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在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当中,总是有一些奇异的民俗习惯,包括房屋的坐落方式、门前屋后树木的种植、室内家居的摆放、以及家具的长短等都是大有讲究。比如房屋坐落方式多以坐北朝南建造,因为自古以来,南面被视为尊贵崇高的方向,各朝代帝皇御座都是正向南面,而北面在帝皇眼中意味着失败、臣服,有败北之意,于是也就有了“南面称帝,北面称臣”的说法了,而民间百姓怕有忌讳,于是也一一效仿,房屋坐落也就变成了“坐北朝南”方向。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其实在民间还流传有关于房门、板凳、棺木尺寸长短的一些说法,其中也是大有门道,如果按照一定的尺寸去制作的话,其寓意为是比较好的,就比如这句民间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又有什么讲究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凳不离三

先来看凳不离三。说起凳子,在当代人的眼中,可能就是一个方凳,只能坐下一人,而在古代可不一样,在古代一般家庭之中或者酒楼中,板凳大多以长凳为主,为的就是能够让几人能一起坐。而三却是指的尺寸,但是并不是指的整数,而是指一个板凳尺寸的尾数,比如一尺有三、二尺有三等。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那为什么说离不开“三”呢?其实在古人眼中,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才是三,还有就是天上的三种光日、月、星也为三,这三样东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三这个数字还寓意着团结和睦,而“众”字就是由三个人组成,板凳本就是给人坐的,一个家庭中一家人能坐在一条板凳上,可想而知家庭有多和睦了。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门不离五

其实门在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它外可防盗,内可保人身安全,而且在人们眼中“门”就是脸面,门太矮太低,预示着主人小气无能,门太高,又预示主人太过高傲不好接触,所以门不仅要造的刚刚好,还要吉利。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在古人眼中门还是一个家庭“财气”的入口,开门是为了让财富进来,关门是为了让财气进入宅院,让宅院内的主人有财气。本句话中的“五”,指的是古人的美好生活的五种标准,而且古有“五福临门”的说法,分别是“寿、福、贵、安乐、多子孙”,这就是所谓的五福,与五福相对应的还有“六极”,分别是“凶、疾、忧、贫、恶、弱”,所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是向往的,更想要“五福临门”。

床不离七

床乃卧榻休息之物,床的软硬高低都会影响人体的睡眠,能让人休息好的床才是好的床,而古人不仅要休息的好,还追求美好的寓意。就比如床的尺寸,对于单身之人来说,自然需要有个白头到老的妻子,对于古人也是一样,所以这句话中的“七”指的是同床共枕的妻子,所以在让木匠做床的时候会有要求,把宽度会做成四尺五寸七或者四尺二寸五,末尾多了一个半寸,也预示着“床不离半”的寓意,具有象征夫妻和睦幸福之意。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其实这句俗语后面还有两句叫做“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其寓意也是美好的。

棺不离八

前一句棺不离八和丧葬习俗有关,自古以来,民间都有祭祖的习俗,人们祭祖之时,总是期许已逝先祖能够保佑后世子孙健康发财,而在逝前,棺材是先祖的沉睡的住所,所以棺材的尺寸制作也是大有讲究,因为古有“天下棺材七尺三”的说法,而古人又被称为“七尺男儿”,所以七尺三的尺寸刚好,后来人们为了讨吉利的寓意,棺材慢慢打造成“八尺”,而八的谐音是“发”,而在埋葬先人之时,有个步骤叫做“起棺”,而棺谐音同“官”,也就有了“升官发财”的美好寓意了,所以才会说“棺不离八”。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桌不离九

桌子是每家每户的必备之物,不管是自家吃饭,家中来客都会在餐桌上就餐,除了美食之外,就是酒了,有了酒才能够更有雅兴,有了酒才能更加显示出主人的热情,而桌不离九中的“九”就是指酒水,因为酒文化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必不可少的,谈生意、聚会等都少不了酒,所以桌子上少不了酒,毕竟“无酒不成席”。

俗语“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其实从这句俗语所表达的意思来看,每一句都包含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其实在当代社会中,很多人还是非常讲究的。所以虽然部分俗语流传下来,没有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把好的有用的留下,无用迷信的踢出。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俗语,大家对于这句俗语有什么看法?你们那里有这样的说法吗?欢迎大家下方讨论留言!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转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