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緣何不能和唐玄宗楊貴妃和睦相處?

梅妃緣何不能和唐玄宗楊貴妃和睦相處?

梅妃為什麼不能和唐玄宗楊貴妃三人和睦相處?一句話,性格使然,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有人說了,感情的世界裡是容不下第三者的,所以梅妃的做法也情有可原,可對於皇帝的三宮六院來說,大家同為皇帝的老婆,你容得下就容得下,容不下也得容得下,這是皇宮制度,也暗藏著後宮規則,如果你不是皇帝最寵幸的那一位,你不會眼觀六路、謹慎做人,那麼你就難以在錯綜複雜的後宮環境中立足,這也可稱之為一種皇宮后妃文化,所以妃子們是不能隨著自己的性格任性亂為的。

而梅妃的性格呢,過於直白,不會迂迴,俗話說直腸子,幸好她有美貌,又是才女,還是個受氣包的形象,基於人們的同情弱者之心,使得梅妃在歷史文人的筆下留有一席之地。不過很多人還是禁不住好奇,同為唐玄宗的寵妃,梅妃為什麼就鬥不過楊貴妃?

又有人說了,楊貴妃何許人也?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讓人斗的,那可是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光名聲就能砸死一大堆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女,誰吃飽了撐的敢和她鬥?

為什麼一定要鬥呢?為什麼不想著和平相處呢?這就是女人思維不會腦筋急轉彎的最大悲哀

梅妃犯的就是這種低級錯誤,不過,話說回來,芸芸眾生,人世間本身就是平凡人的世界,又有幾個十全十美的完人呢。我們以現在局外人的眼光來評說梅妃的平庸,是因為梅妃本身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本該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但是有才不等於智商高,雖然她長得如花似玉,又有才,被譽為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心靜嫻雅,受寵於帝王唐玄宗,可最後還是難以改變她晚景淒涼的命運。

所以說,皇宮後院的許多女人敗就敗在看不清時局,分不清對手,不會權衡得失,就像梅妃,最終敗在了和楊貴妃的爭風吃醋上,把一步好棋活活走輸了,怨乎!悲乎!

那麼,梅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梅妃是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梅妃,真名江採萍,福建人,出生於醫道世家。父親是秀才出身的儒醫,對採萍猶如掌上明珠。採萍長相溫柔婉約,清麗可人,自小喜歡吟誦詩詞,十四歲就可以吟詩作賦,精通琴棋書畫。平時淡妝雅服,姿態俊秀。

這採萍從小有一大嗜好,愛梅如痴,可能也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她的父親非常地寵愛女兒,本著窮養兒子富養女的原則,不惜重金,遍尋各種梅樹,種在房前屋後。採萍每天在在梅花的樹叢裡嬉戲薰陶,結果身上滲透了梅花高雅嫻靜的氣質,美的不可方物。

剛好這時候太監高力士去東南兩粵為玄宗選美,到了閩地,聽說江家的女兒美麗絕世,於是重金相聘,把採萍帶回了長安。

當時,唐玄宗的後宮佳麗三千,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採萍來了,性情溫婉,淡妝宜人,簡直是一股清流啊,而且會吹白玉笛,會跳驚鴻舞,還很喜歡梅花,屋子周圍種滿了梅花樹,尤其是寒冬臘月,滿樹的梅花,紅的更紅,白的更白,奼紫嫣紅,採萍在梅樹中穿梭賦詩,那簡直是一幅唯美的圖畫啊,玄宗看呆了,太美了!

