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為什麼孩子總是頂撞父母

?”孩子身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父母應如何教育和指導?

近日,央視的教育紀錄片《鏡子》深深震撼了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心情非常沉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紀錄片CCTV命名為《鏡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出了問題,也就是家庭教育也出了問題!

四個問題家庭,四個憤怒少年,對著鏡頭歇斯底里的反抗:“放開我”“永遠都跟著他們的想法來做”“不想在受控制了”……而家長的痛苦和迷茫一樣真實確切:“誰來理解我呢”“四十多年的脾氣一下能改嗎?”“你有多久沒叫我媽……”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紀錄片--鏡子

孩子厭學、早戀、網癮,在一個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家庭教育模式令人歎為觀止。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紀錄片《鏡子》,還有通過微信諮詢我的家長,反映了類似情況,經過深入調查,同樣發現,家庭教育的渺茫和失敗,和問題孩子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孩子的問題,情況各有不同,但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一個共同點,教育模式需要有待改進。關於這部紀錄片的感觸,俞敏洪是這麼說的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俞敏洪

這部紀錄片值得中國的家長們一看。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中國只要把父母教育好了,孩子自然就會好了。孩子都是好孩子,只要看看父母是不是一個好父母

“俞敏洪看了這部紀錄片並說道。

這些家長難道不愛孩子嗎?愛呀。愛始終就在那裡啊。

可究竟為什麼,我們明明深愛彼此,到最後家長和小孩卻變成了如仇人一般的關係?

然我們不能把所有黑鍋都甩給父母們去背,但父母的確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

正如影片所說:“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但他們也是最容易犯錯誤的老師。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在家庭教育關係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內心的溫暖和力量?

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

首先我們要學會的就是跟孩子從情感溝通,而情感溝通的第一步是傾聽。

如紀錄片中的家明,想騎行經過武漢的某條街,父母的反應是“話都沒說完就拒絕了”,試想如果換做我們是家明,不產生逆反心理才怪呢。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生活多一點交流

有效的情感溝通,前提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聽他說完自己的想法,然後態度平和的表達看法。換位思考是對孩子的尊重,是有效溝通的重要技巧。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瞭解孩子,傳遞我們的觀點,同時也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和願望。

二、接受孩子的“失控”

當孩子一天天的長大,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這個小人兒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反抗,於是我們開始害怕,發生了什麼?

“即使這個人是我的父親,也沒有人願意過別人的生活。”事實上,並不是孩子們感染了病毒,但他們突然有了自己的感受。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我們對孩子“失控”的焦慮,源於我們對自己生活缺乏認識。在過去我們可以視而不見,當孩子們揭示這件事時,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我們擔心這一點,因為我們對未來缺乏信心。”在很多自信的家長身上往往看不到這種焦慮與恐懼,所以當看到有家長對孩子說,“我說的話你竟敢不聽,再敢這樣試試看”,我總能從這些父母身上看到源於他們自身的怯懦。

三、再難,也不要對孩子哭窮

片中的澤清,由於父母時常以跟他“哭窮”的方式來激勵他努力學習, 實現自身價值。誰知這樣的方法卻造成了負面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澤清的家人屬於在社會上有相當成就的人,所以可能這樣的家族會不自覺地傳遞給孩子種價值觀要很優秀才能有存在感。所以當澤清得知攝製組是來自央視的時候,竟然破天荒的同意了去改造學校!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由此可見,澤清是多麼想要證明自己,又是多麼渴望擁有存在感。

有人說,富人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與不屈不撓。而窮人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視、暴戾、散漫與輕易放棄。

當然,這裡所說的窮和富並不單指物質基礎,更多的是精神層面。萬萬不可把這種心理匱乏感帶給孩子

四、“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詛咒,讓很多中國父母加入了攀比的行列。我們積極招募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讓孩子具有特長、品學兼優等。我們以為這樣將孩子就“不會在起跑線上輸掉”。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人生沒有起點,而是一場馬拉松

紀錄片中的心理學家說過一段話,“我討厭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不知道這句話害了多少人,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

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偷換了概念。它彷彿早就設定出來人生只有一條路,然後你必須遵循這條道路去走。似乎這個地方就是終點。

真的是這樣嗎?”

俞敏洪:指出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父母的問題(深度好文)

人生沒有起點,而是一場馬拉松

這顯然是體育場上的競爭啊,這對劉翔來說很重要。它可以在0.01秒內決定勝敗,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人生的競技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比賽。慢一點、遲一點沒什麼大不了。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培養節奏的控制和持久耐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為人父母的,不妨多一點平常心去對待孩子,平時多給孩子擁抱和鼓勵

愛的方式決定了父母與孩子互動方式。互動方式的不同,也塑造了孩子的心理價值觀和信仰不同。孩子自出生以來就是一張白紙,如何使它變得豐富多彩都取決於父母。

最後小編要說:謝謝你長得這麼美還來看我的文章。希望小編的文章能夠給您帶來更多的歡樂,喜歡的話可以在下方點贊哦~ 點贊是一種鼓勵 ,

轉發是一種傳遞,喜歡這篇文章嗎?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小編,不喜歡的評論區可以盡情吐槽啦!(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