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2019年11月1日,天氣之子國內上映第一天。白天因為要上班,所以選晚上七點的場次。下了班之後隨便吃了些東西,就奔赴影院去看這部期待了許久的電影,《天氣之子》。

日本的動漫最近兩年看得少了些,但是新海誠的動漫,還是讓我感覺很期待。三年前看《你的名字》,三年後看《天氣之子》,古人十年磨一劍,新海誠是三年磨一部動漫電影,單純時間上看,這部動漫還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對於很多人來講,《你的名字》是開始熟知新海誠,《天氣之子》是又一次瞭解到新海誠。

這裡和大家分享梵高曾經說過的話,作為開篇。

傳聞梵高在寫給提奧的信裡說到,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我快步走過去,生怕慢一點他就會被淹沒在歲月的塵埃裡。我帶著我的熱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溫和,以及對愛情毫無理由的相信,走得上氣不接下氣。我結結巴巴的對他說,你叫什麼名字。從你叫什麼名字開始,後來,有了一切。

對的。從告訴另一個人《你的名字》開始,兩個人的故事就開始了。

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世界有陰天雨天晴天,但是隻要想到這個人,想到這個人的名字,無論外面是什麼樣的天氣,我們心裡都會是好天氣。所以,我們喜歡的這個人,從互相知道名字起,她就是我們心中的天氣之子,自己心裡的天氣會隨著她而變換。

至於《天氣之子》這部動漫電影本身,不知道專業影評人怎麼評論,但是我很喜歡的類型。

我們都知道,電影的元素包含甚多,故事情節、步調和節奏、音樂、鏡頭取景、畫面的位置和移動、剪輯等等,在新海誠的筆下,《天氣之子》很好的詮釋了這些元素;配合新海誠原本就最擅長的元素,天空,四季,雲彩,彩虹,鐵路,城市全景,整部動漫看下來真的是一種享受。

當然,電影本身的一些技巧尚且不說,新海誠的電影總是給人帶來一種內心噴湧的情緒。三年前的《你的名字》,三年後的《天氣之子》,再遠了說新海誠的《秒速五釐米》《雲之彼端》《言葉之庭》,看過之後,都能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結局老套,但劇情絲毫沒有老套的感覺。

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天氣之子

今年國產的兩部動漫,《哪吒》《白蛇》,都算是老壺裝新酒,既有新意又有驚喜。《天氣之子》作為新海誠時隔三年的又一力作,在他的前幾部作品裡,《天氣之子》也算是一脈相承,舊壺裝上了讓人沉醉不已的新酒。

簡單劇透一下,天氣之子的結局算是我喜歡的類型,因為我還是更喜歡喜劇結尾。在大約十年前,初看秒速五釐米時,結局讓我抑鬱了好幾天,對異地戀是一直抱有一種恐懼感,心裡想的是,即使就算髮了一千條短信,心與心的距離也不會靠近1釐米。

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秒速五釐米

看今天的《天氣之子》,包括之前看《你的名字》時,我的內心還在惴惴不安,擔心新海誠把結局設置成讓大家難以忘卻的悲劇。不過看完之後,心裡還是大舒了一口氣,誠哥沒有寫一個悲劇,真的是讓人感覺很好。畢竟世界已經很難了,看個電影都沒有好結局,真的會讓人感覺更難過了。

像嘮家常一樣,給大家分享分享我對《天氣之子》這部電影的感覺。人們都喜歡躲著雨,那雨該有多難過?所以,對於喜歡雨季的人,這部電影,真的是一種享受。三年連綿不斷的雨天,連偌大的東京都無可避免。

新海誠《天氣之子》: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選擇愛情,還是選擇世界,這是一個問題。

男主放棄了“世界”,選擇了愛情,在我看來,倒沒有什麼狗血的,少年的肩頭本就應該是清風明月、草長鶯飛、兒女情長,少年的行為本就應該為了心底喜歡的人,和這個世界爭個面紅耳赤;一身的責任、一個拯救世界的遠大夢想,都該放一放,待大了些再去管。不看過去,不畏將來,就專注現在。如此就好。

如電影中所說:這世界,本就如此瘋狂。所以,即使再瘋狂,但蒼穹之下無新鮮事,很多事情不過是恢復了事物本身的樣子。

出了影院,我在朋友圈發了個動態:“人在東京,剛淋了三年雨,心還沒有沉靜下來,但是不妨我安利一下,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

所以,希望你也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