採萍觸景生情,隨即做了一首詩: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

玄宗看慣了後宮那些佳麗的爭風吃醋,哪見過這樣才智過人的清雅女子,瞬間就從心裡升騰出一股愛慕敬佩之心,立時封採萍為東宮正一品皇妃,賜名“梅妃”,更是為梅妃派人蒐羅來各種各樣的奇珍梅樹,園中樓臺題名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可見對梅妃的寵愛程度。

梅妃正在受寵的時候,沒想到高力士這幫倒黴孩子,又給唐玄宗物色了一位被後世譽為環肥燕瘦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結果玄宗立馬倒戈投入了楊玉環的懷抱。

其實這時候梅妃還不算太受冷落,只不過和楊玉環比較而言,梅妃太不會處事,再加上唐玄宗因愛生俱,在怕老婆這塊被楊玉環拿捏的死死的,所以梅妃到最後鹹魚難以翻身。

後世有人評價說,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後來導致馬嵬坡之變,自己沒辦法禪讓了皇位,感覺唐玄宗這人簡直就是一位愛美人勝過江山的登徒浪子罷了,梅妃也是看錯了人,其實非也,梅妃的這位老公唐玄宗還真不是等閒之輩。

唐玄宗是一位鐵骨柔情的美男子

唐玄宗李隆基是女皇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兒子,雖不是長子長孫,但在他出生後不久,因武則天寵愛的大兒子李弘也就是李隆基的大伯父猝死後沒有子嗣,便把他過繼給了李弘,封為臨淄王。

李隆基年幼時生的儀表堂堂,英俊飄逸,多才多藝,敢說敢拼。七歲時,有一次在長塘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上前喝到:“這裡是我李家的朝堂,與你何干?!你竟敢在這裡訓斥我家的騎士護衛!”說完揚長而去。這事傳到武則天的耳朵裡,武則天漬漬稱奇,而後對這個孫子更加寵愛。

李隆基不但驍勇善戰,而且心思縝密,弱冠之年就喜歡結交京城中的萬騎勇士。

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李顯寵愛韋皇后,朝政大權慢慢落入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之手,韋皇后效仿自己婆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弟掌握朝中大權,縱容安樂公主大肆賣官鬻爵。

景龍四年,韋皇后在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老公唐中宗李顯後,準備登基做歷史上的第二個女皇,哪料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人算不如天算,李隆基在旁邊一直冷眼靜觀朝廷局勢變幻,在關鍵時候,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兒子薛崇簡等密謀策劃,先發制人,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唐隆政變”,一舉粉碎了韋皇后的篡位陰謀,剿滅了韋氏一族的餘黨。

接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擁立當初從皇上降為相王的老爹李旦重新即位,號唐睿宗。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本來按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度,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宋王李成器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睿宗順水推舟,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遂立了李隆基為太子。

可見唐玄宗這個人是位大勇大謀之人。小的時候李隆基常常自詡“阿瞞”,不過他身上也確實有曹操的影子,屬於梟雄之列的人物。英雄愛美人,喜新厭舊,這是正常男人的通病。

所以唐玄宗遇到楊貴妃後,他希望的仍然是梅妃和楊貴妃能和平相處,這樣皆大歡喜,將來梅妃也總會有出頭之日,可是梅妃的性格真是犟的要命,偏要挑起戰爭來,她不知道,花花男人花花心,這樣唐玄宗的愛就更會轉移到這位新來的貴妃楊玉環身上。

楊貴妃和唐玄宗之間才是真正的愛情

楊玉環呢,本身就是當時的名媛,出身於名門望族,在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生日派對上和李瑁一見鍾情,不久成為了壽王妃,那時玉環也就十五歲。三年後,李瑁的媽媽武惠妃去世,武惠妃當時是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所以玄宗傷心欲絕,鬱鬱寡歡,有人就給玄宗進言,說是壽王妃楊玉環長相凝脂胭華,身段飄搖,是絕代佳人,宜充掖庭,於是楊玉環被招至後宮。

