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在駐馬店這座城市裡,有過這樣一個地方,它是那個年代駐馬店標誌性的建築,是那時駐馬店最顯眼的地方——駐馬店火車站廣場上那匹威風凜然、栩栩如生、似乎騰步起飛的“馬”雕塑。但2007年,火車站廣場上那匹高大的“駿馬”不翼而飛,令無數駐馬店人非常遺憾。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網友們各種猜測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的去向

找尋白馬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駐馬店,原是一座村莊。古時官員曾以馬為交通工具,騎馬經過此地時歇腳停留,所以後來這裡被官方命名為驛站。駐馬店自身獨特的發展歷史始發於驛站,所以自古便與“馬”文化有關。在“75·8”特大洪災之後,駐馬店地區希望建立一個地標。於是幾經周折,經過多次討論,決定在駐馬店立一個“白馬”雕塑,既能夠代表我們駐馬店與馬的淵源,又取“駿馬奔騰”、“龍馬精神”的寓意,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夠一步一步地朝著積極的方向繁榮發展。

而今,來到駐馬店火車站,看到的只是圍了一圈白色欄杆的平坦廣場,與照片上有白馬的時候相比,確實擴建了,顯得氣派很多,但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圍著廣場走了一圈,企圖從地上的一磚一瓦中,尋找當時的痕跡,可是什麼也沒有找到,只是看見廣場上到處停的都是車輛,來來往往、神色匆匆的行人穿行在廣場上,或自己出行,或送別親友。

記者拿出手機,搜索“駐馬店火車站白馬雕塑”,出現的也僅僅是一些駐馬店人對白馬的回憶和懷念,甚至連一條介紹白馬基本形狀的信息也沒有。能找到的圖片也只有一張黑白圖片,應該是在火車站改建之前照的,隱隱約約還能看見車站建築頂上那顆閃亮的星。

因為年代久遠,記者在市住建局也沒有查閱到相關資料,只是隱約得知火車站“白馬”是政府聘請當時遂平781礦上的一個名叫度長本的美術老師設計雕刻的。

這樣一個在火車站最顯眼地方存在了近30年的地標,怎麼說沒有就沒有了呢?

附近居民:白馬情節割不斷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為了找尋這匹消失的“白馬”,有記者專門走訪了火車站附近的居民。記者來到中山街附近,詢問“白馬”的去向。一聽說是記者打聽火車站的“白馬”,這些居民都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向記者講起了他們與“白馬”的不解之緣。

家住火車站廣場附近的34歲的趙磊告訴記者:“我家祖祖輩輩都在這裡居住,我就是在這裡長大的。火車站廣場上的那個白馬雕塑,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建的,我當時也就七八歲。那時我們放了學,沒事就和小夥伴相約在白馬雕塑下見,或到白馬下面玩。我們家現在還有一張我坐在白馬上照的照片呢。那時候白馬下面總睡很多人。如果有親戚過來,每次送親戚坐火車,總要在那兒往天橋上揮揮手,好像站在那裡,即使與準備離開的親人相隔再遠,他們也能看到一樣,因為那裡多顯眼啊。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目睹了多少親友們的別離。”彷彿打開了塵封多年的回憶,趙磊從家裡取來了兩隻板凳遞給了記者,緩緩說道。

點了一根菸,趙磊接著對記者說:“那時候,家長對孩子管得松,作業少,孩子寫完後就可以在外面瘋跑。我們有時候玩得太投入,走得有些遠了,但只要找到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火車站廣場的‘白馬’,是我回家的指明燈。”

聽完張磊的話,記者的目光轉向旁邊一個虎背熊腰的漢子身上。那漢子頗不好意思地講了起來:“我談戀愛早,十七八歲就有了自己喜歡的姑娘。那時候談戀愛也簡單,喜歡人家就拉人家出去逛街。她對這附近不怎麼熟悉,所以與那姑娘見面,總是相約在白馬雕塑下面。我還記得有一年特別冷,雪下得有一尺多厚,路上不好走,她便遲到了。我就站在‘白馬’下面等啊,等啊,也不敢走遠,怕她找不到。雖然颳著大風,但我一點兒也不感覺冷,足足等了她一個多小時。後來,她就成了我的老婆。聽我老婆講,當時天那麼冷,她遲到這麼久,以為我肯定不會等她。結果走到廣場附近,她離老遠就看見我站在‘白馬’下面,那一刻,她感動極了,便認定非我不嫁了。可以說,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見證了我們的愛情。”

經記者詢問,得知這個漢子的名字叫王鵬,他在這裡也住40多年了。“後來我去當兵,整整8年啊,只回來過兩次。我去當兵的時候廣場上的‘白馬’還有,但等到退伍回來的時候,這裡已經什麼都沒有了。我還以為自己下錯了火車站。”王鵬苦笑著說,話語中含有幾絲苦澀。

文化名人:馬奔向何處?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著名作家張純談馬文化

告別附近的居民,作者來到了位於南海公園附近張純的家。張純今年77歲,退休在家,寫作多年,是我市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駐馬店人,其祖父曾在駐馬店修鐵路,從此落戶駐馬店。說起他對駐馬店的瞭解,那可謂是三熟:人熟,地熟、發展熟。

知道記者的來意之後,張純十分歡迎,說:“白馬雕塑在雕刻後,就受到了不少爭議,有不少人點贊,也有不少人批評。那時深圳已經有了著名的墾荒牛,所以有些批評的人認為白馬的形狀、姿態不如墾荒牛看著雄偉。但喜歡白馬雕塑的人又說,這個白馬雕塑代表了那個年代,駐馬店當時的財力、物力、文化也只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白馬’面朝北方。當時為這個‘白馬’要往哪兒奔,我還參加了一次會議。從駐馬店是驛站這個角度說,應該往北,北上南下嘛。往京城的方向,這也寄託了政府和人民的一種期望。後來我退休了,不經常出去了,有一次無意間看報紙,才知道火車站的‘白馬’不見了。”喝了口茶,張純調整了一下情緒,說:“拆掉‘白馬’,是因為有人說它不壯觀,影響市容,而且春運暑運期間,客流量太大,在那裡太礙事。只是大家都有些遺憾,因為那是一個紀念。”

“現在講究鄉愁,駐馬店外出的也好,探親的也好,回鄉的也好,上學的也好,到這裡來了之後,出去多年之後,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匹馬,可是就這樣忽然間消失了。這匹馬奔向何處,咱們不知道。過去有一個成語叫‘持鞭追蹬’,其實當時有很多來駐馬店的有識之士、投資商人、學者,都是衝著駐馬店的馬文化來的。”張純說。

張純還告訴記者:“現在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了,但是還是希望有一個標誌性的地標,讓駐馬店人在異鄉也能有一個承載。大家都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多去想一想,讓駐馬店有一個和其他城市相區別的地方,有一種屬於駐馬店人民自己的獨特文化,讓“白馬”還奔回來。你們報社也有這種義務,讓這種駐馬店馬文化得到傳承,讓這些年輕人也知道火車站之前還存在這樣一匹駿馬,讓老人們多回憶他們與‘白馬’的故事。讓駐馬店的馬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網友直呼:不能重新建造一個嗎?

揭秘: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去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