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文/小欢欢爸爸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可是却总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导致自己和孩子的关系降到冰点,家长不和谐。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因为家长不同,所以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同,这就导致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样;很多家长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都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逼孩子一把,什么时候可以退让一步。

15岁的小王刚刚上高一,所以学习变得非常紧张,可是妈妈却发现儿子这个时候喜欢上了玩特级自行车,总是和朋友出门切磋车技,一玩就是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竟然都不回家。因为高中的课程很紧,所以妈妈非常担心儿子把时间都放到了爱好上面而耽误学业,后来小王竟然开始逃课。

妈妈觉得这个关键时期自己必须管一管儿子了,等到小王出门的时候,妈妈拦住了他,开启了“唠叨式”教育。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妈妈不停地唠叨,小王气急之下冲着妈妈喊道:“以后少管我”!然后就出门了。直到晚上回来,小王还和妈妈生气。爸爸得知情况后便带着儿子出门了。

爸爸对儿子说道:“你已经是大孩子了,需要自己为自己负责。爸爸相信你懂现在什么是重点,你是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平衡关系,对吗?”

从此以后,儿子的娱乐时间开始减少,把重心全部放到学习上面,再也不和妈妈发脾气了。

面对这个结果妈妈很惊讶:“为什么我劝说儿子那么久,却不如你的一两句话管用?”

其实这个道理就是在于孩子目前正处在青春期,自然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家长只有懂得示弱,用“唠叨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李玫瑾教授大家都不陌生吧,在育儿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她在《圆桌派》中说过:父母养育子女,其实就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在6岁前父母要和孩子斗勇,而12岁之后需要的是斗智。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却总是把这个顺序给颠倒了。

1. 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家长沟通的比较少,所以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很少会陪着孩子面对问题,不能帮孩子建立明确的世界观。家长总是用成年人的思想去处理孩子的情绪,最后导致孩子没规矩,不好管教。

2. 孩子在长大后进入到青春期,父母却反而开始注重管教了。喜欢干涉孩子的生活,这样做是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的。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在应该倾听孩子内心的阶段,却因为唠叨而把孩子推得太远,把斗勇的阶段变成了斗智,应该斗智的阶段变成了斗勇。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骄纵,长大叛逆的原因了。

6岁之前立规矩,但却不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在孩子6岁以前就必须要立好规矩,明确行为的界限,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能太过于宠爱孩子,否则长大后很难改正习惯。

12岁之后要尊重孩子,懂得示弱

孩子进入到青春期后就代表已经进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了,父母要学会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感,这是对孩子的鼓励,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自己的处理方法,需要的只是家长给他一个大概的方向,明确方向就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前进了。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所以家长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手,懂得示弱,给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的性格。每一个孩子都是未经过雕刻的璞玉,需要经过家长的精雕细琢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所以家长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可能很多经验不足的家长在育儿的这条路上会感到力不从心,推荐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借助一下书籍的力量。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给大家安利一套性价比超高的书籍:《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性格让孩子受益终生》、《好父母不吼不叫》。

李玫瑾指出致命错误:6岁前和12岁后教育方式不同,父母总是做反

5本书贴近生活案例,帮助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解决孩子孤僻、自卑、敏感、厌学、自私、专横等一系列问题,不吼不叫就能和孩子沟通,让家长真正的地走进孩子内心,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父母必修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