽水泡12小時,然後把瓶子消毒,將泡好的青梅和冰糖入鍋開煮,冰糖可以一邊煮一邊添加,直到感覺適口即可。帶核和不帶核的醬可以分開裝,帶核的可以含在嘴裡,酸酸甜甜更有風味,然後可以封閉瓶口,等幾天再吃。冰鎮的梅子醬能很好的去熱,加些牛奶酸甜可口又帶奶香。青梅中維生素的含量較高,而且種類很豐富,還含有各種天然礦物質,青梅醬和牛奶搭配,可促進新陳代謝,能緩解消除疲勞。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叨叨一下: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氣溫也逐漸升高,人體消耗也隨之加大,人往往會覺得疲倦,此時吃的食物尤為重要,古時有“不時不食”,意思就是跟隨節氣吃所需的東西,青梅是立夏的鮮果,更有助於生津止渴,效果可比現在的西瓜還好。所以,夏天開始時,適當的吃些青梅,也做些青梅酒,青梅醋,或者青梅醬,這是不辜負時令味道的最好方式。

立夏,吃西瓜不如吃它,口不幹還解熱,被稱夏天裡的“涼果之王”

我是與食為伴,很開心和大家一起享三餐,度四季,品五味,每道菜都會用心分享,每一次創作都會用心闡述,歡迎大家收藏和轉發,評論區探討留言,多多指正,感謝閱讀,祝大家生活愉快,喜歡就動動小手點贊關注吧,感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