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国内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从2013年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非常快,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保障、宏观经济促进、社会环境推动、技术发展支撑这四个方面。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这几年逐年提升,2013年是3.7万台左右,到2016年接近9万台。

2017年,中国机器人整体规模超1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增速保持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首超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日趋完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步伐加快;服务机器人市场成长动能显著,已有厂商实现正向盈利;特种机器人处于萌芽阶段,仿生技术成为研发重点;地方政府产业化扶持政策四面开花,社会资本市场高度活跃,龙头企业并购下游优质资产,新企业和跨界进入者层出不穷;机器人概念板块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率大幅改善。

从技术层次度上来说,从2015年已经开始进入了市场的启动期,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大概在2025年左右,工业机器人技术将会在我们国内实现大发展。

截止2016年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近50家;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预计有8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机器人业务的公司超过50家;中国内地机器人企业2015年增长了30%。现在,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

具有代表性的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有限公司。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工业机器人产业构成

工业机器人产业构成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包括一些关键的核心部件,中游主要是指本体,下游包括集成技术以及二次开发和周边设备的开发。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四大家族”机器人占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主导地位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但从全球角度看,目前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四家公司占据着工业机器人 53%的市场份额。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四巨头合计占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近60%,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市场份额近90%,垄断优势显著。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中国机器人受制于人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数据,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精密减速机约75%采购自日本产品,超过80%的伺服电机和驱动依赖进口。国内企业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机,以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过高的成本直接导致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绝大部分的国产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都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很多都是通过做系统集成项目搭售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账面盈利主要通过系统集成业务获得。六轴工业机器人年出货量2000~3000台的公司已经是目前国产自主品牌中出货量较大的企业,而且现在行业有一种趋势,随着外资、合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逐渐降价,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盈亏平衡点被不断抬高。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只是简单的组装,很少像“四大家族”一样在关键零部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启示:1)强大的工业背景给机器人企业提供重要的产业发展支撑。

2)垂直延伸模式。四大家族绝大部分都在数控、运动控制、伺服系统等领域具有强有力的基础,这为其本体的设计、生产质量,产品的运动控制精度、重复性、一致性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系统集成是国内企业唯一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盈利的环节

三大瓶颈制约系统集成行业,国内部分企业崭露头角。

1、行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系统集成的项目大部分是非标准化的,订单驱动员工人数同比例增长,在生产和销售上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2、很难实现跨行业:系统集成需要对行业生产工艺有深刻理解认识,不同行业决定了生产工艺有所不同。

3、付款条件差,现金流紧张,应收账款大:系统集成通常采用“3331”的付款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 30%,发货后拿到 30%,安装调试完毕拿到 30%,最后剩 10%的质保金,而系统集成企业的净利率普遍在 10%~15%,尾款的积压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公司现金流紧张。

尽管国内系统集成企业竞争相对分散,近年来还是涌现一批系统集成行业的佼佼者。国内涉足集成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黄河旋风、拓斯达、埃斯顿、博实股份、天奇股份等。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中国机器人在系统集成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系统集成未来发展三个方向:非标产品标准化、聚焦下游细分高景气度子行业和 PPP 模式

①非标产品标准化可以最大程度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多为订单驱动,未来非标产品标准化是行业的主流趋势。通过将非标的项目标准化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深入理解细分行业工艺是实现系统集成标准化的关键步骤。只有深入理解细分行业工艺,才能从不同公司的不同需求中找到共性环节,推出标准化产品。

②聚焦高景气度物流仓储自动化子行业:受益锂电、电商、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物流仓储自动化行业景气度较高。①锂电物流自动化行业未来增长可期。②电商行业持续增长,物流仓储自动化需求旺盛。③乘快递业发展东风,物流自动化顺势而上。

③PPP 模式助力系统集成产业:PPP 模式是解决系统集成商现金流问题的有效尝试。“政府-社会资本-企业”三方参与,明匠智能引入 PPP 模式。明匠智能提出的 IPP 与 PPP 模式不谋而合,由“政府-社会资本-企业”三方参与。先由政府、银行、基金、明匠智能成立产业基金;目标企业通过租赁智能化设备进行生产,并按约定向产业基金分配利润。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当前,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及应用集成产业虽存在一些缺陷,但工业机器人中下游产业同时也面临着较大发展机遇。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世界机器人协会的最新数据和《中国制造 2025》工业机器人技术路线图,预计我国机器人市场未来 4 年复合增速约为 30%。

国内大部分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虽然有政府补助,但仍处盈亏线的边缘。而系统集成商虽规模较小,但盈利能力较为可观,毛利率平均可达30%左右。近年来,国内不断涌现出一批同时涉足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集成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产业布局较为完善。

中国机器人实力几何?与西方差距多大?出路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