所以看這個時間節點,梅妃這時還是在受寵的階段。

其實,楊玉環從十八歲進宮後的前三年和玄宗的關係是比較空白的,那時候她很少見到唐玄宗,經常愁眉不展。

楊玉環命運的真正轉機應該就是和宮女賞花的那次,那次賞花成為了楊玉環人生的一個重大契機。

一次,楊玉環和宮女們一起到宮中的花園賞花,無意中碰了一下含羞草,結果草的葉子立馬捲了下來,宮女們都說這是因為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也自慚形穢,羞嗒嗒地抬不起頭。一傳五五傳十,楊玉環羞花的傳說便在宮中流傳開來。

唐玄宗也是聽到這個傳說,才開始注意到了楊玉環。

楊玉環在後宮呆了三年,在開元二十八年,也就是楊玉環二十一歲的時候,唐玄宗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成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以前有人說秦始皇超越了凡夫俗子屬於“異人”,縱觀歷史的長河,異人燦若星辰,何其耀眼。現在覺得楊貴妃這種人也應該歸於“異人”之列吧,因為她的經歷實在令人感到奇異,而且在出家這事上還和武則天於感業寺為尼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直到天寶四載,在楊玉環出家五年,唐玄宗給兒子李瑁也就是楊玉環的前夫重新擇立了壽王妃後,才把楊玉環重新接回宮裡,馬上封為貴妃,所以唐玄宗為了楊玉環足足等了八年的時間,八年哪,可謂用情至深。

那麼在楊玉環出家的這五年,唐玄宗的感情是屬於空檔期嗎?當然不是,雖然唐玄宗一直忘不了武惠妃,但是超凡脫俗的梅妃是一直陪伴在唐玄宗的身邊的。可是從後來唐玄宗對於楊貴妃的感情來說,梅妃並不是玄宗的靈魂伴侶,僅僅只是伴侶而已。

所以你要說男人到底是喜歡清瘦的還是豐腴的,是喜歡有才文靜的還是喜歡撒潑嬌憨的,是喜歡梅花型的還是喜歡牡丹花型的女人呢?這是由男人不正常的神經決定的,因此女人活著不僅僅是要尋找自己的另一半,還要記住一點,就是要能正確估價自我價值,人生並不僅僅是為別人而活,尤其是這些一個人可以擁有成百上千老婆的帝王。

唐玄宗因為有了楊貴妃後,音樂細胞也開始異常的活躍,親自譜曲《霓裳羽衣曲》,每次召見楊貴妃來,就讓宮裡的樂工演奏此曲,把賞賜給楊貴妃的金釵鈿合,親手戴在楊玉環的鬢髮上,情意綿綿地看著楊貴妃,對後宮的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你聽聽,至寶是什麼概念?梅妃聽到此話,該是怎樣的失落啊?

梅妃和楊貴妃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現在想想,以前皇帝身邊女人的生存狀態的確讓人唏噓感嘆,一個皇帝,身邊圍著一大堆花蝴蝶一樣的女人,感情上能分得過來嗎?累不累?

而很多後宮女子也純粹淪為皇家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妃子們以爭寵為職業,以生養為職業目標,在皇宮後院,空虛而活。

所以話說話來,梅妃在楊玉環到來之前,和唐玄宗還是過了一段浪漫恩愛的日子。現在楊貴妃來了,要想活的自在的話,知進退,得永生,那就順其自然,別太把唐玄宗放在心上,隨便吧,你若盛開,愛來不來。

可是梅妃偏偏就不。

梅妃藉著恭賀唐玄宗得到新人楊貴妃的名義梳妝打扮了一番,前去給玄宗道喜,說是想見見新人,不知道是玄宗在感情上的腦子簡單還是真不知女人之間的套路,立馬就把楊貴妃招了過來。

楊貴妃來後,三人擺宴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玄宗說,梅妃有謝道韞之才,不妨來一首詩助助興吧。

寫詩對梅妃來說小菜一碟,趁著酒勁梅妃立時揮筆寫道: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這首詩看似讚揚楊貴妃的美貌,其實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在暗諷楊貴妃從壽王妃變成公公的老婆的不倫之戀,同時還嘲笑楊貴妃雖然花容月貌,可其實是個十足的肥婆。

