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水稻,井水能不能灌溉?

常德農村老趙


大家好,我是小魚児,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種植水稻可以用井水灌溉。

為能生產出綠色稻米,我們提倡採用地下水進行節水灌溉。

一、節水灌溉措施發展井、渠結合灌溉技術。推廣和應用地表水、地下水聯合調控技術,提倡井渠雙灌,渠水補源,井水保豐,重視地下水來補平衡技術。大力推廣以稻田乾溼交替灌溉技術,提倡水稻灌區採用水稻淺溼控制灌溉技術,杜絕稻田串灌串排。

二、農民節水措施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節約灌溉用水量,是農業主要節水措施。提倡深耕深松等蓄水保墒技術和生物養地技術。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增加自然降水的利用串,降低灌溉用水量。既可降低農業用水的投入成本,又能促進增產增收。

措施還具有灌水均勻,土壤不板結,保土保肥,調節田間小氣候,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地溫等特點。使水稻增產20%以上。

三、水稻應用地下水灌溉技術 水稻花達水插秧,插秧後5釐米水層扶苗,分櫱期3釐米水層,待平方米的莖櫱數達到90%以上時便可撤水曬田,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田面曬出裂紋為止。拔節至孕穗期2~3釐米水層,水層過深易造成水稻基節伸長,發生倒伏現象。抽穗前10~12天為穎花減數分裂期,如有17度低溫,加深水層10~15釐米護胎,於抽穗前3天再恢復原水層,抽穗至臘熟期2~3釐米水層,抽穗後30~35天撤水,以便收穫,秋後耕翻。

四、提高地下水溫的方法 地下水水溫為5.6℃,比扛河水溫低10℃以上,必須採取增溫措施:

①修築寬淺式渠道,迂迴延長水路,拖延進田時間,接受陽光照射,每延長100米流程,可增加1~2℃水溫。

②改串灌為死水淺灌,做到灌一池閉一池,穩定水層,接受陽光多,升溫快,使田內水溫平衡,同時防止了水分的流失。

③夜灌近地,晝灌遠地,氣溫與水溫的溫差大小對水稻生長髮育影響很大,水溫受氣溫制約,白天氣溫高與地下水溫差較大,而夜間氣溫低與地下水溫溫差較小,特別是夏至以後,夜短晝長,增溫效果好,有利於水稻發育。

④勤換水口,加寬墊高水口。使水流放緩,灌水進口,加大陽光受熱接觸面,有利於提高水溫,水口近處的水稻生長髮育,常受低水溫影響,易發生貪青晚熟和倒伏現象。所以要經常換水口,就能杜絕該現象的發生。⑤渠道覆蓋舊塑料薄膜,以利增溫。覆蓋100米渠道可提高水溫3~4℃,黑顏色的更好。如果用長30~40米“小白花”軟質管帶一頭固定在井口,經陽光輻射後可提高水溫0.7~3.1℃。

⑥調節水層,實行輪灌,減少灌溉次數。2~3天有水層,2~3天溼潤, 2~3天落幹,以利提高地溫水溫,進行節水灌溉。

五、水稻綜合運用上述節水手段,以達到最大限度節約水資源的目的,促進農業持續發展。


小魚児



0829事成哥


井水中只要不含有毒有害成分,當然可以用於水稻灌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