楊貴妃氣得暗潮湧動,沒想到一生氣也能激發起詩性,當即也賦詩一首:美豔何曾減卻春,梅花雪裡亦清真;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鬥色新。

唐玄宗一聽,討好地連聲說:好詩,好詩啊!氣得梅妃登時拉耷著臉,心想,好你個肥婆,你這首詩的第二句和第四句分明在笑話我瘦弱不堪和譏諷我是過時的老美人嘛。

於是,兩首詩下來,第一場PK,兩位貴妃不歡而散。

都說沉浸在愛情裡的男女,智商也會降低,唐玄宗也一樣,自從痴迷上楊貴妃,那真是腦子也缺根弦了,凡事只聽楊貴妃的,楊貴妃說梅妃不好,立馬讓梅妃遷至了上陽東宮居住,其實跟實際上的冷宮一樣。

一天,玄宗路過梅園,突然想起梅妃,就讓高力士把梅妃接到翠華西閣歡聚。玄宗見到梅妃,看到梅妃消瘦了,很心疼,沒想到梅妃咚的來一句:“你不是喜歡肥的嗎?”玄宗無言以對,只能好言相勸,兩人才冰釋前嫌。

這邊唐玄宗和梅妃溫柔繾眷,那邊楊貴妃左等右等不見玄宗駕到,聽說玄宗和梅妃在翠華西閣,氣得直奔而來。

門前的侍衛遠遠看到楊貴妃氣沖沖地走來,驚得急忙進去向唐玄宗飛報。玄宗一聽,更是嚇得把衣服胡亂一披趕緊把梅妃塞到後邊的夾層裡,然後在床上裝睡。

楊貴妃看到玄宗做賊心虛的樣子,強壓怒火,說:“聽說梅妃在這裡,一起去泡個溫泉噻。”

玄宗搪塞到:“梅妃不是在東樓嗎?咋會跑到這裡來?”這時候楊貴妃突然發現了玄宗枕邊的金釵翠佃,終於發飆,拿起金釵就摔到了地上,一臉怒氣,轉身走了。

唐玄宗回頭再去找梅妃,沒想到,身邊的小黃門擔心楊貴妃來和梅妃見面掐起來,自作主張把梅妃送回了上陽東宮。這下不得了了,兩個女人都得罪了,玄宗憋悶的無計可施,一氣之下,殺了小黃門,並以悍妒名義讓人把楊貴妃遣送回家。

梅妃的結局

梅妃自翠華西閣和玄宗一別之後,從此就再也沒有機會和唐玄宗見面了。

而唐玄宗呢,自把楊貴妃攆回家,茶飯不思,百無聊賴,真正體會到了相思的苦痛。高力士見狀,又悄悄地把楊貴妃接了回來,玄宗一見大喜,從此唐玄宗心中只有楊貴妃,再無別人。正如白居易長恨歌所寫: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再無人能和楊貴妃鬥愛爭寵了。

當初梅妃得寵時,各地爭相進獻梅花,當她失寵的時候,她聽到外面有驛馬快跑的聲音,一問,才知道是給楊貴妃送荔枝的。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這時的梅妃禁不住淚流滿面。

至此以後唐玄宗的心裡再也沒有梅妃的位置,直到安史之亂楊貴妃死於馬嵬坡之後,唐玄宗回京,才想起梅妃,派人尋找,可是怎麼也找不到了。

一天,玄宗做了一夢,夢見梅妃對他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了亂兵之手,有垂憐我的人,把我埋在了池子東邊的梅樹下。”

玄宗立即派人尋找,終於在溫泉池邊的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的屍體。看到梅妃肋下的刀痕,唐玄宗放聲大哭,以貴妃之禮重新埋葬,並讓人在梅妃的墓地旁邊種滿了梅樹,一代梅妃就這樣香消玉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